第71章 大宋張天神
書名: 匡扶大宋作者名: 張不撲本章字數: 2181字更新時間: 2025-07-14 08:10:34
只聽得一聲嬌呼,這人已被自己撞的向前倒去……
王智忙伸手去接,一把攬住她的腰肢,這女子亦如抓住救命稻草般,緊緊攥住他的肩膀。
是個婦人,三十余歲模樣,姿容頗為秀麗……
電光火石間,從目中傳到腦子里的只有這些信息。
還未及將她扶穩,一聲怒喝已在耳邊炸響:
“大膽狂徒!安敢欺辱吾妻!”
王智猛然抬頭,只見一個年逾五旬的威嚴老者已輪著斗大的拳頭迎面砸來!
老夫少妻?
這暴脾氣老頭好福氣啊!
拳頭都快輪到臉上了,王智的心里卻莫名好笑起來。
打架嗎?
來的好!
臨危之即,莽夫王二郎的血脈驟然覺醒,直接掄圓了拳頭迎了上去。
兩人當即纏斗在一處,拳腳相擊之聲不絕于耳,招招凌厲,式式生風。
驚得四周百姓紛紛退避,待躲至安全處后又紛紛探頭觀望。
這番生死相搏,不比瓦子那些賣藝人的花架子好看嗎?
是的,以暴脾氣老頭兒的攻勢,說句生死相搏也不為過。
在這個時代,程朱理學雖未興起,但家中女眷也頗為避諱。
若是大戶人家未出閣的閨女連上街的機會都少,平日里只能在垂簾之后張望一下外面的世界。
家眷偶或出門,也要乘轎坐車或戴蓋頭,與塵世依然有一簾之隔,略略探頭探腦,即會遭士人恥笑。
更何況是被人當街摟抱?
但凡是個男人也不能忍。
這老者自然誤會是王智了,他王二郎雖也不算什么正人君子,但也不至于占別人老婆便宜。
方才之舉,不過是情急之下的本能反應罷了。
且受后世觀念影響,在男女授受不親這一塊,他的距離感和此時的大宋土著還是有些差異的。
撞到了人家,就得扶起嘛是不是?
和人家是誰的老婆有啥子關系?
但很顯然,暴脾氣老者以及在周圍百姓都不這么想。
這個時代的女性可不是能讓人隨便觸碰的,就是撞倒了也不能用身體接觸攙扶,否則便是壞了風氣,敗了名聲。
“這小官人好俊的身手,本是璞玉,奈何從賊?”
“惡官賊吏,有此行徑太過正常,被人打死才好嘞!”
“呸!你在說什么胡話呢?這小官人正是小王巡使,想要什么女子沒有,豈會當街輕薄他人家眷?”
“這老頭兒定是賊人,被小王巡使發現惱羞成怒!”
“快去叫巡警來,務必將這賊老頭拿下!”
聽聞這小官人竟是赫赫有名的小王巡使,圍觀百姓頓時轉變口風,紛紛為王智開脫。
不一會兒,傳出去的前后就已和原版無半點關系了。
還有幾個漢子竟擼起袖子要為王智拿下這個暴脾氣老賊。
可就在此時,突然人群中忽有一老者驚呼,“俺想起此人是誰了,這不正是俺開封二十年前的少尹,張叔夜張少尹嗎!”
“呀!原來是張天神在此!”
此人一喊,眾人大驚,甚至有人當場拜倒,口呼“張天神在上。”
一些年輕看客不明就里,待問清緣由后,也不禁雙腿發軟。
要道這張叔夜是為何人,怎如此威風?
在周圍看客細碎描述聲中漸漸透露出真面目來:張叔夜,字嵇仲,仁宗朝西府宰相、徐國公張耆之孫。
傳言其母親生產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天師張道陵送給她一個粉團包裹著的玉雕小人。
并特意叮嚀“這是雷聲普化天尊座下的大弟子,神威蕩魔真君。貧道在玉帝面前苦苦哀求,才準許他暫時投胎于人間,擔負著日后統領雷府眾將蕩平世間妖魔的重任,你等切不可怠慢!”
夢醒后便誕下張叔夜,當時滿室異香繚繞,經久不散。
而后張叔夜果然不負天神之名,五歲上馬,八歲騎射,十六歲率軍攻取邊疆天都城,從此使蘭州再沒有羌人之患。
平定邊陲后,他棄武從文,短短數載便考中進士。
此后奉命出使遼國,在宋遼比試中,竟在遼人最擅長的騎射項目上技壓群雄,一舉奪魁。
更令人稱奇的是,出使歸來后,他僅憑記憶便繪出遼國山川、城郭、服飾、儀制等五篇詳圖呈獻天子。
若非天神轉世,豈能有此等作為?
可惜啊,仿佛是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一般,但凡是英雄人物就總歸伴隨著無盡磨難。
張叔夜也無法逃脫這個魔咒,二十年前他年輕氣盛得罪宰相蔡京,被貶離京,差點死在途中。
后雖幾經周折重返朝堂,任職禮部侍郎,卻又遭蔡京構陷,貶至海州任知州。
但是天神就是天神,一遇風云便會騰云直上。
數年前宋江在河朔梁山泊起事,起義軍轉戰十郡,號稱傭兵十萬,官軍不敢觸其鋒芒,聲威之盛直震朝野。
但就是如此盛氣的起義軍,在年前轉戰到海州時,被張叔夜臨時招募的上千敢戰士給生生打散。
號稱一百零八將的梁山好漢,在張叔夜手里如同土雞瓦狗一般的擒的擒,殺的殺,打的宋江當場跪地投降。
就這樣,縱橫數年,盤踞數州的宋江起義軍在遇到張叔夜后頓消無形。
從此張天神之名算是徹底響徹大宋,就連幾歲的孩童也經常會披上大褂說自己是張天神下凡。
近日又傳山東大亂,數萬反賊齊聚濟南府,還未攻城,就被張叔夜帶兵一夜之間斬了數千人,潑天禍亂,頓消無形。
如此天神人物出現在自己面前,怎叫人不頂禮膜拜。
一個是新晉青天,一個是老牌天神。
怎么選?
已經擼起袖子的漢子瞅了瞅場中還在扭打的兩人面面相覷。
最終選擇兩不相幫,就讓這一老一少打去吧。
此時與張天神拳腳相向的王智,尚不知對手來歷。
一身的莽力只個勁的往面前之人身上招呼,眼中只有暴老頭兒,哪有閑心聽閑語。
而張叔夜此時亦有些動容,他這幾十年軍政生涯從西到北,再從北到東,什么英雄豪杰沒見過?
能在未及冠之年便有如此蠻力的小郎,確是生平未見。
那拳頭砸下連他招架起來都有些手臂發麻,所幸此子也只是空有一身蠻力,卻并無多少技巧,所以兩人才能打的有來有往。
不過張叔夜總歸是年紀大了,體力漸漸有些不支,他招架之后閃身到一邊,腳尖一挑,一根一人高的木棍便閃入手中。
這是雜耍藝人的木棍,此時被張叔夜握在手中正好合適。
張叔夜顯然不會占一個孺子的便宜,腳尖再點,一根棍子飛向前方,被王智凌空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