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八爪蛛(上)
- 奪鼎:1638
- 云無風
- 2090字
- 2025-06-20 08:00:00
南陽城外的廝殺聲,在持續數日的風雪消磨下,已顯露出一種疲憊的麻木。杜應金在北門驅使流民填壕的喧囂,馬士秀在東門制造的“激烈”攻防,如同兩部破舊的磨盤,在風雪中發出令人煩躁的吱嘎聲,消耗著守軍的精力,也消磨著攻城者的銳氣。
而王鐵鞭的突然出擊,繞過杜應金的城北大營,跑到更北的獨山礦區掃蕩玉場,果然大出杜應金的意料。六七百名礦工、百余名玉匠,以及一些尚在雕琢中的璞玉,竟然全被王鐵鞭打包劫走,氣得杜應金眼冒金星,在營中連斬了幾名“防守不力”的部下。
但無論如何,眼下礦工、玉匠都沒了,短期內想要恢復獨山玉的生產,已是純屬做夢。
杜應金怒急攻心氣昏了頭,竟然派出一千老營攻城,誰料城中的左夢庚早猜到他可能發瘋,提前集中了火炮、火銃,專等他送人頭。
果不其然,再丟下了百余具尸體后,杜應金終于清醒過來,趕緊把剩下的老營精兵叫了回去——戰場又恢復到之前的模樣。
至于白河東岸那面“混十萬”的大旗,幾日下來依舊在風雪中獵獵招展,沉默地俯瞰著這場消耗戰,卻始終沒有過河。
然而,在南陽城東南方向約八十里,風雪稍霽的唐縣(今唐河縣)境內,一場足以攪動南陽戰局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動。
唐縣外一處不起眼的莊院暖閣內,炭火燒得正旺,驅散了窗欞縫隙透進的寒意。空氣里彌漫著上等龍井的清香和一抹不易察覺的緊張。
曹鳳翀,這位曹家二爺年約四旬,身著寶藍緞面直裰,外罩玄狐皮裘,面容清癯,三縷長須修剪得一絲不茍,處處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從容。此刻,他正慢條斯理地用杯蓋撥弄著浮茶,眼神平靜地打量著對面踞坐的魁梧漢子。
那人正是“射塌天”李萬慶。
與曹鳳翀的精致儒雅截然相反,李萬慶僅穿著一件半舊的靛藍棉袍,袖口磨損,露出內里粗布襯里,毫無“一方大帥”的模樣。
他身形魁梧,肩背寬闊如門板,飽經風霜的臉上刻著數道深紋,一雙眼睛卻精光內斂,如同蟄伏的猛虎。他那把標志性的兩石強弓隨意地靠在桌旁,腰間黑牛皮箭袋上三枚風干的人耳隨著他粗重的呼吸微微晃動。
“李帥頂風冒雪而來,曹某有失遠迎,失禮了。”曹鳳翀放下茶盞,聲音溫和,聽不出喜怒。
李萬慶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曹二爺客氣!咱老李是個粗人,不講究那些虛禮。令妹的事……唉,天有不測風云吶!
熊瞎子也是個沒福氣的渾貨,死就死了,還連累夫人遭了橫禍,咱老李先代他給二爺賠個不是!”他抱了抱拳,姿態放得很低,但眼底卻顯然并無多少真正的歉意。
曹鳳翀端茶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臉上依舊掛著淡然的微笑:“李帥言重了。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舍妹……時也命也。倒是我那不成器的妹夫,不識時務,得罪了左家少帥,招致滅門之禍,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可憐了我那外甥……”
他輕輕一嘆,恰到好處地流露出一絲悲憫,旋即話鋒一轉,“只是不知,李帥此番親自前來,所為何事?總不會只為吊唁舍妹吧?”
李萬慶臉上的笑意收斂了幾分,身體微微前傾,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二爺是明白人,咱老李也就不繞圈子了。南陽這塊肥肉,因為左家小兒的關系,如今卡在喉嚨里了,咱老李著實有些難受。
杜應金那蠢貨折了兩千多人,獨山玉毛都沒撈到一根;馬士秀那滑頭在東門裝腔作勢,保存實力,心里只怕又開始惦記著熊文燦的招安。照這樣下去,別說吃肉,湯都喝不上熱乎的!”
他抓起桌上溫著的酒壺,也不用杯,對著壺嘴猛灌了一大口,然后呼出一口濃烈的白氣:“咱老李是實在人,二爺與我又是舊識,有些話也就直說了。咱知道曹家在豫南根深蒂固,樹大根深。令尊曹公文衡,當年在江南、薊遼,那也是跺跺腳地皮亂顫的人物……如今這世道,光有刀把子還不夠,還得有筆桿子,有名分!”
李萬慶盯著曹鳳翀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二爺若能助咱拿下南陽,并且盡快穩住這豫南局面。日后,曹家便是咱‘射塌天’……不,是咱‘李’字大旗下第一等的功臣!今后南陽的生意,獨山玉礦不必說,白河碼頭、棉市鐵坊,都少不了曹家一份!
若是形勢有變,二爺也不必擔心,咱老李有這萬把老營精銳在手,了不起再降一次,也是個總兵、副將的前程,而曹家便是咱老李一輩子的盟友,榮辱與共!”
這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和未來許諾。李萬慶看中的是曹家在士林、在地方上的聲望和人脈資源,這能為他穩定地盤,甚至洗刷“流寇”之名。萬一事有不諧,又是向“官軍”身份轉化提供關鍵背書的助力。
對于曹鳳翀而言,無論彭彬究竟如何得罪了左夢庚,總之得罪了就是得罪了,現在曹家總需要一個新的、強大的武力靠山,來填補彭家覆滅后曹家在豫南力量的削弱,并應對左夢庚這個膽敢擅殺士紳、不按常理出牌的狠角色。
曹鳳翀沉默片刻,指尖輕輕摩挲著溫潤的紫砂杯壁。暖閣內炭火噼啪,茶香酒氣交織,卻彌漫著無聲的博弈。
“李帥快人快語,鳳翀佩服。”曹鳳翀終于開口,聲音依舊平和,“南陽之事,曹家確實難以置身事外。左夢庚這小兒手段酷烈,視士紳如草芥,恐比其父左良玉更加跋扈難制。此父子二獠若在南陽站穩腳跟,于曹家,于豫南士民,絕非幸事。”
他抬起眼,目光與李萬慶銳利的視線對上:“助李帥取南陽,并非不可。只是……李帥當知,馬士秀其人,首鼠兩端,其心難測。他今日可為白河碼頭與李帥虛與委蛇,明日亦可為熊文燦一紙招安文書倒戈相向。李帥欲成大事,此人……恐為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