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看去,在這一刻,整個長清島的上空,一顆顆的星斗不斷升起,越升越高,懸空而轉,燦然生輝,耀眼奪目。
星斗高懸,明彩相碰,一道道莫名的光線激射交織,如在交織的明亮網格一般,以一種星象軌跡似緩實疾地覆蓋福地。
在同時,福地中的一排排建筑下,一叢叢的竹林里,一口口的靈泉中,都有地氣氤氳,如煙似霞,和天網交融。
整個長清島福地,就好像披了一層細密如網的紗衣,余氣自上到下流轉,陰陽從內到外調和,清越的天籟之聲,一聲聲,一下下,越傳越遠。
六川四島,玄游島。
這也是一處福地,雖本質上比不上長清島,但由于上百年的經營,地脈溫和,靈機豐盈。
島上更是有一道十幾丈寬的大河貫通而下,于中央穿過,兩側飛閣曲廊,寶閣珠臺,掩之綠竹青松,奇花異草,相映成趣,別有一番氣象。
蘇天象正站在臨河的一架木閣中,四下是一片片的竹葉,因水氣過于濃郁,化為水珠,在葉上滾來滾去,他正面上帶著笑容,和坐在不遠處的一名美麗的女子說話,突然間,他有所感應,抬起頭,看向長清島方向。
在他的感應里,長清島福地上空,靈機如潮汐般洶涌澎湃,無數的文字和符號從內里迸射,如星斗一樣,正不斷向四面八方墜去。
所到之處,和大氣摩擦,形成長長的尾色,斑斕七彩,美輪美奐。
即使隔了極其遠的距離,蘇天象還是聽到一陣陣汩汩的聲音,這分明是地竅打通,順暢如意的征兆!
只是如此強烈,如此鮮明,就如同一尊驚人的巨人在呼吸,日月星辰都為之旋轉。
不愧是上等福地,果然不是一般福地能夠比的。
此時聽到動靜,封霏微站起身來,看向長清島,一雙妙目中泛著星色,她五官算不上絕美,但組合在一起,又非常動人,她微微吸一口氣,道:“長清島吧,聲勢真的不小。”
“長清島,陳青。”蘇天象頂門上的玄光在劇烈燃燒,如火焰照耀四下,越來越亮,他眸色中有一種莫名,道:“登揚陳氏的嫡脈子弟,門中新晉真傳,這樣的大聲勢實屬正常。”
封霏微和蘇天象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神情的復雜。
從地域上來講,六川四島如長清島的門戶和屏障一樣,以后定居下來,肯定會有所走動。
他們雖然也是世家出身,但比起五大姓之一的登揚陳氏在底蘊上差太多,能有機會和登揚陳氏的嫡脈子弟走動,是難得的大機緣。
可在同時,平白出現一名強鄰,也讓人不安。
雖然登揚陳氏在五大姓中口碑最好,行事也相對溫和,但五大姓就是五大姓,登揚陳氏能夠在溟滄派傳承萬年而不墮,手段也是驚人的。
和玄游島相連的赤陽島,同樣也是六川四島中離長清島最近的,長清島上的動靜也驚動了赤陽島上的人。
赤陽島的修士萬得一頂門上玄光凝如寶輪,正徐徐轉動,每轉動一圈,都夾雜著星火,洋洋灑灑的,他站起來,盯著長清島方向,吐出一口氣,才轉過來,對來島上拜訪的一名俊逸風流的青年人道:“胡師兄,你怎么看?”
他語氣中帶著尊敬,因為對面的這一位不但境界修為在他之上,而且出身于十二巨室之一的宜定胡氏,在上院中頗有名聲。
“怎么看?”胡守中站起身來,他身量極高,不下八尺,很有一種壓迫感,此時一雙劍眉軒起,道:“這一屆真傳弟子的競爭異常激烈,有人講絕對幾百年難遇一次,陳青能迅速崛起,并從下院殺出,晉升為真傳弟子,絕對是個厲害人物。”
他說話不緊不慢,但一出口,就有一種篤定,不容置疑。
萬得一沒說話,但只聽胡守中寥寥幾句,就依稀見得對面那一位長清島島主的風采,在如此激烈中脫穎而出,力壓群雄,如今進入上院,絕不會無聲無息。
“整飭福地,經營修煉洞府。”胡守中負手而立,眺望遠處,似乎見到長清島上空靈機所化的寶輪,泛起異彩,橫空而過,道:“登揚陳氏確實對陳青的支持力度大,但這樣的新福地,不經過上百年的經營,難以再上一個臺階,真正成氣候,成為最頂尖的福地。”
對真傳弟子甚至他身后的勢力來講,晉升真傳后從門中得到的修煉洞府都至關重要。
修煉洞府本質越高,越完備,不但可讓真傳弟子本人修煉更加順風順水,而且還能更好地發展勢力,擴大名聲。
很多時候,修煉洞府就是一個根據地,真傳弟子以之為根基,向周圍擴張。
萬得一倒是稍一沉吟,開口說道:“也不是一定沒辦法。”
胡守中洗耳恭聽,他不嫌棄萬家和胡家差距大,一直和萬得一交往,一部分原因就是萬得一為人穩重,心思縝密,博聞強識。
萬得一自不會賣關子,直接道:“門中有規定,如果真傳弟子立下不世奇功,宗門會給其修煉洞府升格。”
聽萬得一提起,胡守中也想了起來,道:“這是四代掌教時立下的規矩吧,不過太難了。”
提到四代,連胡守中這樣內心驕傲的世家子弟,語氣中也有一種恭敬和敬佩。
溟滄派自太冥祖師起,到現在秦清綱,已經出過五位掌教。
第五代掌教秦清綱現在雖還在執掌溟滄派,可幾乎所有人都斷定,以秦掌門的實力修為,或許下一刻就能成功飛升,離開九州。
這么一算,溟滄派歷代掌教中,只有第四代掌教沒有飛升。
而四代掌教可不是實力不夠不能飛升,實際上,四代掌教本身早就修煉到飛升境地,在當時稱得上舉世第一人,但硬生生滯留于九州,繼續帶領溟滄派。
這一位四代掌教在位六千余年,親自定下如今溟滄派九院格局,影響深遠。更不要提,他以掌教之尊平易近人,從不吝嗇指點門中弟子。在他在位時,溟滄派無數杰出弟子井噴,世家和師徒一脈和諧,稱得上一個盛世。
就是溟滄派的山門龍淵大澤,也是在四代掌教手里才擴大了一倍,成為如今的格局!
溟滄派的三代掌教元中子是太冥祖師親傳弟子,天資之高,震古爍今,也是罕見的修道種子,可其心性淡薄,不喜俗務。其在位時,溟滄派不管門下弟子也好,門派勢力也罷,都是平平淡淡,波瀾不驚,頗有一種無為而治。
但經過四代掌教的六千年經營,溟滄派一躍從龍淵大澤中一個不算太有名的宗門,成為九州上舉足輕重的上三門之一。
現在溟滄派隱隱成為東華第一,固然少不了如今掌教秦清綱的雄才大略,但毫無疑問,四代掌教其積攢下來的雄厚家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