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神似昭烈帝(求月票追讀)
- 三國:從講出師表開始三興大漢
- 未見北涼雪
- 2038字
- 2025-06-21 09:12:09
當他咕嘟咕嘟喝完一整碗后,本來已經準備好肚子中傳來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最后也沒覺得難受,反而渾身都暖起來了。
他驚奇的看向劉禪,指著碗說話都有些結結巴巴,
“陛下.....這是何藥……這藥不苦,還挺好喝的。”他抹了把額頭上的汗,強行使聲音穩當些。
劉禪目光上下掃視了一下小黃門,問道,
“你有沒有感覺到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一點點都要說出來。”
小黃門搖了搖頭,說自己只是感覺身上熱熱的并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
劉禪這才松了口氣,擺了擺手道:“沒事就好,你去將丞相請來后去歇著吧。”
小黃門剛轉身要走時,又突然被劉禪叫住,他忍不住笑了笑:“那不是毒藥,是治療風寒的藥物,就算沒有的風寒也能起到預防的作用。”
小黃門心中一萬個震驚,但還是忙不迭點頭。
.......
朝會剛散,諸葛亮在大殿外給幾位相府官員分配任務,確保這項制度能夠順利推行,畢竟這項政策需要派一員大將,必須威名足夠大才能鎮得住場子。
雖然還沒有確定下來,但是人選他心中已經有了個大概的思路。
諸葛亮剛剛分配完每個人的細致任務,讓他們各自去辦事之后,小黃門邁著小碎步走到諸葛亮的不遠處,
“丞相,陛下有請。”
諸葛亮隨著小黃門來到偏殿,這里早備好了東西。
剛一照面,還沒等諸葛亮行禮,劉禪就先發制人,親手把諸葛亮按在錦墊上,“相父無許多禮,這里不是朝會,私下的場合不必拘泥這些禮節。”
說完,劉禪回頭沖小太監使眼色:“快把湯端來,還有熱水!”
等到小黃門端來青瓷湯碗其中還冒熱氣,
劉禪接過來后,再端給諸葛亮“相父,你近些日子太辛苦了,受了風寒都還每日批改奏折那么晚,您自己也要注意身體啊!”
諸葛亮接過碗來望著碗中的湯發愣,羽扇停在半空:“陛下怎知老臣...?”
“您今早朝的時候,咳嗽了三次,就連剛才進大殿前還咳了一次。”
“是不是昨兒半夜批奏折,您的披風沒系緊啊?”熱湯的氣味升起來,一時間竟然熏得丞相眼眶有點發潮。
他接過湯碗時,觸到劉禪指尖的溫度,心中感慨萬千。
“這孩子自打登基,本來一直貪圖享樂,但最近卻頗有先帝遺風,尤其今日農田事宜紛雜,他的手掌已磨出薄繭,剛才他的手按在我肩頭上,力道沉得真不像個孩子。”
“陛下萬乘之尊,何需為臣...”
“相父為大漢累出病來....”劉禪打斷他,緩了一口氣盯著諸葛亮的眼睛,接著說道,“那才是大漢的大事。”
他接著轉頭對小黃門說道:“再拿點熱水過來。”
很快,一碗熱氣騰騰的水放在桌上,將小黃門支開后,劉禪又從袖口中掏出個袋感冒沖劑:“相父,,此藥名為感冒沖劑,乃是完全不亞于那碘伏的藥物,是專門治療風寒的,您喝點暖暖身子。”
諸葛亮看著藥包感覺有些奇怪:“這藥就存于這一個小袋子中?不用煎藥?”
“沒錯,這正是這仙藥的神奇之處,服用起來極為便捷,藥效更是驚人。”
劉禪把藥粉倒進熱水中,用勺子攪勻,“相父,趁熱喝了吧,昨天晚上您批奏折,衣服都沒穿好,著涼了是我大漢的損失,是我阿斗的過錯。”
諸葛亮接過湯碗,溫度從手心傳到心里。他喝了一口,帶著些許藥味的但更多是帶著甜味的液體順著喉嚨滑下去,一時間,頓感身體舒服多了。
可能是藥真的起作用,但更多的可能還是諸葛亮欣慰的心理作用。
劉禪在旁邊看著:“您可得好好保重身體,不然離了您我自己可保不住大漢了。”
諸葛亮喝完湯,額頭上出了點汗。劉禪順勢拿了一個帕子遞給他:
“您看,喝了就發汗了吧。天氣涼了,以后這兩天先早晚各喝一包吧,等好轉了再停藥,相父可別忘了。”
諸葛亮點點頭,看著眼前的劉禪,心中十分的欣慰,心里一暖,笑了笑:“好,聽陛下的。”
...........
接下來的日子日復一日的忙碌著,
近來這許多新政策同時推行下去,整個大漢上下都十分忙碌。
尤其是相府的屬官,以及荊州派的官員們此刻更是忙翻了天。
蒲元接管過來本來是向郎管轄的曲轅犁織造機的工坊,同時監管曲轅犁和大樓花機兩個工坊的監制,擴招各地工匠,分為三班顛倒,日夜不停。
與此同時也在大力培養能夠散播到各地郡縣,獨自領導一隊人傳播技術,加快當地郡縣的農具大面積推廣。
但是這些人還得是心腹,必須對曲轅犁的圖紙嚴防死守,不能泄露出去,不然流露到魏,吳兩國,肯定會成為資敵利器。
雖然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如果大面積在大漢各郡縣推廣曲轅犁的話,早晚必定被魏吳兩國學去,但原則上是能晚一些便晚一些,最好在北伐前保留住這個秘密。
而大樓花機就有些不太相同了,大樓花機不必做到每個地方都有,只需要普及一部分便可以。
諸葛亮的想法十分超前,他打算在蜀錦這個市場做出差異化,既保留原來的蜀錦,也大力發展新的高端蜀錦,這樣才能做出對比來,那些更加高端的蜀錦才能賣出更高的價錢。
與此同時,除了這些,向郎在脫手曲轅犁的監制之后,就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了那雜交水稻的培育上來,再加上雜交水稻是劉禪的的心頭肉,基本上是沒事的時候每天必去的一個地方。
可以說除了皇宮中,劉禪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城南的那塊試驗田了,除此之外,發酵的化肥已經基本成形,已經快要可以在稻田中施肥了。
而萬眾矚目的新推行的科舉制,基本是由諸葛亮牽頭,蔣琬進行輔助,每日可以說是日理萬機,處理來自各個郡縣面臨的壓力,阻力,以及怎么宣傳更能讓民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