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三斬令
- 晉末:從兩腳羊到人皇
- 無言不信
- 2035字
- 2025-07-13 00:00:07
“畜生!”
羅仲夏怒喝如雷,殺意暴漲。
話音未落,環首刀已然出鞘,化作一道森冷寒芒!
那莽漢見有人闖入壞他好事,正欲開罵,卻見身披戎裝的羅仲夏,臉色驟然煞白,正欲求饒,刀鋒已至!
“噗嗤!”
利刃入肉之聲響起。
刀鋒自那莽漢左臉切入,幾乎將半邊臉頰劈開,深可見骨!
鮮血如泉噴涌,瞬間染紅了地面,也濺了羅仲夏一身。
賊子發出殺豬般的慘嚎,捂著臉踉蹌后退。
羅仲夏眼神冰冷如鐵,毫無憐憫,上前一步,刀光再閃。
環首刀精準地抹過對方脖頸,直入骨頭,慘嚎戛然而止,沉重的身軀轟然倒地,抽搐幾下便不動了。
屋內死寂,只有婦人壓抑的啜泣和孩童微弱的呻吟。
那婦人驚恐未定,對上羅仲夏投來的目光,下意識地蜷縮身體,死死護住胸前破碎的衣衫,眼中滿是劫后余生的恐懼和屈辱。
羅仲夏移開視線,俯身探了探地上書生的鼻息脈搏,沉聲道:“夫人莫怕,歹人已誅。尊夫只是昏厥,未傷及性命。”
他目光掃過角落掙扎的小孩,見他也沒有異樣,道:“孩子也無大礙。”
隨即起身,語氣斬釘截鐵:“你們安心待在屋內,緊閉門戶。洛陽城,我接手了!斷然不許此等惡行再度發生!”
言畢,他大步走出屋外,翻身上馬,環視周遭被混亂籠罩的街巷,運足中氣,聲震四方:“傳我軍令!全城警戒!趁亂傷人者——斬!趁亂奸淫者——斬!趁亂劫掠者——斬!有敢違令者,有如此賊!”
他刀鋒一指屋內尸首,煞氣沖天。
“諾!”緊隨其后的徐浩、齊安、劉二虎、李慶、陳定等將校轟然應命,眼中皆是凜然殺意。
他們都是窮苦出身,最看不得這個,立刻率部四散而去,執行軍令。
羅仲夏一夾馬腹,直撲洛陽府衙方向。
此地乃中樞,必須盡快掌控!
“恩公……”一個稚嫩卻帶著異樣沉穩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羅仲夏勒馬回頭,卻是那個滿臉黢黑的小孩,不知何時竟掙扎著跑到了門口。
小孩忍著痛楚,對著馬上的羅仲夏,恭恭敬敬地作了一個揖,小大人般說道:“恩公可否留下大名?小子不敢言報答,只望能將恩公之名記在心中。祈福時,定為恩公求個平安。”
羅仲夏大感意外。
這孩子看年紀不過四五歲,衣衫破舊,臉上的黢黑并非正常膚色,而是抹了層黑炭,他這這一言一行,竟顯示出遠超年齡的教養與鎮定。
尤其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里,除了孩童應有的天真驚惶,竟隱隱透著一絲與年齡不符的老成持重。
“羅仲夏!”羅仲夏報出名號,看著這奇特的孩子,心中好奇,故意道:“某已留名。小友若藏著掖著,不肯告知姓名,可就不夠禮貌了。”
小孩聞言,果然顯出幾分孩童的局促,小手不安地絞著衣角,但很快又穩住心神,清晰答道:“小子,佳告。”
“佳告?”羅仲夏心中默念,這名字好是古怪,不似純正漢名,許是胡人或胡漢混血之后。
漢末三國動亂持續太久,為充實人口,不論曹魏、蜀漢還是孫吳都多次遷徙異族入漢土。
其后五胡亂華,更是如此,中原幾度成為胡人牧場……
在這數百年胡漢雜居、遷徙不斷的亂世洛陽,有胡人混血,倒也尋常。
他點點頭,不再深究,策馬離去,留下那自稱“佳告”的孩子,目光感激地望著他遠去的背影。
羅仲夏率親兵直入府衙。
衙內一片狼藉,顯然也被慌亂撤離的秦軍翻檢過。
他心下一緊,疾步沖入存放戶籍田冊的庫房。
萬幸,那些關乎一城命脈的竹簡、木牘雖散亂一地,卻大多完好無損。
“好!天助我也!”羅仲夏長舒一口氣,喜形于色,立即下令:“郭磐,帶人將此處嚴密封存看守!片紙不得遺失!”
他隨即轉入正堂,尋來筆墨紙硯。
當務之急,是書寫安民告示,穩定人心。
然而,當他提筆蘸墨,準備寫下“大晉王師,吊民伐罪”之類的套話時,一股難以言喻的惡心感猛地涌上喉頭。
宣揚晉室仁義?
這四個字,光是想想,都讓他胃里翻江倒海!
晉室南渡以來,偏安一隅,內斗不休,何曾真正念及中原遺民?
那些所謂的“王師”,有多少次北伐是真心為了恢復故土,又有多少次只是政治博弈的籌碼?
洛陽百姓在這胡塵里掙扎百年,晉室又在何處?
筆尖懸在粗糙的紙面上,墨汁滴落,暈開一團污漬。
羅仲夏臉色難看至極。
他此刻才真切體會到當年李密寫《陳情表》時那份憋屈與窘迫,甚至猶有過之!
李密好歹還能憋出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來應付司馬氏。
而他呢?
要他睜著眼睛寫下晉室如何仁厚愛民、澤被蒼生,讓洛陽百姓安心歸附……這簡直比吞了蒼蠅還難受!
洛陽城外,洛水潺潺流淌。
司馬懿的洛水之誓,音猶在耳,似乎依舊留有曹爽一族的哀嚎。
不知河畔的洛陽百姓,聽到這空洞的“仁義”之詞,是會麻木,還是會冷笑?
“呼……”羅仲夏重重吐出一口濁氣,眼神變得銳利而堅定。
他猛地落筆,不再糾結于那些虛偽的辭藻,更不理會什么晉室。
這臉!
司馬家可以不要,他羅仲夏得要。
吹司馬晉室,真下不了手。
“告洛陽父老書:秦酋苻暉已遁,虎牢洛陽已復!今有冠軍將軍謝玄麾下羅仲夏,暫攝洛陽軍政。即日起,整肅城防,安定秩序!凡洛陽百姓,各安生業,勿信流言!凡作奸犯科、趁亂為惡者,立斬不赦!仲夏在此立誓,必竭盡全力,護爾等周全,直至待朝廷敕命抵達!”
文字質樸,甚至帶著幾分草莽氣,卻擲地有聲。
沒有歌頌晉室,甚至提都懶的提,只有“羅仲夏”三個字做出的承諾!
他就是要讓滿城百姓知道:晉室或許不可信,但他羅仲夏,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