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赤壁:誘惑
- 三國:穿越女將神,季漢秦良玉
- 黃河遠上
- 2203字
- 2025-06-19 19:32:30
經此一戰,東吳眾將士看馬瑯的眼神發生了巨大變化。
返回不久,周瑜便差人相邀。
馬瑯跟著諸葛亮趕到大寨門口時,周瑜已率領親兵在此相迎。
走向中軍大帳之前的這段路上,周瑜不住地跟諸葛亮說話,語氣誠懇得像個請教老師問題的學生。
但她看到這位大都督的余光稍有間隙,就瞅自己一眼。
在中軍帳門口,程普、黃蓋、韓當、太史慈這些東吳將領站立迎接。
他們看著自己的目光也與昨日之前判若兩人。
在中軍帳中,眾將上前,圍著諸葛亮不住作揖,口稱“佩服”之言。
周瑜則跟一名看上去三十多歲左右,頗為精神的武將站在一旁,小聲嘀咕。
片刻之后,周瑜回返主位,那武將也轉身而出。
帳內眾將也都知趣地散開,回到兩側站定。
諸葛亮和周瑜詳談破曹之計,并各執一筆,在各自掌心寫了一字。然后,兩人相互伸手比對,歡笑起來。
在場諸將領先是面面相覷,一臉茫然,隨即跟著陪笑。但大概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在笑什么。
有幾個人把目光瞄向對面的自己。
馬瑯雖然猜到兩人都寫了“火”字,但看著兩人此時的笑容,難得出現了真誠,內心頗為高興。
“這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不一會兒,周瑜說要跟諸葛亮詳談要事,帳內只留下魯肅一人,命令其余諸人帳外等候。
眾人躬身告退。
馬瑯警覺地看了一眼周瑜。恰好周瑜也把目光掃到自己身上。
她心憂周瑜要暗害諸葛亮,目光中不經意間流出了一絲冰冷的殺意。周瑜也是一凜,虧得他是統帥數萬精兵的大都督,轉瞬間又恢復了常態。
周瑜沖著她露出微笑,并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馬瑯看了一眼面色如常的諸葛亮,見他點頭示意,便緩步退出。
出帳之后,那位先前跟周瑜小聲說話的武將走來,向她作揖行禮,身后跟著一名端著精美盒子的隨從,
“末將姓呂名蒙,字子明,乃周都督帳前橫野中郎將。在此見過馬主簿。”
馬瑯回禮,打量了他一番,內心頓時五味雜陳。
“敢問這位將軍找我何事?”
“豈敢。我家都督說,馬主簿此番立下奇功,特命末將將此物贈給先生。些許薄禮,聊表心意,還請主簿笑納。”,他轉身接過那盒子,雙手呈在馬瑯面前,略略欠身。
馬瑯聽他這么說,內心起了嘀咕,“不管他是要延攬我,還是挑撥我與軍師的關系,我都不能收!”,當面恭敬回禮,卻不接過禮盒,更不打開來看。
她正要說謝絕之言,呂蒙搶先一步開口。
“主簿切莫推辭。都督有言:‘孫劉聯盟,親如一家’。主簿立此奇功,非獨為劉皇叔,亦是為我江東,為天下抗曹大業!”
他又將托著禮盒的雙手抬得更高一些。
“此禮非僅都督私贈,更乃江東將士對盟友功臣的一點心意!”
馬瑯神色如常,心里盤算,“好個親如一家,前幾日還擺鴻門宴,手段之下作,無以復加。今日竟如此言之鑿鑿,當真是個厲害角色。”
她當即佯裝笑意,還禮道,“都督厚愛,呂將軍謬贊,在下愧不敢當。此番草船借箭,賴軍師神機妙算,贊軍校尉鼎力相助,江東將士用命。在下不過恪盡職守,略盡綿薄,豈敢貪天之功?”
這回她不等呂蒙再次開口,面轉正色,語氣鄭重說道。
“將軍適才言及‘孫劉聯盟,親如一家’,此語正中在下肺腑!正因聯盟一體,共抗國賊,在下身為劉皇叔帳下主簿,又在軍師身旁聽用,所做一切,皆為分內之責,豈敢以‘功勞’自居?”
呂蒙急欲插話,她又伸手擋住。
“若受此厚禮,豈非將‘分內之事’視為‘分外之功’?此非君子所為,亦有違聯盟同心戮力、不分彼此之義!”
呂蒙也不搭話,向旁邊的隨從遞了個眼色。
那隨從打開禮盒,一柄寶刀出現在馬瑯的面前。
楠木刀鞘上鑲滿金絲云紋圖案,楠木刀柄裹以名貴鮫皮,末端又嵌一顆溫潤白玉。
呂蒙這才開口介紹。
“主簿請看,此刀名為‘和光’,雖未開刃,然乃會稽名匠嘔心之作,刀身如鏡,可鑒人心。都督言:‘寶刀贈英雄’。主簿雖為文士,然臨危不亂,調度有方,有儒將之風!都督以此物相贈,非為殺伐,一則寓意兩家攜手抗曹之情,二則彰顯足下智勇兼備、儒雅風流。三則,孔子云,“君子不立……不立于危墻之下”,足下佩此刀,亦顯我江東對盟友敬重與護衛之意。”
馬瑯聽罷,心想,這“吳下阿蒙”雖智勇足備,但到底尚不精于文墨,孔子、孟子都混淆了,倒也難為他,能記下這許多。
“將軍過譽。在下執筆理卷尚可,安敢妄稱‘儒將’?此等寶刀,理當贈予沖鋒陷陣、斬將奪旗之真英雄!如將軍這般,方是此物明主。在下若佩之,實乃僭越,徒惹人笑。況且,在下到此以來,深感周都督及江東諸君之高義。此間安危,自有同盟信義相護,何須外物彰顯?”
聽到此處,呂蒙察覺到剛才言語中“危墻”和“護衛”,唐突失語,不由得心中大慚,當即語氣轉為無奈。
“唉,主簿若再推辭,末將實難復命。都督向來言出必行,賞罰分明。此番立此大功,若不受賞,豈非陷都督于賞罰不明、怠慢功臣之地?末將……實在惶恐!”
“都督明察秋毫,胸懷寬廣,豈會因在下守分知禮而見責將軍?都督乃當世君子,必能體諒在下赤膽忠心。”
馬瑯面色坦誠地看著呂蒙,不再看那寶刀一眼。
“若都督執意嘉獎,在下斗膽,懇請嘉獎那些不畏箭雨、奮勇滅火、護船有功的江東將士。以此彰顯都督賞罰分明、體恤士卒之德,亦使眾將士知我兩家同心同德、情義兩全,豈不美哉?”
馬瑯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
帳外眾將見此情形,或面露贊許,或若有所思。
不遠處一位兵卒潸然淚下,正是馬瑯在草船上見過的一人。
馬瑯后退半步,深深一揖,“煩請呂將軍將在下感激之心、肺腑之言與不情之請,一并轉呈都督。都督與將軍厚意,在下銘感五內,永志不忘!”
呂蒙命隨從接過盒子,對著馬瑯回禮,語氣卻極為復雜,“馬主簿謙謙君子,末將……末將受教。足下之言,末將定當一字不差,回稟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