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拉關系
- 人在唐末,做昭武帝
- 俠不流行
- 2468字
- 2025-06-19 20:00:00
黨項費聽氏此番叛亂,分為兩路,一路經夏州至宥州,一路過宥州至鹽州。
劉克之所滅這一路,便是下宥州劫掠的那一路,因這一路并不重要,并不是精銳,主將也并不是如今的費聽首領費聽持國,而且他的弟弟,費聽多聞。
他雖是個弟弟,卻也是費聽氏有名有姓的主要將領,已有獻顱于京的資格,可惜,他如今只剩下一雙手腳健在,劉克之只能是將他的戰甲與牙旗派人送往夏州,又附戰報一份,用以供諸葛爽上報朝廷請功。
雖然戰報還未送出,但劉克之對于朝廷如今的尿性早已了然于胸。大規模的賞賜是可不能的,頂多給他加官。
至于升他的職官,還得看與朝中宦官的關系,而在藩鎮地方的職位任免,只能看節度使個人。
劉克之如今已是軍使,軍使全稱軍都知兵馬使,諸葛爽麾下只有兩人,一個是他的兒子諸葛仲方,是牙兵軍使,另一個就是劉克之,外鎮兵虎林軍使。
可以說,除了還沒有名義,劉克之實際上已是諸葛爽的義子了。
若沒有這層意思,即便劉克之再有本事,無人欣賞,亦是枉然。
而諸葛爽之所以現在都還沒有收劉克之為義子,主要還是因為諸葛仲方,作為諸葛爽唯一的兒子,他一直被給予厚望。
但不知是實在沒有資質,還是為何,他文不成,武不就,不說開拓,連守成都困難,諸葛爽只是想收一個義子輔佐諸葛仲方,而不是想引狼入室。
劉克之在軍中的動作,他又不是不知道,自然明白諸葛仲方壓不住他,若是執意收劉克之為義子,那么他這十余年方才打拼下來的基業,最后十有八九要易主。
所以他也就熄了這個心思,轉而施恩于劉克之,卻又不讓他接觸夏綏的其它人,用之卻不信之,愛之卻又防之。
劉克之自然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也就老實的發展自己的兵馬,沒有去勾連他人,在他心中,自己終究要獨立擁有一塊地盤的,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只能說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心中的很多規劃只正因如此,始終未曾落到實處。
此時距離黃巢入京已不過月余時間,所以在命人將戰報送往夏州后,他也已做好了脫離夏綏的準備。
“此番入京,兄長要小心為上,那董繼宗是田令孜的人,或還在通緝我等。”
“見到張郎君之后,莫言其它,這些禮物只為感謝他助我等離開京城,又附有書信推薦之恩情?!?
脫離夏綏的準備,自然要靠朝廷的宦官們,尋一弱小藩鎮,或是朝廷控制下的藩鎮就任,弱小的他打得過,而朝廷控制下的再過不久也就控制不了了。
京中宦官,劉克之只認識張承業一人,以前不是打仗就是發展,沒機會也沒時間維持關系,而如今黃巢都快要打到京城了,再不維持關系就晚了。
所以在駐扎石子嶺后,劉克之便準備了五車的財貨,價值萬貫,派牛禮帶一隊人馬護送入京,送與張承業。
之所以派牛禮這個沉默寡言的去,主要是因為他在張承業麾下做過事,而且他只是表面沉默,實則是個內秀之人,做事穩妥,與之相比,楊師厚就顯得輕浪許多。
這樣的人才能保證這些財貨安全的送至京城,還能與張承業搭上關系,若是派楊師厚去,這一路的沖突不知會有多少。
“三郎放心,我一定會將這些禮物還有書信安全送至京城!”
牛禮知道自己此行目的,知道自己哥幾個日后的前程或許就看這一遭了,所以態度鄭重,精心選了五十個久經戰陣的健壯士卒。
而劉克之又為他們一人配了三馬,武器齊備,又派符存帶兵護送出境后,目送二人離開。
至于這么多財貨從哪里來,自然是隨軍攜帶加就地“征集”嘍。
劉克之得了德靜縣二成的府庫,他只拿了錢財和絹帛,價值十萬,諸葛爽歷年來的賞賜,還有就地“征集”的各種財貨,屬于他本人的就有二十萬貫錢貨。
更不用說出征之后諸葛爽還要撥給他大量的財貨了。
因為按例,藩鎮兵馬出征必須攜帶大量財貨,用以開拔費以及戰斗前后的各種賞賜,如此方能穩定軍心,如果不夠,那就就地“征集”,其實就是劫掠。
要是沒有,你這個節度使就別當了!
有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一些賞賜而已,先開張空頭支票,將這些兵油子穩住,等回到節度使的治所后再給也行。
但事實就是擁有這種信用的這種節度使寥寥無幾,而且最主要的,還是這個時代的士卒們其實是沒有餉銀的。
他們全賴賞賜生存,凡是四季節日,開拔離營,戰前戰后等,皆要有讓人滿意的賞賜,否則就得允許他們劫掠州府,要么就讓他們當場換一個節度使。
即便是牙兵,也是如此。
至于他們每月領取的糧食,絹帛,那些只是用度,是必須要有的,雖然也稱之為軍餉,但并不固定,有時多有時少,不能稱之為餉銀。
換成現代一點的說法,那些糧食絹帛之類是只能稱之為提成或者獎勵,只有做事了才有,而餉銀便是保底,做不做事都有。
這也是底下的大頭兵們經常下克上的原因之一,若是有每月都有固定的餉銀,那么下克上的情況就會少很多。
但固定餉銀的開銷實在太大,節度使們不想出也出不起這么多錢,只能是戰斗前后發下大量賞賜,這既讓大頭兵們作戰如虎狼,也讓他們變得越發桀驁難治。
對于這種情況,劉克之也沒有辦法,只能先隨大流,找到弊病所在,便總有解決的辦法,并一點一點的加以改進,而不是糊里糊涂的就只知道發展,不顧時代情況,這種人,一般會死的很早。
以利為餌,因勢導利,循循善誘,以定人心,這便是劉克之如今的發展方向。
三日之后,戰場已全部打掃干凈,派出追擊潰兵的內附黨項也已歸來,他們帶回了一千余潰兵,沒辦法,草原太大了,他們能帶回這些人,也是因為大家原本是一伙的,比較熟悉逃跑路線與方向。
剩下的,就是跟無頭蒼蠅一般亂跑的,對此他們也沒辦法。
對于這些黨項俘虜的處置,劉克之早有計劃,雖然將他們賣往關中為奴可獲得大量錢財,卻是太過浪費。
這些黨項人在中唐時便已內遷,多年以來,他們學得不少的漢家文化,已算是被訓化的熟番,語言已通,野性已除,不是那些語言不通,野性難馴的生番,可以用來當做仆從軍或者輔兵。
所以只是稍加商議,便將他們改編為仆從軍。
將勾連京中宦官的事交給牛禮之后,劉克之便準備長期駐扎在石子嶺,練兵的同時不斷出擊周圍的黨項部落,掠其財富,又將其部落民眾發賣為奴,以其婦女勞軍。
他并不怕反噬,畢竟都將那些青壯賣了,對那些番婆子也是嚴加看管,成不了事,而且他又吞并了經略軍,實力變得更強了,平日里出去劫掠,也是以內附黨項為先鋒,對他們的待遇也提高了,又安排了漢人擔任軍頭,并許下名列軍冊,可發賞賜的承諾,此時在他們眼中,自己和黨項部落已經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