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將奏疏回執(zhí)送至北平燕王府看一看
- 大明:大孫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一杯冰美式
- 2127字
- 2025-06-16 11:20:29
朱元璋憤怒地握緊拳頭,怒吼道。
“這老天爺太不公平了!”
“要是敢?guī)ё咴勰抢闲值埽献痈闫戳耍 ?
“砰!”
朱元璋猛地拍桌怒吼,可突然,又像是泄了氣的皮球。
朱小寶在一旁默默佇立,靜靜地聽著老爺子宣泄。
然而,憤怒只是短暫的,朱元璋無力地再次坐下,眼神黯淡無光。
他知道,即使自己貴為天子、權(quán)傾天下,也終究抵不過天道輪回。
在歷史的長河中,他朱元璋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朱小寶見狀,心中滿是痛楚。
在自己面前,老爺子從不設(shè)防,展現(xiàn)出的是一個有血有肉,完完整整的朱元璋,而不是外人眼中那個永遠(yuǎn)神秘莫測,強(qiáng)硬殘暴的帝王!
朱小寶眼眶微熱,看著老朱那迷茫又無助的模樣,卻又無可奈何。
生老病死,沒人能阻擋,朱小寶自己也是如此。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你我都如塵埃般渺小。
“爺爺。”
朱小寶輕聲喚道。
“老國公肯定不愿看您這么難受,您可別氣壞了身子,不值當(dāng)?shù)模 ?
朱元璋虎目含淚,卻強(qiáng)忍著不讓淚水滑落,這是這位鐵血帝王最后的一絲倔強(qiáng)!
朱小寶心思細(xì)膩,默默起身,走到一旁打了一壺?zé)崴脽崦矸笤谥煸把凵希馈?
“爺爺,等下蔣瓛來了我去問他,您先歇著,別操心這些了。”
朱元璋抿緊雙唇,默默地接過白色毛巾,敷在自己臉上。
也許在熱毛巾之下,朱元璋早已淚流滿面,但又有誰知道呢?
“噔噔噔”,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遠(yuǎn)遠(yuǎn)就聽見蔣瓛的聲音。
“卑職錦衣衛(wèi)指揮使蔣瓛,求見陛下與殿下。”
朱小寶淡聲道。
“進(jìn)來回話。”
蔣瓛連忙走進(jìn)殿內(nèi),俯首叩拜。
“卑職參見吾皇萬歲,參見殿下千歲!”
朱小寶揮手道。
“起來說話吧,國公病情怎么樣了?”
蔣瓛神情一滯,微微瞥了朱元璋一眼,見老爺子安靜地靠在太師椅上,臉上敷著熱毛巾,便小心翼翼地道。
“想來,也就這一個月的時間了……”
朱元璋身形微微動了一下。
朱小寶見狀,沉聲道。
“著南備倭指揮使湯鼎攜子回鳳陽休憩一個月,東南備倭的事情,讓他妥善交接,別讓東南浙東、福建海上出亂子。”
“是!卑職領(lǐng)命。”
朱小寶揮手示意,蔣瓛便躬身退下。
等蔣瓛離去,朱元璋才把熱毛巾從臉上拿開。
朱小寶小心翼翼地道。
“爺爺,剛才孫兒擅自做主……”
朱元璋抬手打斷,點點頭,眼眶發(fā)紅。
“這事你辦得對。”
“湯家那小子在東南忙了一輩子,總得讓人家見著爹最后一面啊!”
見朱元璋神色黯然,朱小寶沉默了一會兒,道。
“爺爺,要不咱這兩天抽空去趟鳳陽府?老國公估計也想見您最后一面。”
朱元璋輕咂嘴唇,像是有話要說。
朱小寶知道老爺子心里想什么,繼續(xù)道。
“咱悄悄去,不搞大排場,路上也就幾天功夫,快去快回!”
朱元璋手指敲著桌子,皺眉嘆道。
“尋常百姓家歇三四天沒啥,可宮里的事堆成山,咱一天不在都心慌……”
朱小寶打斷朱元璋的話,拍胸脯保證道。
“您別操心國事!提前下個旨,讓各部門自己忙活三天,就三天,出不了亂子的!”
朱元璋陷入沉思,片刻后揮手道。
“你先回東宮吧,咱自己好好想想。”
朱小寶明白老爺子需要靜心思慮,便點頭應(yīng)道。
“好。”
“皇爺爺要是有什么事,隨時傳召孫兒,千萬別傷了身子,孫兒還有很多國事需要老爺子指點呢!”
朱元璋輕輕應(yīng)了一聲。
朱小寶深知老爺子心里思緒萬千,便自覺告退,留老爺子獨自靜一靜。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設(shè)在濟(jì)南府。
洪武九年,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制,行省的稱呼徹底被承宣布政使司取代。
當(dāng)時濟(jì)南府治內(nèi),一封從應(yīng)天送來的奏疏擺到了布政使喬亮的案頭。
布政司內(nèi)開完會議,眾人散去,只剩下布政使喬亮和左右參政。
地方上的布政使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主管民生建設(shè)和經(jīng)濟(jì)發(fā)展,按察使負(fù)責(zé)緝拿盜賊和大案要案的審定,都指揮使掌管地方軍隊,這三者俗稱地方三司,各負(fù)其責(zé)。
喬亮端著茶水,坐在主位的案幾后,下面是左右參政。
三人拿著茶盞,面色凝重,神情莫測。
“喬大人,目下這朝堂之上,局勢當(dāng)真是波譎云詭啊!”
右參政抬眼說道。
“前番時日,殿下認(rèn)祖歸宗,此乃天大的喜事,只是這儲君之位……”
二人不經(jīng)意間看向喬亮。
“大人可曾聽到什么風(fēng)聲?”
喬亮輕啜一口茶,搖頭,語重心長地說。
“本官亦滿心疑竇。”
“按說,陛下也該有個明示了……”
他放下茶盞,隨意翻開身旁的文書,目光一掃,面色突然一變,神情有些僵硬。
喬亮聲音發(fā)顫。
“剿匪的奏疏,已經(jīng)批了……”
左右參政聽了,長舒一口氣,笑著朝應(yīng)天紫禁城方向一揖。
“如此甚好啊,實在是……”
“不是陛下批的。”
喬亮冷不丁地道。
“爾等不是問皇爺那邊有何動向嗎?動向已至。”
他把奏疏遞給左右參政。
“命令山東都指揮使司馬上派兵剿匪,一定要嚴(yán)守軍紀(jì),不能騷擾百姓,也不能急功近利。”
“所有情況都要如實報告,不能借著剿匪的名義,心生異思。”
二人看完,面面相覷,露出驚訝的神色,齊齊倒吸一口涼氣,道。
“這……”
一看便知,這奏疏不是皇爺批的。
至于是誰批的,他們心知肚明!
喬亮摩挲著下巴,沉吟道。
“嗯,殿下這奏疏批得恰如其分,后面語氣甚是嚴(yán)厲。”
“從奏疏中既可見批奏者的為政之道,亦能察其性子是剛硬還是軟弱。”
三人相視一眼,神情不由得認(rèn)真了幾分,而后道。
“得了,這下能心安做事了。”
“下官即刻前往都指揮使司,著他們將命令頒至青州府,即日起剿匪!”
“吾等一同前往。”
北平布政使鄧榮看完奏疏,面色復(fù)雜,沉默了很久,才對左右說。
“來人,將這封奏疏回執(zhí)送至北平燕王府。”
鄧榮瞇起眼,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玩味的笑意,自言自語道。
“皇長孫殿下此舉,恐是要觸怒燕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