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捷報傳千里,青州定宏基
初平二年,秋。當劉備在北海郡內大展拳腳,逐步肅清黃巾余孽,安定地方秩序之際,一騎快馬卷著塵土,帶著劇縣大捷的喜訊以及劉備親筆書信,跨越數百里,風馳電掣般抵達了濟南郡治所,歷城。
濟南郡府衙之內,王宇正與孫乾、簡雍、劉琰、糜竺等人商議著濟南秋收后的屯田推廣及新兵編練事宜。自從劉備率主力前往北海,濟南的后方建設便在王宇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糜竺憑借其家族的商業網絡,為濟南輸送了大量糧草、布匹和必要的物資;孫乾和簡雍則協助王宇處理日常政務、招募流亡、督辦學堂,選拔有潛力的年輕人;劉琰則負責郡內治安及部分軍事訓練,雖然能力稍遜,但勝在忠厚可靠。整個濟南,在王宇的規劃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與周邊郡縣的混亂形成了鮮明對比。
“報——!北海軍情急報!“一名風塵仆仆的信使被親兵引入議事廳,單膝跪地,高舉手中用油布包裹的信函。
王宇心中一動,連忙起身接過。他認出這是劉備軍中的信使,心中已有了幾分猜測。展開信函,迅速瀏覽,當看到“劇縣大捷,管亥授首,孔北海托付軍事“等字眼時,饒是他素來沉穩,臉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好!好啊!“王宇一拍桌案,將信函遞給眾人傳閱,“大哥不負所望,不僅解了劇縣之圍,更一舉獲得了孔北海的信任,掌握了北海軍務!太史子義亦已歸附!我等'青州攻略'的第一步,已然成功邁出!“
孫乾、簡雍等人看完信,亦是面露喜色,紛紛向王宇道賀。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糜竺撫掌笑道,“玄德公得北海,如虎添翼,我軍聲勢必將大振!“
“子軒之謀,深遠矣!“劉琰亦由衷贊嘆。
王宇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待興奮之情稍緩,他正色道:“大哥雖然旗開得勝,但北海局勢初定,根基未穩。信中提及,他已兵分三路,追剿管亥殘部,清掃境內黃巾,并令太史慈巡撫劇縣周邊。此乃正道。但北海不同于濟南,當地士族勢力更為復雜,孔融雖為名士,卻未必能完全掌控局面。我等必須盡快給予大哥最大的支持。“
他隨即對糜竺說道:“子仲(糜竺字),大哥信中急需糧草、軍械及工匠。你立即組織人手,將我們這段時間籌備的糧秣、打造的精良鎧甲、箭矢,連同馬鈞先生急需的熟練鐵匠、木匠,湊足一支規模可觀的運輸隊伍,星夜送往北海劇縣。此事關重大,務必親自督辦,不得有誤!“
糜竺起身領命:“主公放心,竺必不辱使命,三日之內,定將所有物資人員悉數送出!“
王宇點點頭,又轉向孫乾:“公祐(孫乾字),你代我草擬一封回信給大哥。其一,是祝賀大捷,并詳述我方支援情況。其二,提醒大哥,在北海行事,既要恩威并施,也要注重團結當地士人。孔融帳下,必有不少飽學之士,可擇其賢者用之,以安撫人心,切不可因其迂腐而輕慢。對于北海大族,能拉攏則拉攏,不能拉攏亦不可輕易樹敵。我軍初至,立足未穩,徐圖緩進方為上策。“
他頓了頓,繼續道:“其三,告知大哥,濟南后方穩固,錢糧充足,兵員亦在持續招募訓練之中。請他安心在北海經略,不必有后顧之憂。另外,可將我近期對青州乃至天下局勢的一些分析一并附上,供大哥參考。“
孫乾肅然領命:“謹遵主公之意。“
簡雍在一旁笑道:“子軒思慮周全,大哥有你這賢內助,何愁大業不成!只是,你信中可要多寫幾句兄弟情誼,莫要總是軍國大事,顯得生分。“
王宇聞言,亦不禁莞爾:“憲和(簡雍字)說的是,此事我會親自潤筆。“
安排妥當,王宇又細細思量片刻,覺得還需再添一把火。他聽聞北海相孔融雅愛文學,禮賢下士,若能推薦幾位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俊彥前往輔佐,既能充實劉備在北海的班底,也能進一步博取孔融的好感。
“公祐,憲和,我記得學堂之中,有幾位學子,如國淵、邴原、管寧等人,雖年歲尚輕,然學識品行俱佳,且有憂世之心。可探其意,若愿往北海歷練,我當修書一封,向孔北海及大哥舉薦。此三人若能為我所用,未來必是大才。“
孫乾眼睛一亮:“主公所言極是!國淵敏而好學,有干略;邴原剛直清廉,有風骨;管寧清高淡泊,學問精深。此三人確是難得的人才。我這便去與他們商議。“
數日后,滿載著糧草、軍械、工匠以及王宇親筆回信和諸多戰略分析的龐大車隊,在糜竺的親自押送下,浩浩蕩蕩地從濟南出發,前往北海。
與此同時,在北海郡內,劉備分派的三路人馬也各自取得了顯著進展。
張飛奉命追擊管亥殘部,他率領五百精騎,如一股黑色旋風,沿著管亥敗逃的路線疾馳。管亥大軍新敗,士氣全無,殘兵敗將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哪里還敢抵抗。張飛一路追亡逐北,在莒縣以南的大峴山附近追上了管亥的后隊。一場毫不意外的砍殺之后,黃巾殘兵死傷枕籍,管亥本人雖在親衛拼死護衛下再次逃脫,但也僅帶著百余騎狼狽竄入了泰山郡地界,短期內再也無法對北海構成威脅。張飛見已將敵驅逐出境,謹記劉備“不可戀戰,保存實力“的囑咐,在邊界耀武揚威一番后,便收兵返回劇縣復命。
另一路,關羽與糜芳率領的一千兵馬,則肩負著清剿北海東部及北部諸縣黃巾余孽、安撫地方的重任。都昌、平壽、營陵、朱虛等縣,此前深受黃巾襲擾,官府癱瘓,盜匪橫行。關羽所部,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每到一地,先是張榜安民,宣示孔北海及劉備的仁德政策,承諾減免賦稅,保護農桑。對于那些嘯聚山林的小股黃巾或趁火打劫的盜匪,關羽則毫不留情,親自率軍征討。他那柄青龍偃月刀下,不知斬了多少賊首。往往一場雷霆般的戰斗過后,當地豪強便會獻上牛酒犒師,百姓亦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關羽恩威并施,對于愿意投誠的黃巾脅從,則解除武裝后,發給農具種子,令其歸鄉務農;對于負隅頑抗者,則堅決剿滅。糜芳則充分發揮其后勤才能,妥善處理糧草調度、傷員救治、降卒安置等事務,使關羽無后顧之憂。不出月余,北海東部和北部數縣的治安迅速好轉,逃亡的百姓也開始陸續返回家園,地方秩序逐漸恢復。
太史慈所率的五百兵馬,則以劇縣為中心,向四周鄉鎮輻射。他本就是東萊黃縣人,在北海亦有舊部和聲望。他打出“匡扶北海,安靖鄉里“的旗號,招攬舊日袍澤,收編忠勇義士。許多聽聞他歸附劉備的青壯年紛紛前來投效。太史慈每日操練兵馬,巡查地方,清剿零星匪盜,協助官吏登記戶口,調解民間糾紛。他為人剛正,處事公允,深得民心。短短時間內,其麾下兵馬便擴充至千余人,成為拱衛劇縣的一支重要力量,也為劉備在北海的統治增添了砝碼。
而坐鎮劇縣的劉備,也并未清閑。他每日與孔融議政,商討恢復民生之策。孔融雖是大儒,于經學頗有造詣,但在具體政務上,卻不免有些書生意氣。劉備則以其在濟南推行屯田、招撫流民的成功經驗,向孔融建言獻策。例如,設立專門的“勸農從事“,鼓勵墾荒;減免新墾土地的賦稅;對于歸鄉的流民,提供臨時的住所和口糧,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些務實的舉措,得到了孔融的認可和支持,也逐漸贏得了北海一些開明士紳的好感。
馬鈞的軍械工坊也在孔融的大力支持下(主要是錢糧和場地)初具規模。他不僅進一步改良了床弩的發射機括和瞄準裝置,使其更為精準致命,還根據王宇信中提出的一些“新概念“,開始嘗試研制一種可以連發的“元戎弩“雛形,以及更為輕便堅固的步兵鎧甲。劉備時常親臨工坊,與馬鈞探討,對他提出的各種奇思妙想大為贊賞,并全力滿足其研究需求。
數日后,糜竺押送的龐大支援隊伍終于抵達劇縣。當劉備看到那一眼望不到頭的車隊,以及王宇的回信時,心中百感交集。王宇在信中除了詳述支援物資、分析當前局勢、提出施政建議外,字里行間更充滿了兄弟間的關切與期盼,令劉備倍感溫暖。
“子軒真乃吾之子房也!“劉備手捧書信,對身旁的關羽、張飛和太史慈感慨道,“有子軒坐鎮濟南,調度錢糧,謀劃全局,我等方能在此安心征戰,開創基業!“
關羽撫須點頭:“三弟之才,確非尋常。“
張飛亦甕聲甕氣道:“俺就知道三哥有本事!管亥那廝被俺打跑了,大哥這里的黃毛賊也被二哥清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咱們干啥?“
劉備展開王宇隨信送來的一幅更為詳盡的青州堪輿圖,圖上不僅標注了山川地理,更有各地勢力犬牙交錯的分布以及簡要分析。他的目光,從北海移開,緩緩落在了青州中部以及南部的廣袤區域。
“翼德莫急,“劉備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北海初定,只是開始。子軒在信中說,青州黃巾主力雖散,但各郡縣依舊有大小不一的賊寇盤踞,更有一些地方豪強擁兵自重,不聽號令。我們要想真正掌控青州,路還長著呢!“
他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平原、樂安、齊郡南部……這些地方,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關注的。子軒建議,我們當以北海、濟南為根基,穩扎穩打,逐步蠶食,最終連成一片,方能成青州之主。“
就在此時,一名小校匆匆入內稟報:“啟稟主公,孫乾先生派人自濟南送來急信,并護送國淵、邴原、管寧三位學子前來投效!“
劉備聞言,精神一振:“哦?子軒舉薦的人才到了?快快有請!“
一個嶄新的階段,隨著濟南的強力支援和新的人才到來,即將在劉備面前展開。青州的棋局,愈發復雜,也愈發充滿了機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