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長生沒有著急返回江寧,在沙洲市這里玩了兩天,一是張大安要帶他認認人,像有些“張安教育”和“張安傳媒”的人,關長生沒有認全;二是張大安打算依托手頭現有的兩個廠,開始著手拓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的業務。
這個在去年,張大安讓張正東去學外語的時候,就已經打起了主意。
只是那時候忙得厲害,張叔叔學的外語,目前也就在外經貿酒店跟老外投資商吹牛逼的時候用上,其余時候就是在辦公室自個兒跟自個兒玩。
“老板,意思是把廠里的儲備用地改造成訓練場地,是這個意思吧?”
“對。我打算先從工程車輛培訓入手。”
“工程車輛?”
“或者說特種車輛也行,我的想法是先開個叉車培訓中心,教學用車直接在江寧買二手的。過年前后,我會去東北招一批機修工,然后仙林往東那一塊,以后用來開個工程車輛、特種車輛維修保養培訓學校。”
重生前張大安做職業技能培訓的中后期,就是賺這個錢,像叉車如果要考個叉車證,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五天短培收費四百,統一考試統一過。
只是期間因為產業升級,尤其是吳都大市范圍內都在搞產業升級,再加上對于能耗越來越重視,油氣動力叉車逐步轉成了電動叉車,這個時候想要繼續跟某個單位合作,那就難了。
基本上都是大廠一條龍服務。
像“臨安叉車”一度發展出類似汽車4S店的服務中心,對接的都是中職、高職院校,十六七歲的小孩在學校里就能練練手,十八歲出校門的時候,都是帶證上崗。
對普通社會上的求職者來說,這時候的工程車輛培訓性價比就非常低,競爭力也不高。
能吃的紅利期很短,未來五年左右就徹底不行。
到土建類、房地產類行業開始收縮那會兒,這行當里的年輕人基本上很難再看到沒有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
以往那種老鄉帶老鄉,長輩帶晚輩,師傅帶徒弟的情況,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通常一個大行業的行情走低,內部的細分門類可能早十年就完成了轉型。
勞動力向社會投放的數量可能挺穩定,但勞動力的合格培養流程、形成,可能早就發生了劇變。
張大安也算是打個提前量,只要五年之內“孵化”出一所正規的中職類院校,那基本上就穩了,五年后也屬于正規軍,能夠穩定地吃到紅利期之后的基本效益。
在此之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太多,比如說學校資質、學校規模、教練水平、教師水平等等等等,沒有哪一項是省錢的。
都不便宜。
學校規模小了根本玩不轉,所以像很多中西部省份,往往全省只有一個包教包會包考包過的學校。
占地面積特別大,師資力量特別強,招生范圍特別廣。
張大安要是在江口省也干出這么一所培訓學校,一所抵得上全部中西部同類學校,區位優勢擺在那里。
而這么多年江口省始終沒有這種學校出現,道理很簡單……省內經濟差距南北或許是大,但那只是省內認知,放眼全國的話,這個差距是可圈可點的,反饋到這種職業技能培訓需求上來看,就是不需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地級市甚至是縣級市。
政府配套的功能性機構,那是相當齊全,要什么服務基本上都有,最多就是經濟較好的城市檔次稍微高一點,但不會說技能水平也會跟著高一點,這年頭的設備還沒有什么代差。
不過真要是張大安“孵化”出了這么個怪物出來,那得罪的人就多了,幾乎整個江口省區縣這一層的有活力社會團體,都會看他不順眼。
這年頭在爭搶社會生源上,不管是哪個領域,那都是會打出狗腦子來的。
中介,就是這種爭搶行為的一個重要社會機構。
人們對中介的一切糟糕印象,都來源于這種最原始的市場爭搶。
正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一切刻板印象,很多時候都是大數據。
只不過張大安自有套路,他橫豎在中高考復讀的市場上已經相當的拉仇恨,再加大力度,那是完全沒有壓力。
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得罪人怕什么?
都重生報復社會了,這算個雞毛。
跟關長生稍微深入地聊了聊,關長生聽得云里霧里,只知道這是能賺錢的事業,但并不知道深入發展后會遇到驚天大坑,他現在就想著回江寧之后,就先幫老板打聽打聽二手機子的價格。
其實根本不需要他打聽,也沒有那個必要,等到江寧市城東區急著讓“張安健康”擴大再生產的時候,順勢提一嘴就行。
這里頭有個時代因素在,那就是二手的工程設備,甭管是車輛還是機器,不愁沒人要,十八手的空壓機都還能賣個大幾百,更何況是叉車這種功能性極強的設備。
散戶買家去搞批發,純粹就是被當豬宰。
只有建筑公司或者倉儲公司再或者地方城建公司,才有這個實力去搞二手設備批發,價格是好商量的。
個人打包走不了量,只能是什么設備都來一樣,比如買個二手挖機,你得捎一臺二手裝載機,再人脈廣的包工頭都只能如此,因為設備到手之后,他以后賣給別人也是得有搭頭。
但有了江寧市城東區的介入,那就不一樣了,江寧市此時最大的幾家二手設備交易中心,有一家就在城東區,這是可以協調可以談的。
放在沙洲市,那就沒搞頭,沒有這個級別,因此沙洲市想要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提供不了,只能幫忙買全新設備的時候砍價,這是沙洲市能幫到的。
也不怕江寧市城東區不上鉤,這光景江寧市也是略微出了點兒震蕩,市區都在想辦法創收搞業績,畢竟算國民生產總值的時候,不僅不如吳都,還不如太湖,更不如揚泰,這像話嗎?
突然冒出來一個“規上企業”,城東區一點兒想法都沒有,張大安根本不信,當然現在的節奏還是有點慢,得催催,他跟張當陽打了聲招呼,讓張當陽在省臺放出點小道消息,就說沙洲市這邊嘗試說服張大安把“張安健康”的二期生產線,放在沙洲市的保稅區。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然后就一天的時間,江寧市城東區就打了個電話到張大安在新東圩港中學馬洲分校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