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想策反老子?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080字
- 2025-06-16 07:55:00
馬蹄鐵在青石板上刮出連串火星,嵬名平南的弓騎如潮水般涌入城門。
火把的光影在城墻上瘋狂跳躍,映出契丹守軍一張張錯愕的臉——他們甚至來不及解下掛在墻釘上的角弓。
“夏人!是夏人!”有人嘶聲尖叫。
回應他的,是數張彎弓、利箭。
這些弓騎聽聲辨位的本事,增長了許多。
然后在哨騎的帶領下,一隊騎兵直奔城內的守軍大營。
只要把守軍堵在軍營里,他們就是任人屠宰的羔羊。
耶律坦被曹榮踹得滾進城門洞,連滾帶爬的躲在一邊,避開如林的馬腿,不敢動彈。曹榮這會心情舒爽,走到他身邊,咧嘴一笑:
“招討使大人,末將的契丹語說得可還地道?”
甕城內的契丹兵這才驚醒,可鐵閘早已被先鋒營控制。有人試圖去扳動絞盤,卻被偽裝成金人的西夏兵一刀剁了手指。
混亂中,不知誰喊了句“這些金人投夏了”,竟引得半數守軍棄械跪地——他們真的不敢反抗“金國天兵”的威勢。
李仁愛的鐵騎一路小跑著沖進了寧邊州城。
勒馬駐足,仰望著寧邊州城高聳的城墻,他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這座依黃河天險而建的軍事要塞,一面鄰水,兩側懸崖,唯一一面的城墻上,馬面與甕城層層相套,箭垛密布得如同蜂巢。
若強攻此城,怕是填進去數萬精銳也難以啃下——除非守軍投降。
“好一座鐵打的城池!”他忍不住用感嘆,“遼人在此壓得宋夏兩國,不是沒有道理。”
城內巷戰比預想中順利。契丹軍本就士氣低迷,如今見主帥被擒,更無戰心。偶有負隅頑抗的契丹貴族,很快被先鋒營屠戮殆盡——這些降卒似乎要通過虐殺舊日仇敵來證明對新主的忠誠。
李仁愛但坐城門口,看著信使不斷來報:
“我軍已堵住了契丹軍營!”
“我軍已占據了黃河碼頭!”
“我軍已占據衙門、庫房!”
……
李仁愛則思考著,這新得手的土地,該如何掌控。
拿到手了,不可能輕易丟掉,特別是寧邊州城這樣完善的城池。
金肅軍城,他可以任用降將耶律佛頂,但寧邊州城,不行,必須得自己人。
派遣一大將來坐鎮,就很有必要了。
他現在手頭人才不能說沒有,太子府里就有不少人才,但那些都在父皇李乾順的監視之下,他不敢隨便去用,特別是現在還沒到雙方翻臉的地步呢。
那就手頭的軍事人才。
李良輔,不行,對夏國朝廷,還打著他的旗號,甚至這次來寧邊州,他都沒跟來,李仁愛讓他先回宜水大營了。
那邊隨時可能有興慶府來人,只能靠他出面應付。
沒移乞埋,不行,投他李仁愛不夠堅決,萬一以寧邊州城獻興慶府,怕是父皇很大可能會原諒他。
曹榮,倒是投的很堅決,但腦子比較好使,也敢打,他得留在身邊。
所以唯一的人選,就是老將野利重明了。
老頭投的果決,也夠膽魄,更是親自帶人在黃河上架起浮橋,老將彌堅,老當益壯。
想到這里,他叫來親兵:
“換馬不換人,連夜通傳野利重明,孤封他為金肅州寧邊州都統,叫他帶五千精壯輔兵南下,來接收諸城。
讓他自己帶著親衛,乘船而下,直抵寧邊州城!”
一邊說,一邊提筆寫下“令諭”,捏起印章,麻溜地蓋上。
李仁愛想清楚了,金肅州寧邊州的守軍,肯定要帶走一大半,特別是那些漢軍,他不可能留在地方,成為不安全隱患。
擇其精壯入正兵,老弱入輔兵,和夏軍來個置換。
夏軍輔兵野戰或許欠缺,但守城,有野利重明這樣的老將帶領,應該還是可以勝任的。
“蕭敬忠!”
“末將在!”
“去整頓契丹降兵,留一部分有家室的,熟悉周邊情況的,剩下的,全部要跟本帥北上。
可以告訴他們本帥的身份!
只要敢打敢拼,本帥不吝賞賜!”
“得令!”蕭敬忠帶了一隊人馬,一溜煙跑開了。
他本來就是契丹人,做這事太合適不過,他本人就是最鮮活的例子嘛。
耶律坦縮在一邊,聽得“蕭敬忠”的名字,夏國大將,又姓蕭這個大遼后族姓氏,他終于沒忍住的套近乎:
“大帥,也是契丹貴種?”
李仁愛斜看了一眼,二鬼子嘛,膝蓋比較軟,換個主子,也不算什么。
不過想到對方也許還有用,畢竟人家是遼奸,跟他沒什么關系嘛。
于是故作驚詫道:
“你怎知我母姓耶律?”
結果,耶律坦面色一變,猛然想到了什么——夏國貴胄,母親姓耶律,手下有大將姓蕭……他還猜不出來,豈不是白混了這么多年?
他滿臉不可思議,喃喃道:
“夏國世子,英武若斯,夏國中興有望。”
沒營養的廢話!
李仁愛笑道:
“倒是個有見識的,既然有見識,怎么投了金人?
不知道金人正在全力追殺大遼君父么?
連我夏國都知道有恩必報,出兵援遼抗金。”
耶律坦隨即一陣悲戚之色,似乎醞釀了一會,道:
“但凡有得選擇,誰愿意背棄自己的國家呢?有這樣的昏君,國家如何不會滅亡?倘若昏君不寵幸奸吝,誅殺忠良,小人又如何會投金呢?”
李仁愛眼光一閃,“你是,晉王的人?”
耶律坦大驚失色,這夏國世子,對大遼知之甚深啊!連這等秘莘,也知道?!他不自覺的問了一句:
“世子竟知晉王舊事?”
李仁愛輕撫馬鞭,似笑非笑:
“都是蜀國公主告訴我的。”
耶律坦瞳孔驟然收縮,李仁愛才漫不經心道:
“遼主將蜀國公主許配給我了。期望我夏國與其勠力同心,同抗金賊。”
耶律坦看了又看李仁愛,終于道:
“世子可知,金宋早已結盟,相約攻遼?
如今這殘遼,即便夏國舉全國之力,抗的過金宋兩國么?
小人記性不錯的話,三年前,不是遼國居中說和,夏國,怕是抵擋不住宋國攻勢!
小人觀世子,睿智聰慧,不是短視之人,夏國這個時候,不應該早早的與殘遼切割,與金宋結盟么?”
李仁愛瞅了耶律坦一眼,怎地,想策反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