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相府大議會(求月票追讀)
書名: 三國:從講出師表開始三興大漢作者名: 未見北涼雪本章字數: 2133字更新時間: 2025-06-19 07:57:16
諸葛亮抬頭看到郭攸之那好奇的神色,笑了笑,指著桌上的席絹薄冊說道,
“你自己看看,就知道我剛才的贊嘆之言實非虛言。”
見郭攸之還是有猶豫的神色,諸葛亮拿起信來直接遞到郭攸之的面前,“沒事,這上面寫的不是什么機密內容,也不單單是陛下給我一人看的,而是給整個朝臣們看的。”
聽到諸葛亮都這么說了,郭攸之慌忙接過來,目光掃過“改土歸流”“衛所”這些字眼,手不受控制地哆嗦起來。
“這、這真是陛下寫的?”他結結巴巴,想起平日里劉禪嬉笑玩鬧的模樣,和信里字字切中要害的謀略,簡直判若兩人。若是這些真是劉禪寫的,那自己平日里在宮中定下的那許多規矩豈不是有些胡鬧了。
郭攸之不由得額頭冒汗,戰戰兢兢的看向諸葛亮,想要窺探一下諸葛亮此時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郭攸之并沒有看到諸葛亮責備的眼神,反而看起來心情大好。
“這肯定是陛下的字跡,我已經反復看了三遍了,指定錯不了!”
諸葛亮端起冷透的栗米粥,大口大口的喝了下去,就算已經涼了,而自己近日也確實感染了風寒,但他也是絲毫的不在乎,此時這封信的出現讓他一掃而空自己心中的陰霾。
往日皺成疙瘩的眉頭此時徹底舒展開,端起粟米粥“咕咚咕咚”灌了半碗,簡單的一餐喝出了瓊漿玉液般的感覺。
郭攸之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可從沒見過丞相這么痛快地吃東西。
“陛下這些法子,卡住了南中叛亂者的七寸!”
諸葛亮把碗一放,指著信上的字緩緩的說道,
“按田畝征稅斷了土司財路,設官衙管人事,衛所駐兵保平安,環環相扣!”
郭攸之雖然已經看出來其中的妙處,但是依舊是連連點頭,嘴里念叨:
“怪不得前些日子陛下半夜找木匠,原來在琢磨這些!”
“原來陛下做的這些都是有關聯的,是我之前錯怪陛下了啊。”
郭攸之雖然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以后在宮中對于陛下的刻板印象要改一改了,陛下,已經不是那個只會玩樂的陛下了。
等到最后一口粥下肚,諸葛亮拿一塊蜀錦抹了抹嘴,朝著門口的侍女招了招手,說道:
“速速傳相府屬官,蔣琬,費祎,鄭芝,楊儀,半個時辰內必須到齊!對了,還有向寵向將軍也找來!”
說吧,諸葛亮又轉頭向郭攸之說道:
“你去把南中地形圖、賦稅賬本全搬來,今天是時候做個徹徹底底的清算了,南中的好日子到頭了。”
諸葛亮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冰冷,和平日里那個平易近人的丞相大不相同,人們只記得他體恤下人的樣子,卻時常忘了他也是個鐵血手腕的政治家。
郭攸之恭敬的聽諸葛亮說完后,便風風火火的去找那些地圖賬冊之類的東西,動作之快,到了文書房后,那袍角帶起的風都掀翻了案上的好幾張文書。
諸葛亮讓侍女來替自己整理好衣裝之后,提前去相府的議事廳等著眾人。
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相府議事廳陸陸續續的幾人全來了。
諸葛亮坐于中堂,放下手中的羽毛扇,招招手讓幾人都離得近一些,方便探討。之后他展開劉禪的那封書信,聲音都洪亮了幾分:
“陛下送來破南中之策,今日咱們逐條推敲!”
蔣琬,費祎幾人相互對視一眼,
“這南中之法無外乎就那么兩條,議和,或者出兵鎮壓。”
“但這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都存在其弊端,對于大漢來說都不是什么最佳選項,換句話說,大漢此時的狀況就是騎馬難下,無論怎么選,都有損國力。”
這幾日幾人也和諸葛亮一般,心力交瘁,對于南中這檔子事也是操碎了心,問了許多人,商討了許久,根本想不到什么合適的計策。
他們也確實承認陛下近些日子要比之前的不務正業好上了許多,但是若說陛下能夠一人力壓全體朝臣,給出一個合理的計策來,能夠兩不耽誤,那他們是絕對不相信的。
那么,在眾人看來,這就只有一個可能了,那便是陛下想出了一個計策,將這個計策給了丞相,而丞相不能違逆陛下,只能裝模作樣的在相府煞有其事的討論一番了。
就在這時,郭攸之抱著厚厚一摞竹簡和文書也來到了相府議事堂,放下懷中的東西后,站在諸葛亮的一旁靜靜等待。
而郭攸之的出現讓幾人更加確信了自己心中所想,郭攸之一個宮中屬官都來了,那只能說明實際情況和自己想的差不多了。
諸葛亮自然知道眾人心中所想,但依舊神色平靜地把那卷寫滿字的細絹拿出來,遞推到桌中央,“休昭你來大家念一念。”
董允定了定心神,瞇著熬夜熬出來的黑眼圈拿起那席絹薄冊開始念起來,等一念到“按田畝征稅”四個字的時候
蔣琬不禁皺緊了眉頭,只是面容古怪的看了一眼諸葛亮,但是也沒有說什么。
看出了蔣琬的不對勁,諸葛亮抬了抬手,
“休昭讀信的期間,不管誰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探討解決。”說完,他目光掃過了蔣琬,以及一眾相府屬官。
蔣琬咽了一口口水,上前一步,說道“丞相,這按田畝征稅的計策可使不得啊!
“雖然看起來十分合理,但是卻并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南中那地方全是大山老林,到處是沼澤毒瘴,連路都走不通,怎么丈量?”
“依靠那些蠻族自己上報嗎?這法子就是紙上談兵!”
蔣琬越說越激動,額頭上青筋都冒了出來,看起來有些失態,但是這正是他性格使然,諸葛亮看重他的也是這一點,秉公仗義直言。
旁邊小吏捧著茶壺給諸葛亮和諸位相府屬官依次添茶,諸葛亮端起來抿了一口,說道“公琰說的不錯,這確實是個問題,一會我來統一解答,董允你繼續。”
董允繼續讀到‘對拒不順從者,限期勸諭;逾期仍執迷不悟,則褫奪其治權。命已附部落討逆,所得田產、糧草、人口,任由歸附者分取。’時,
手一抖,整個茶杯都翻倒在案上,茶水像條小溪似的在桌上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