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赤壁:改進八陣圖
- 三國:穿越女將神,季漢秦良玉
- 黃河遠上
- 2026字
- 2025-06-18 18:55:48
諸葛亮帶著馬瑯再次來到了周瑜大帳。
此時,周瑜見到諸葛亮時,笑容可掬,不改常態。
他看到馬瑯時,又變得皮笑肉不笑。
“哦,這不是劉使君的主簿嗎?可是來我大營中尋蛇的?”
諸葛亮笑道,“大都督有所不知。馬主簿雖年輕,然其匯綜繁雜軍情,厘清頭緒,明辨真偽之能,實是亮之助力也。”
馬瑯聽諸葛亮如此介紹自己,心下甚是輕松。
自己本就讀過管理課程,又有秦良玉將軍的冥冥暗助。這些工作雖不敢說易如反掌,但也得心應手。
諸葛亮又正色道。
“至于使君臨行留下馬主簿,亦是慮及亮初至江東,人地兩生,恐有疏漏。方才宴罷倉促,未及專程稟明都督與子敬兄,實為亮之疏忽,還請都督恕罪。”
周瑜和魯肅對視了一眼,又略瞇著眼打量了馬瑯一番,緩緩開口道,
“既如此,便請先生好生約束,倘若違反軍法……”
這時,侍從進來稟報。
“大都督,曹軍遣使下書,已到門口”
周瑜便叫入內,但示意諸葛亮和馬瑯留步。
那使者入內,雙手呈上書信,只見書信封面上寫著“漢大丞相付周都督開拆”的字樣。
馬瑯見到這幾個字,心道,“好一個屠戮萬民的漢大丞相?”
周瑜兩眼冒火,勃然大怒,直接將書信扔在地上。
“來人,將此人推出斬首,首級交由從人帶回!”
魯肅連忙勸阻,“大都督息怒,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馬瑯聽到“兩國”二字,頓感無比刺耳尖刻,聯想到自己前世今生所受到的忠臣和愛國教育,以及諸葛亮來東吳前對自己的告誡,便偷偷輕蔑地白了魯肅一眼,“都說他長者之風,也是個只顧小義,不顧大節的人。”
周瑜的喝怒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斬使以示軍威!”
他一邊說還一邊看了眼諸葛亮和自己。
營外的兵卒入帳,將那曹軍使者推出。他的求饒聲很快便消失了。
周瑜又瞥向這邊。“今日斬使,曹賊必然興兵,瑜尚有軍務,請兩位先回,容后再敘。”
他又對侍從吩咐說,“在孔明先生的舟旁再加一舟,供這位……”
“在下姓馬名玉……”
周瑜便教人收拾一舟,供以居住。
諸葛亮便帶著自己起身告辭。
待回到住處,在舟中收拾停當。
諸葛亮又見江東人員走遠,便即低聲對馬瑯說。
“今后,我二人身處險地,更須處處小心,時時提防。”
馬瑯點頭稱是。
她向遠眺望,蘆葦叢中隱約散現著幾個人的目光。
此后,諸葛亮與馬瑯心知身處險境,白日里便專注于“主簿”之責。
馬瑯將諸葛亮點撥的“匯綜、厘清、明辨”之法發揮到極致。
她本來就是學霸,更以超人的效率和向學之心,悉心討教諸葛亮的治軍之法、天文地理等訣竅,并按輕重緩急分類暗記。
諸葛亮又時不時考校自己識微見著的本領,常以只言片語,引導自己推演曹軍意圖或江東將領心思。
馬瑯經常聽到諸葛亮對自己“心思剔透”“一點即通”等評價,每每以不卑不亢又含有自謙的言辭對應。
到了第四日,諸葛亮拿出了一份草圖遞給馬瑯。
馬瑯雙手接過,仔細一看,心下一凜。
“八陣圖!”
她立時想起不止一次夢到過此物。
“自己”在應對張獻忠攻打石砫時,依托地形設伏,布過此陣,使對手多次無功而返,最終保全石砫百姓安寧;又在收復永興四城之戰中,以此陣法之妙,接連獲勝,大振民心士氣。
看著此圖,想著這些“自己”的往事,不禁百感交集。
諸葛亮看她臉色異樣,出言詢問,“楨素識得此陣?”
她當即對諸葛亮說道,“軍師,我有些許淺見,不知當講與否?”
“喔?楨素快快道來。”
“素聞軍師曾獻隆中對策。此策須當依托荊襄和兩川之地,方可進展中原,匡扶漢室。”
諸葛亮點頭,“確實如此”。
“依軍師陣法草圖,此陣為依據平原之地而設,但荊襄兩川之地多山,恐難盡展其妙。”
諸葛亮聽罷,臉上浮現著欣慰與詫異的神色。
“依我之見,軍師行此陣時,可命陣中將士持白桿槍,槍刃鉤連成網,借山林峭壁結得槍陣,若敵軍攀巖則以鉤擊其身軀,在平地則以環錘形成拒馬。”
馬瑯再看諸葛亮,只見他頻頻點頭,又問。
“楨素,這陣內可有不妥?”
“回稟軍師,八門環環相扣,需依仗旗鼓傳令。待到了沙場之上,狼煙四起,旗鼓傳令之效必然大減,彼時士卒倘若目不能辨,則陣型未成,必被敵軍所破。”
諸葛亮忙問,“楨素,可有應對之法?”
“依我淺見,此陣既合‘天人合一’,則可將陣內布‘天、地、人’三才三隊;天隊以弓箭手為主,踞高而守,地隊以白桿槍兵鉤槍守隘,人隊則以鐵騎或校刀手游走補缺。三隊各司其職又相互策應,則必能百戰不殆。”
“楨素之言,正合我心!”諸葛亮猛地又向船艙外看去,見細作尚遠,隨即放下心來,又將此圖在銅燈上點燃燒掉。
馬瑯本想阻止,隨即會意這是提防東吳細作盜圖,便不再吱聲。
艙外蘆葦蕩不散的窺探,以及周瑜營中隱隱傳來的厲兵秣馬之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們,風暴將至。
這時候,中軍大帳方向,傳來了歌舞升平和眾將士的歡聲笑語。
馬瑯便起身,朝著不遠處的一名哨兵走去。
她一來是想打探消息,二來也是女子心性,所剩不多的好奇心在作怪。
“敢問大哥,中軍大帳是何喜事?”
“哦,前日我軍在三江口首戰告捷,今天,我家都督的幼時同窗蔣先生遠道而來。此宴會一則慶功,二來為那蔣先生接風洗塵。”
馬瑯連忙想起此人應該便是蔣干,當即告辭回返。
她向諸葛亮稟報了此事。
諸葛亮一邊搖著羽扇,一邊意味深長地說,“蔡瑁、張允不日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