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主要內容

本書從現實背景、文獻資料、基礎特征、理論研究、政策探索等多個環節,盡可能全面地闡釋和探討基于全周期視角下超大城市韌性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本書分為七章,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引入本書的研究觀點,為后續研究與寫作工作做好鋪墊:描述選題的時代背景、寫作目標和現實意義,并對全書的思路框架、寫作方法做出介紹。

第二章為本書的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對本書的基本理論進行介紹,并給予述評,回顧國內外在全周期理念、超大城市、城市韌性建設、韌性治理領域的研究成果,并就理論演進、學科交叉、領域融合、實踐應用等多個方面給出文獻綜述。

第三章介紹國內外超大城市存在的社會問題。梳理出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存在的主要風險,超大城市內涵、特征,經典社會學家對于城市的觀點,超大城市存在的風險演變過程,超大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衍生出的“城市病”,國內外典型超大城市“城市病”的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給出啟示,并分析超大城市治理研究的必要性。

第四章介紹超大城市韌性建設的結構體系。該超大城市韌性分為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基礎建設韌性和生態韌性四個部分。

第五章借“他山之石”對國內外超大城市建設、韌性城市建設進行案例剖析。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找出城市建設的邏輯,即物理韌性是基礎,治理韌性是組織支撐。在超大城市中社區作為最小的細胞,又是城市居民居住的重要場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當下國際雙碳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社區的建設崇尚零碳社區建設,推行綠色城市發展。

第六章介紹成都超大城市韌性建設的路徑。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成都市要加強韌性城市建設,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應對重大風險防控能力。由此提出要加強城市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城市基礎設施韌性和生態韌性建設。

第七章介紹在全周期理念下超大城市韌性建設的路徑。基于“全周期管理”理念構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超大城市韌性體系,提升超大城市韌性治理能力。

本書的研究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框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霍邱县| 梁山县| 宜君县| 海兴县| 怀来县| 天峨县| 宁城县| 简阳市| 丽江市| 丰台区| 怀柔区| 广河县| 迭部县| 清新县| 扬州市| 白银市| 中卫市| 双桥区| 湛江市| 漳平市| 张北县| 全州县| 石林| 江永县| 昌黎县| 东兰县| 合作市| 射阳县| 丹江口市| 惠州市| 双江| 柘荣县| 新蔡县| 江都市| 美姑县| 霍山县| 河南省| 怀远县| 建阳市|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