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銘回到皇宮已過亥時,
剛進庭院,就看到盧杰已在庭中等候。
見顧銘走來,盧杰趕緊前迎,取出一個冊子:“顧統領,這是你要的名單。”
“嗯!”
顧銘接過冊子,大致掃了眼,一百多人,主要是太監宮女,也有部分是禁衛。
只是這些人修為普遍不高,大部分只是武徒,五品以上的只有二十多個,三品更是一個都沒有。
也正常,三品已是高手之列,雖做不到像歐陽瘋那樣視皇宮守衛如無人,但想要出宮不是難事。
這種人到哪兒都是座上賓,又怎甘心留在宮中聽人差遣。
當然,燕恒毅是個意外,這人重情,完全是念及先帝的不殺之恩和知遇之恩。
“明早,我見見這些人。”
“是!”
移步庭中假山旁石桌,顧銘將冊子丟在桌面:“坐!”
等盧杰坐下,他道:“你是檢蔬司主事,打交道的人多,消息面廣,關于趙家,你知道些什么?”
盧杰道:“趙家族人,除了趙德敬這個家主干系住在相府,其他重要嫡系和族老都在滄州,據下官了解,廢太子通敵之事和春闈之事,已經驚動了趙家族老會。”
趙家傳承久遠,趙德敬雖是左相和當代家主,其實并不是趙家權力最大的人。
在趙德敬的上面,還有族老會。
這個屬于傳說中的族老會,掌管著的趙家諸系族人遍布大順各境,而這些人中,上到朝廷各級,下到商賈流匪,幾乎涵蓋了大順各行各業。
這龐大且交織復雜的族系網,便是趙家屹立大順數百年的基石。
再加上趙家歷來掌控春闈,籠絡了無數效事之人,趙家是大順主人的流言,并非夸張。
顧銘想要扳倒趙家,并不容易。
趙家的勢大,不是殺個家主,幾個嫡系就能做到的。
盧杰又道:“據我這段時間的了解,趙家有著雙家主的傳統,一人為明,在朝中擔任重要職位,一人在暗,負責統籌趙家龐大族系的運轉。
換句話說,就算他殺了趙德敬,不但不能威脅到趙家,反而會令這頭猛獸徹底瘋狂。”
不同于盧杰的看法,顧銘卻道:“我要的,就是讓這頭猛獸瘋狂。與猛獸相博不可怕,輸贏起碼有個痛快,蟄伏在暗中窺視的猛獸才可怕,它會在你最懈怠的時候,沖出來,咬碎你的喉嚨。”
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注定只能是草臺班子,所有人都是利益的趨同者,趙家能力再大,能保證所有人的利益?
他要做的,是搶先機,讓所有看到,趙家并非不可一世。
而草臺班子有個特點,審時度勢的起哄,弊大于利時裝死。
若是趙家現在就反,附庸者大概率一呼百應,李凌宣這個女帝就算有大將軍支撐,沒有絲毫勝算。
但若是在趙家猶豫之際,世人看到趙家搖搖欲墜,這種時候趙家再反,會有多少人響應?
盧杰琢磨了下顧銘的話,回到:“顧統領需要我做什么?”
“陸無敵不是在都城!我想與她見一面,悄悄地。”
“明白,我去安排。”
..............
.............
次日清晨,
顧銘一出屋,就看到庭院中滿滿當當的站了一百多人,有的站不下都站花壇上去了。
都是昨夜盧杰名單上的人。
見他出屋,盧杰迎來:“顧統領,人都在這了。”
顧銘掃視了下院中眾人,將手中一個方正盒子遞給了盧杰:“把這個,給他們分下去吧。”
盧杰打開盒子,看到里面全是黃豆大小的黝黑丸子,不禁疑問到:“這是什么?”
“斷腸丹,服下后只要定時服用解藥,不會有任何問題。但,但要是沒有及時服下解藥,會五臟盡潰而亡。”
顧銘說完,離他近些的人群聽到這話,頓時騷動起來。
就連盧杰,也眼中也露出了詫異的眼神,只是這股詫異來得快去得快。
顧銘沒有解釋什么,放聲到:“服下斷腸丹,便是不良人。聽命行事,不問對錯。論功行賞,議錯行誅。”
他不確定這些人中有沒有別有用心的人,也懶得去分辨。
但他清楚一點,人性是復雜的,所謂什么忠義誓言都是狗屁,只有活命才是人性最大的驅動。
哪怕是假的斷腸丹,也能讓這些人乖乖聽命。
等丹藥分發下去,見眾人遲遲不肯服下,顧銘又道:“三個數內,不服藥者,死!”
言語中,他《氣勢如虹》施展,磅礴的內力外放。
霎時間,
在他霸道的氣勢下,滿庭的人無不似身負山岳一般,被無形的壓力壓的身子顫抖。
有些武徒甚至直接被壓得跪了下去,骨頭咔咔直響。
“三....二......”
還不等數到一,上百人,紛紛將丹藥送入口中。
吃,能活命,還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不吃,只有死。
這種不是選擇的選擇,沒人會猶豫。
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挺過顧銘的傳言,沒人會懷疑他的話。
等所有人服下丹藥,
顧銘根據這些人的實力,分成了小組,選了幾個不良尉,而他,自認不良帥。
顧銘這邊成立不良人。
皇宮外,禮部再頒春闈新規。
大順學子,凡年滿者,本屆科舉不報考,取消往后報考資格,朝廷永不錄用。
消息一出,民間再次沸騰一片。
一些知事之人雖明白,新規所言就是空中閣樓,錄不錄用趙家說了才算。
但尋常百姓卻不知其中厲害,只覺得朝廷和趙家這是在逼迫人站隊,無數學子感覺天塌了。
報考得罪趙家,趙家家主可是當朝左相。
不報考更是斷了前程,這書讀來何用?
實在是進退兩難。
禮部新規張榜不多時,都城中許多地方莫名張榜出了一則誓貼。
誓貼稱,禁衛副統領顧銘,以武之名,為天下學子站臺,本屆報考學子若遭人打壓迫害,可由人每月初十南城外燃煙伸冤,顧銘將每逢初十登城樓,目之所及,旦見青煙,誓為其討回公道。
誓貼一出,原本就沸騰的都城更加沸騰。
眾多議論中,有人認為,顧銘之舉,是受女帝授意,想要對趙家為首的世家門閥開刀。
也有人認為,這是女帝攜顧銘林淵一文一武,借春闈樹帝王威嚴。
除了這些深點的看法,對于平常百姓,只知道,有人要為大順寒庶學子撐腰。
再加上此前顧銘只身斬殺數位強者,一人單挑兩大門派,滅潁州府尹滿門,斬殺廢太子。顧銘之名,一時風頭無兩。
不少人提到顧銘,都會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
當然,
也有人在擔心,顧銘此舉無疑是以武干涉國策,會讓江湖上那幫本就囂張的武夫更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