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夏,南京城的蟬鳴穿透午門城闕時,楊明仁正跪在奉天殿前的漢白玉階上。他的額頭抵著冰涼的石板,余光瞥見朱允炆的衣角在廊下晃動——這位皇太孫的玄色織金袍上,繡著的云紋正隨著他急促的呼吸微微起伏。
“楊卿可知朕為何急召你回京?“朱元璋的聲音裹著咳嗽從龍椅上傳來。楊明仁這才注意到,御座上的老皇帝比三年前外放蘇州知府時消瘦了許多,龍冠下露出的白發在穿堂風里簌簌抖動。
他在心底默數著穿越到明朝的天數——整整一千零九十五天。從最初對古代官制的生澀,到如今能在奏疏里熟練引用《大明律》,這個歷史系研究生早已習慣了楊明仁這個身份。但此刻掌心沁出的冷汗提醒他,劇情正在偏離《明史》記載的軌道。
“臣聞北境有韃靼異動,陛下或有調兵之需?“楊明仁抬頭時,正對上朱允炆探究的目光。這個細節讓他后背發涼——按史料記載,朱元璋臨終前并未召見外放官員,更不會讓皇太孫參與軍事決策。
龍椅發出吱呀聲響,朱元璋撐著扶手起身,金絲龍紋靴踏在金磚上的聲音格外清晰。“蘇州糧倉賬目,你可查清楚了?“老人忽然話鋒一轉,渾濁的眼睛里閃過精光。
楊明仁心頭一震。去年他在蘇州推行均田法時,確實發現有勛貴侵占官田的跡象。難道老皇帝早已察覺?他正要開口,朱允炆突然跨前半步:“皇爺爺,楊大人推行新政雷厲風行,蘇州百姓都稱他是青天父母官?!?
“哼,青天?“朱元璋冷笑一聲,“就怕這青天也會被烏云遮了眼?!霸捯粑绰洌钔馔蝗粋鱽砑贝俚哪_步聲。一個太監捧著明黃詔書跌跌撞撞奔進來:“啟稟陛下!北平急報,燕王稱病,拒不出征!“
空氣瞬間凝固。楊明仁看著朱允炆的臉色由白轉青,突然意識到這是歷史的轉折點——朱元璋臨終前最后一次試圖制衡朱棣,卻以失敗告終。而自己這個意外出現的“蘇州知府“,恐怕早已被卷入這場權力漩渦。
三日后,楊明仁帶著三十人的使團踏上回京之路。朱允炆親自將他送到朝陽門外,臨別時塞給他一塊刻著“允“字的玉佩:“楊大人此去若遇危難,可憑此信物調附近衛所兵馬?!?
隊伍沿著官道北上,楊明仁騎在馬上,望著兩旁金黃的麥浪出神。作為歷史系學生,他太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朱元璋將在兩個月后駕崩,朱允炆登基,然后便是那場改變明朝命運的靖難之役??纱丝趟哪X海里卻不斷浮現出奉天殿上老皇帝的咳嗽聲——那個開創洪武盛世的帝王,真的只是個冷酷的集權者嗎?
“大人!“親兵的驚呼聲打斷了他的思緒。前方山道突然響起梆子聲,數百黑衣人從兩側山巖躍下,彎刀在陽光下泛著寒光。楊明仁本能地伸手去摸腰間——現代社會養成的習慣讓他忘了,這里是刀劍稱雄的明朝。
箭矢破空聲響起時,他看見朱允炆的車架正被亂軍包圍。一個黑衣人舉著長槍直刺過去,而馬車里的少年顯然毫無防備。楊明仁幾乎是下意識地縱馬沖了過去,槍尖刺入肩胛的瞬間,他聽見自己骨骼碎裂的聲響。
“保護皇太孫!“他在落馬前嘶吼出聲。鮮血順著鎖子甲的縫隙滲出,模糊了視線?;秀遍g他聽見朱允炆帶著哭腔的呼喊,聽見刀劍相擊的錚鳴,也聽見某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低語:“你以為穿越是偶然?“
劇痛讓楊明仁清醒過來。他發現自己躺在臨時搭建的營帳里,左肩纏著厚厚的繃帶。帳外傳來朱允炆訓斥將領的聲音:“若不是楊大人,朕今日已葬身山野!“
“大人醒了?“一個小太監端著藥碗進來,“皇太孫說,等您傷勢好轉,要親自為您請功?!?
楊明仁想要坐起,卻扯動傷口疼得倒抽冷氣。他望著帳頂晃動的油燈,突然意識到這場刺殺太過蹊蹺——對方顯然知道朱允炆在使團中,卻沒有直接取他性命。難道是朱棣的試探?還是朝中另有勢力?
“你說,人為什么會穿越?“他突然問小太監。少年被問得一愣,隨即認真道:“小人聽老輩說,是因為前世有未竟之事,才會在現世重走一遭。“
未竟之事。楊明仁閉上眼,歷史系課堂上的場景浮現眼前:教授指著《明史》批注說,朱允炆的下落是千古之謎。如果自己能改變歷史走向,是否能避免那場血流成河的靖難之役?
養傷的日子里,朱允炆常來探望。有次他說起幼時被朱元璋逼著背誦《皇明祖訓》,眼中滿是無奈:“楊卿可知,祖父臨終前最擔心的,不是外敵,而是子孫相殘?“
楊明仁握住少年的手,觸到他掌心的薄繭——那是常年握筆留下的痕跡。這個歷史書上記載的“懦弱皇帝“,此刻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暗钕?,若有一日需要變革祖制...“他話未說完,朱允炆已重重點頭:“楊卿只管放手去做,朕信你?!?
傷勢痊愈那日,使團重新啟程。楊明仁騎在馬上,望著遠處南京城的輪廓,突然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改變歷史,而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守護那些被史書一筆帶過的生命。
當奉天殿的鐘聲再次響起時,他跟在朱允炆身后步入朝堂。朱元璋的龍椅已經空了,新帝的冕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楊明仁握緊腰間的玉佩,聽見自己的心跳與殿外的更鼓聲重合——這一次,他要讓歷史記住,除了靖難的硝煙,還有一群人曾為和平拼盡全力。
走出宮門時,暮色已濃。楊明仁望著萬家燈火,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館看到的那幅《明成祖朱棣像》。畫中帝王的眼神威嚴而冷酷,可此刻他知道,在畫像之外,還有無數未被記載的故事,正在這座城池里悄然上演。
夜風送來遠處秦淮河的歌聲,他摸了摸愈合的傷口,嘴角揚起一絲笑意?;蛟S歷史就像這蜿蜒的河流,有人試圖改變它的走向,有人默默守護它的溫度。而他,將成為那個在浪尖上掌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