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走出望河鄉】
書名: 兩界神權:我在廢土點化香火作者名: 幽白餓了本章字數: 2101字更新時間: 2025-06-17 14:16:29
望河鄉,打鐵鋪中,黃學岐緊閉雙眸,盤膝而坐,已是將這里當成了家。
比起于回家,他整日便是在校場、打鐵鋪這兩者徘徊,前者是每日的修行,而后者卻是為了自己的長弓。
毫無疑問,這把由金家父子傾盡材料也能做出來一把的寶弓,他已當做是自己的內定之物。
便是全程在其旁觀摩,從材料的處理,再到之后的冶煉,拼接……
至于修行,黃學岐無有進展。
或說,在層次上無有進展,但體內氣息,已然比起于早先更為充盈。
自生出氣感后,黃學岐無有停歇。
煉谷化精,陰平陽秘,得有氣感后的下一步,便是要讓體內之氣充盈起來。
往前,身無氣感,體內氣息無感自流,卻只得隨著人的情緒、服下的飲食、動作而有所改變。
從飲食、煉法之中,被動的御使氣息。
而如今,身具氣感。
黃學岐已無需通過煉法,而能主動的以心念御使體內氣息于經絡中流淌,將攝入之物,盡數化作精元而后煉作氣息。
這一步,所需知識不止于陰陽五行。
需得認知體內少陰、厥陰、太陰、陽明、少陽、太陽……經絡,其又分上下肢,分陰陽,又以君火、葵水、辛金、乙木、己土……有所分別,分五行。
氣流于身,黃學岐能覺察自己的氣力時刻增長著,但卻非是那外煉的武者那般,強行通過不斷的損傷,治愈從而提升體魄。
而是自然而然的增長,通過消化攝入之物,而精滿,以導引之法化氣,而精氣十足,生龍活虎。
但這是有上限的。
是的,煉精化氣的增長,非是無限的,而是有上限的,且黃學岐能輕易的感受到,上限在哪。
‘按如今的進度,再有三五年,或就能達到身體能承擔的極限。’
既知上限,黃學岐便也能估摸出,何時能到頂峰。
按劉鄉君所言,自己達到頂峰之時,這蜀國之中,或許再難有敵手。
可是,這不是盡頭……
‘天地靈氣。’
黃學岐睜開眼眸,眼前便只是屋子,便只是人,便只是那些鐵料……
他的眼眸中,未曾出現所謂的天地靈氣。
黃學岐分明知曉,達到上限的下一步,便是要引天地靈氣于身,陰身初現,得以有神識。
可如何讓覺察天地靈氣,他卻始終未有所獲。
而打鐵鋪中,金大師打鐵時,卻是時不時將目光投向一旁,在那臨時鑿出的石臺上盤坐的少年郎。
眼眸中,滿是探尋。
但在看到自家兒子全然不在意那修行的黃學岐,反而一心一意就放在那烘烤著的木料時,頓感無奈。
修行之法有沒有?有了。
那黃家大丫頭每日都教授自己兒子修行,可他練了嗎?沒有,半點興趣都無。
如此,金大師都想去求求那土地爺,讓其將這打鐵的心思,都歸于修行上了。
可此事,便是周倉都做不到。
改變一個人的興趣,說著輕巧,難度極大,涉及范圍甚廣。
但就算是能做到,周倉卻也不會這般行事。
便因這金乙,是整個望河鄉中,唯一能踐行煉器一道之人。
煉器一事,周倉于現世中,卻也如那修行,那醫藥般,亦有所聞。
傳聞,古時便有先賢煉器,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便是鑿山取心,既山體最深處的礦髓,又引山間溪流淬火、洗礦,以天地自然冶煉,后取鐵英煉器。
甚至于,還要以‘活人投爐’,取生魂啟靈。
但現世中,因各地核爆之危,留存的書籍過于稀少,便連這煉器一事,都是在一本似是民間故事般的散書中記錄,周倉亦是閑暇時的匆匆一眼。
不過這匆匆一眼,曾經已然遺忘之事,如今卻是記憶猶新,好似這一眼便將書上內容完全記下一般。
周倉的‘神’,已非常人。
但以活人生魂啟靈,或許還用不到。
周倉如今,便是以望河鄉地氣孕養那諸多材料。
如今已有數日,那要用作弓臂的木料,那黑牛身上剔下的大筋,那……漸漸得以‘適應’地氣。
但也加重了,材料處理的難度。
“叮——”
伴著小刀的崩裂聲,正用刨刀削著牛角的金乙猛不丁被那甩出的半截刀身劃到了臉頰,瞬間,一道小口裂開,其內嫩肉清晰可見,血液滲出。
“好,好!”
可這金乙似是不覺得疼痛,反而是憨憨的笑著,眼中滿是喜意。
一旁,用鐵錘反復捶打著牛筋的金大師見此,趕忙過來,為其擦拭血液,敷上藥草。
而整個過程,金乙的注意力都沒有在自己身上,任由那止不住的血液滴答滴答落下。
‘至少一年。’
周倉對此,頗為欣賞,卻也有些迫不及待,這把寶弓的現世。
但期待,卻也得安心等待。
材料處理階段,頗耗時間,為了讓木料陰干。
否則木料干巴,在制作或是日后使用時,都容易崩裂。
而其余材料亦或是晾干定型,或是加熱融化再塑形,都需要一定的時長。
這時長,非是時時刻刻處理,非是人工加緊便可達成,而是需要時間沉淀,讓其上的物質隨著時間而發生質變。
‘若這寶弓能成,卻不知能否借其力,將視野延伸出地界之外。’
周倉思索著,如今,望河鄉鄉民已漸漸走出鄉外,時不時的,便要往那符縣而去。
譬如劉牧、黃勇,他們已然收到了符縣縣令的書信,啟程往那符縣而去。
可他的視野卻局限于這望河,無法延伸出去。
‘這數月時間,卻也只攢了3.16%,雖其中也有消耗,可縱使吝嗇施法,無有消耗,卻也破不了10%,如此,實在是緩慢。’
‘卻需得等那劉牧的消息了,其心思聰慧,已然猜測我之心意,若能達成,該有獎賞。’
‘這職業與等級,或不是相通的。’
關于這個事兒,周倉先前早有猜測,若將來這望河鄉供奉自己之人,踏出望河,往那符縣,往那蜀國王都而去。
那自己到底是蜀國護國神明,還是這望河鄉土地?
這等級,施法便會消耗,更像是法力值。
若自己將來為蜀國護國神明,為護國而大施術法,消耗頗大,豈不是要跌落回望河鄉?
但終究,只是猜測,是紙上談兵。
若要實踐,卻要看那劉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