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襄平李敏
- 家父袁譚,東渡扶桑
- 奶爸咸魚
- 2088字
- 2025-07-17 00:01:00
袁忠博聞強記,聞此大名,當即激動道:“可是前河內太守,被逆賊公孫度強辟不從,攜家眷泛海而去之李公達李公乎?”
李敏默默點頭:“不想時至今日,尚有人知吾李公達。”
袁忠激動的握住李敏雙手:“君之大名,幽燕河北之地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昔日公孫度于遼東祭祀天地,僭越稱尊,自立侯王,遼東百萬軍民,無一人敢拂其心意,
唯有君才德高潔,不侍此暴虐之主,本初公、顯思公昔日聞之,也盛贊李公剛烈,更派人出海尋覓李公蹤跡,不想今日在此相遇,實乃二公泉下有知也!”
自從跟了袁洋,袁忠閉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是越來越熟練,聽到他這么夸贊自己,李敏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吾以一己之私,害得吾父尸骨不得安寧,更害了全族性命,吾實有愧于襄平李氏宗族耳!”
因李敏逃離公孫度征辟,公孫度大怒,不僅令人將李敏亡父之尸骨開棺焚尸,更殺盡襄平李氏宗族上下。
也正因此事,李敏羞愧難當,留下兒子妻子,獨自漂泊離去,誰知道一個不小心,便被三韓海賊所掠,成了地位卑下的漢奴。
萬幸其被心善的目支國長公主所買下,子瑩自幼喜漢字、漢服,見李敏滿腹經綸才德過人,便以師禮事之,李敏這才勉強安定下來。
再之后,好日子還未過兩年,百濟大軍便打了過來,李敏隨子瑩渡海逃生,終被困此地。
有了李敏這么個意外收獲,分得清孰輕孰重,袁忠當即表示一定會禮送子瑩回國。
隨后,在袁忠的再三勸誡之下,尤其是聽到袁忠表示,此間事畢,便要北上遼東海域,替其尋回失散妻子,李敏終是答應暫時歸附于袁洋船隊。
…………………………………
“守貞,汝真要為區區一儒生,便放歸子瑩乎?”送走李敏、子瑩師徒,管承有些不滿的質問道。
袁忠老謀深算的笑道:“季常莫怪吾擅作主張,實是李敏此人太過重要,若能得此人真心相助,主公異日攻取遼東,定能事半功倍?!?
李敏于遼東素有賢名,尤其是在公孫度強辟他不成,殺其宗族之后,遼東百姓更不無憐之,敬之。
聞聽此言,管承勉強放下心節,只是他依舊有些可惜:“子瑩此女雖年方十六,卻美貌出眾,知禮懂節,又身份特殊,主公若能納之,定有益于日后攻略馬韓。”
“季常此言差矣,”袁忠搖頭笑道:“主公能否成就大業,乃仗君等忠貞敢戰之士耳,區區一女子,便是再如何美貌聰慧,身份尊貴,也不及君等虎賁之士!主公若在此,亦將做此選擇,季常不必多慮耳!”
“守貞所言甚是!”管承點頭贊同,他一按腰間寶劍,傲然道:“有吾等軍中悍卒在此,區區一蠻夷公主又算甚?!異日,吾等當仗手中刀兵,為主公盡取敵國公主貴婦耳!便是那曹操之妻女,吾父子亦將為主公取來!”
袁忠:“……”
休息整頓半個時辰,隨后,在子瑩護衛隊的引領下,船隊一路航行數十里,在黃昏時分,抵達了木浦港。
此港是目支國西南邊境大港,有目支國數百水軍護衛,其后十數里,更有木浦城為后盾。
此城北上百余里,便是光州,也是子勝目前選定的目支國都城所在。
得知長公主到來,木浦港守軍迅速出迎,并向木浦城通告。
不顧管承勸阻,交代管承緊守漢軍戰艦,袁忠領著數名心腹,在李敏的陪同下,親自送子瑩往木浦城而去。
木浦城城守乃子勝心腹大臣,對其忠心耿耿,見長公主子瑩平安歸來,當即大擺宴席。
席上,袁忠提出貿易要求,木浦城城守思考一陣,考慮到一來漢軍有救子瑩之恩,二來漢軍強大,未來可作后援,便一口答應下來。
宴后,兩人細細商量,鑒于目支國眼下正處危機,急需炮灰,海貿交易便以倭奴為主,木浦城城守搜刮整個城池,湊出了600余老弱精壯參半之漢民,袁忠則將船上剩余的一千七百倭人精壯奴隸,全交由其處置。
對于雪鹽,木浦城僅以城內的千余石糧草勉強交易百升,以示誠意。
袁忠深感滿意,遂與木浦城約定下月再來,屆時還將運來大批精壯倭奴,他不求其它,只求漢民。
木浦城城主一口答應,一時間賓主皆宜,氣氛和諧無比。
其間,袁忠一再暗示,稱如果木浦城城主能說服目支國國主子勝,肯付出相應代價,便是讓漢軍出手相助,擊潰百濟,奪回目支城,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木浦城城主不停的勸酒,表示會向子勝進言。
袁忠埋下這根引線,便不再多言,當晚,其于木浦城休息一夜,次日一早,便帶著滿滿的收獲,返回船隊。
“夫子,子瑩不能再隨侍您左右,請多珍重矣?!?
港口前,親自相送十余里,子瑩眼中滿是不舍。
李敏示意子瑩附耳過來,低聲道:“汝回國主身邊后,如見前方戰事不利,當力勸國主求援于瀛州,如此,汝等方有一線生機,吾等亦能有再見之時,切記切記…”
“諾,子瑩定當牢記夫子之言。”
“癡兒,吾去也,汝好自為之?!崩蠲魢@了口氣,終究還是轉身離開此港,上了漢船,他終歸還是漢人,子瑩待他再好,也抵不上思鄉思子之情。
回到船隊后,經過商議,管承袁忠決定讓一部偏師將六百漢民、五百伽耶降兵、二百百濟降兵,運回興漢島,
而其主力,在李敏的指引下,沿黃海繼續向北,往遼東海域而去。
商貿隊偏師從木浦港返航回到興漢島之時,時間已至五月初,聞聽商貿隊又獲得如此巨大收獲,興漢島漢吏連忙向袁洋報喜。
袁洋得知此事,高興不已,暗道倭奴貿易大有可為。
以袁忠傳回之情報預計,袁洋估計因種種原因流落于三韓之地之漢民,至少也有三五萬。
如果能全部納之,那袁洋勢力便將急劇膨脹。
好事成雙,數日后,就在袁洋即將大婚前夕,九夷港船廠來報,新式帆船,終于造成,即將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