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廿一,鉛云如鐵。
耿仲明的囚車碾過贛南官道,木輪深陷泥濘,每道車轍都蓄滿血水——那是昨夜被清軍屠戮的逃人村落滲出的血漿。四名鑲白旗戈什哈策馬押送,鐵蹄踏碎路旁新墳的招魂幡,紙灰混著血泥濺上囚籠柵欄。
籠中蟒袍已撕去金蟒,露出內襯的遼東老棉布。耿仲明枯坐于草席,腕間鐵銬磨出森森白骨。他懷中緊抱半截石碑,碑面“東江忠烈“四字被刀斧斫去大半,僅剩“忠“字下半截“心“血淋淋地立著——這是韓鐵手昨夜冒死從亂葬崗掘出的毛文龍衣冠冢殘碑。
“王爺,喝口水吧。“車外傳來嘶啞低語。
耿仲明抬眼,見老仆耿安佝僂著追在車旁。這遼東漢子左耳只剩半片——天啟元年建州騎兵屠村時被削去的。他顫巍巍舉起竹筒,清水里卻浮著幾星黑點,細看竟是焚燒名冊的紙灰。
“滾!“鑲白旗佐領揚鞭抽向耿安脊背,“貳臣家奴也配近前?“
牛筋鞭梢撕裂棉袍的剎那,耿仲明突然暴起,腕間鐵鏈如毒蟒竄出柵欄,死死絞住鞭柄。滿洲武士拔刀欲砍,卻見囚徒眼中血絲密布如蛛網:“這老奴跟過毛帥殺奴酋!“
雨勢忽狂。墨色雨簾中,一騎快馬踏破水洼。馬上錦衣衛千戶沈煉甩出密報:“急遞!靖南藩下火器營嘩變,劫走紅夷大炮三門!“
殘碑烙舊誓
入夜,吉安府死牢。
水牢鐵鏈懸著耿仲明身軀,污濁水面漂浮著霉爛稻草。忽有瓦片墜入水中,漣漪蕩開處映出韓鐵手倒影——他竟從排污竇鉆入,斷指的手攥著油布包裹。
“火器營趙大眼的遺物。“韓鐵手喘息如風箱。油布掀開是七枚“平虜通寶“,東江軍特鑄的銅錢背面,分別刻著耿、陳、韓等七人姓名。崇禎二年冬,七人分食凍斃戰馬的場景猛然撞進耿仲明腦海:陳紹宗舔著刀尖血說:“往后誰變節,其余人分食其肉!“
韓鐵手突然割破掌心,將血涂在殘碑“心“字上:“趙大眼臨終前咬碎此碑,說毛帥在天上看著!“
血水滲入碑石裂痕,竟顯出一行小字:“持此碑者,繼吾志“。耿仲明渾身劇震——這是毛文龍獨門密記!當年奇襲鎮江堡前,毛帥在帥帳沙盤下刻過同樣暗記。
牢門嘩響。江西巡撫章于天提著燈籠進來,靴尖踢翻銅錢:“懷順王好雅興,死牢里玩童戲?“燈籠忽照向韓鐵手:“喲,這不是登州兵變時手撕知府的韓閻王嗎?“
耿仲明突然將殘碑砸向水面,激起丈高黑浪:“滾出去!“
章于天蟒袍盡濕,獰笑:“多爾袞王爺有令:明日午時三刻,請王爺觀剮刑。“
刑場啖心盟
三月廿二未時,南昌法場。
九名火器營戰俘被鐵鉤貫穿鎖骨,吊在十字樁上示眾。鑲白旗都統阿喇善端坐監斬臺,腳邊炭盆煨著三柄小刀——這是仿效當年袁崇煥凌遲蒙古降將的刑具。
耿仲明頸枷鎖在刑柱,正對行刑臺。阿喇善彈刀輕笑:“聽說東江軍最重義氣?今日請王爺品鑒,是兄弟的肉香,還是...“話未說完,劊子手已剜下頭名俘虜左胸肉,血淋淋擲向炭盆。
焦肉味彌漫時,俘虜趙大眼突然嘶吼:“耿仲明!你記不記得天聰三年...“
“住口!“耿仲明厲喝打斷,喉間鐵鏈勒出血痕。那年他奉皇太極命潛入錦州策反,被祖大壽所俘。趙大眼為救他,甘愿頂替奸細之名被活蒸。
阿喇善眼色驟冷:“說下去!“
趙大眼獨目迸出兇光:“他跪在祖大壽面前說...“話音未落,韓鐵手如鬼魅般從刑架后閃出,斷指的手猛插進趙大眼喉管!血柱噴濺中,阿喇善的翡翠扳指被染成赤紅。
“好個忠仆!“阿喇善拍案而起,“把韓鐵手釘上十字樁!“
鐵釘貫掌的悶響里,耿仲明懷中殘碑突然墜地。碑底滾出半枚蠟丸——昨夜韓鐵手塞進的密報!他腳踝急轉碾碎蠟丸,瞥見紙片“精忠“二字(其孫名),旋即被血水浸透。
冥燭照罪愆
當夜子時,死牢油燈飄忽如鬼火。
耿仲明用鐵鏈磨尖的指甲,在腐草上劃出蠟丸密文:耿精忠已被秘密送往臺灣鄭氏為質。他猛然想起上月福州家書里夾帶的桃花箋——那是鄭經最愛的薛濤箋!長子耿繼茂竟早與明鄭暗通款曲。
“王爺...“鐵柵外傳來呻吟。韓鐵手被扔回牢房,雙掌釘孔塞滿鹽粒,胸口烙著滿文“逃奴“。他吐出半顆帶血的牙:“趙大眼...咽氣前...咳...“血沫噴在殘碑上,拼出“皮島“二字。
耿仲明突然撕開內襟。遼東棉布里縫著崇禎二年毛文龍頒的“忠勇符“,符上刀痕是當年替孔有德擋箭所留。他蘸著韓鐵手的血,在符背疾書:“鄭氏不可信,速歸盛京!“
“晚了...“韓鐵手慘笑,從斷腿夾層抽出密報:“平南王尚可喜告發您私通南明...議政會議已奪您王爵...“羊皮紙被血浸透,末尾滿文朱印似猙獰獠牙。
地牢忽起陰風。油燈綠焰暴漲,焰心竟凝出毛文龍虛影!腐尸般的海腥味彌漫牢房,那影子指著耿仲明心口:“懷順王?好大的紅頂子!“
耿仲明撲向幻影:“毛帥!當年雙島...“
“當年你袖手旁觀!“幻影炸裂成火團,牢壁忽現血字:“八千東江骨,可夠你封王?“
斷刃刻絕書
三月廿三破曉,詔獄刑訊室。
沈煉展開黃綾圣旨:“上諭:耿仲明縱奴為惡,著追奪靖南王爵...“話音未落,鎖鏈嘩響!耿仲明竟掙斷腳鐐,染疫的囚犯們趁機暴動。
混亂中韓鐵手撞翻火盆,烈焰吞沒刑具架。耿仲明趁機撲向沈煉,錦衣衛的繡春刀貫入他左腹,卻被他用肋骨生生夾住!染血的手指在詔書背面疾書:“吾兒繼茂:鄭經豺狼性,勿使精忠為質...“
“王爺走啊!“韓鐵手嘶吼著抱住沈煉滾入火海。斷指摳進對方眼窩時,他最后望向耿仲明:“告訴毛帥...韓鐵手沒丟東江軍的臉!“
耿仲明踉蹌沖出火場。腹間刀柄隨步伐搖晃,血順著蟒紋流進靴筒。懷中殘碑烙得皮肉焦煳,卻讓他想起崇禎元年冬至——毛文龍將陣亡將士名冊埋入碑林,轉身對少年耿仲明說:“記住,碑石會朽,人心不可朽!“
府衙影壁前,他撞見章于天正指揮鑿碑。那截“東江忠烈“碑被大錘擊碎,石屑紛飛中,“心“字裂成兩半。章于天獰笑:“多爾袞王爺有令,明日押您進京...“
話音未落,耿仲明拔出腹間繡春刀!寒光閃過,章于天右耳齊根而斷——正是當年建州騎兵削去耿安左耳的位置。
血雨浸族譜
三月廿四,贛江惶恐灘。
耿仲明獨坐烏篷船,懷中半截殘碑與傷口黏連成痂。昨夜他手刃章于天后遁入漁村,老嫗竟認出他:“可是皮島耿把總?“當年他護送毛文龍遺孀過贛江時,曾分糧救過這村落。
“您當年給的遼東苞米,救活全村四十三口。“老嫗顫巍巍呈上族譜,“大伙兒偷埋了火器營將士...“譜上血字斑駁,竟記著趙大眼等九人假名——這是百姓冒死偽造的免死憑證!
艙外忽起箭嘯。鑲白旗戰船封鎖江面,阿喇善立在船首:“耿仲明!你兒子在福州舉反旗了!“
耿仲明如遭雷擊。密報說耿繼茂三日前殺福建巡撫祭旗,用當年登州兵變的“天佑“年號!
“多爾袞王爺開恩。“阿喇善甩來鐵鏈,“若你親手勒死這些藏逆的刁民...“
漁村老幼被驅趕至灘涂,鎖鏈套在最前頭的老嫗頸間。耿仲明握鏈的手青筋暴突,恍惚見崇禎四年鐵山之戰,他為從建州騎兵刀下救百姓,親率死士沖進火海。
“耿帥...“老嫗突然抓住鐵鏈,“毛夫人臨終前說...“
箭矢貫穿她胸膛的剎那,耿仲明看清她口型:“精忠在臺南“。
暴雨傾盆。血水從老嫗胸口涌出,竟在灘涂上蜿蜒成“精忠報國“四字。耿仲明懷中殘碑轟然炸裂,石屑刺進舊傷——那是松錦之戰為皇太極擋箭的傷疤。
斷碑纏枯藤
當夜,耿仲明重返法場十字樁。
韓鐵手焦尸仍釘在刑架,烏鴉啄食的胸腔里,半枚“平虜通寶“閃閃發光。耿仲明撬出銅錢,背面“耿“字被血垢填滿。
他跌坐血泊,用斷刀在錢面刻字。刀尖劃過“順治通寶“的滿文時,猛然想起崇德八年盛京風雪夜——皇太極賜他“懷順王“印時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天?“耿仲明嘶聲大笑,將銅錢按進韓鐵手焦黑的掌骨,“東江軍的'天'早死在雙島了!“
斷刀忽在刑架刻下血書。最后一筆落下時,暴雨沖刷刑柱,顯出新痂覆蓋的舊字——那是陳紹宗臨刑前咬指血書的:“耿帥負我“。
黎明前,獄卒發現十字樁纏滿野藤。枯藤如鐵鏈鎖著耿仲明尸身,心口插著半截殘碑。碑面“東江忠烈“被刮去,新刻的滿文“懷順王“下滲出血珠,凝成漢字小楷:
“吾心在皮島“。
歷史注:
《清世祖實錄》卷四十七載:“耿仲明自戕于吉安,其部將陳紹宗等附逆伏誅。“然江西臬司檔案存無名氏批注:“王刻碑自戕,碑現東江舊誓。“光緒年間修《南昌府志》,工人于舊刑場地下掘出殘碑,上有滿漢雙文“懷順王耿仲明自罪于此“,背面卻刻“毛文龍部將耿仲明“。知府令碎碑筑堤,是夜贛江潮涌,堤岸盡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