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碳火微光

2025年驚蟄,陸承安站在滬市新能源峰會的演講臺上,掌心的汗水洇濕了演講稿。全息投影里的柔性太陽能薄膜模型泛著灰撲撲的啞光,像塊蒙塵的璞玉,在追光燈下顯得與周圍的科技感格格不入。臺下投資人交頭接耳的聲響逐漸變大,前排穿Armani西裝的中年男人用手肘捅了捅同伴,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生物炭涂層?這概念倒新鮮,怎么,用燒烤攤的炭灰做材料?”

哄笑聲如潮水般漫過會場,承安的指尖緊緊攥住講臺邊緣,指節(jié)泛白。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掠過周氏能源的展位,對方的LED屏上跳動著24.5%的透光率數(shù)值,像一把鋒利的刀,狠狠扎進他的心臟。助理小陳擠到臺前,平板電腦上的撤資彈窗格外刺眼——第七家機構(gòu)終止合作,理由寫著“技術(shù)路線缺乏商業(yè)價值”,字體在屏幕上晃得他眼眶發(fā)疼。

散場時,暮色如墨汁般浸透玻璃幕墻。承安獨自躲進消防通道,背靠著冰涼的金屬門,摸出西裝內(nèi)袋的碎瓷片。粗糙的邊緣劃過掌心,釉色里的焦痕清晰可見,那是十二歲那年他在奶奶燒烤店玩耍時不小心摔碎的烤架殘片,曾被他視作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精神圖騰。手機在此時震動,屏幕亮起奶奶的來電,熟悉的號碼讓他鼻尖一酸:“承安,今晚回店吃飯,給你留了烤蜜薯,加了你最愛吃的桂花蜜。”

燒烤店的卷簾門“嘩啦”拉開時,孜然混著炭火氣撲面而來,恍惚間將他拉回童年。李桂花正佝僂著背往烤架上刷蜜水,藍布圍裙洗得發(fā)白,口袋里露出半截泛黃的報紙,標題“寧市1983年新能源產(chǎn)業(yè)規(guī)劃”的字樣被磨得模糊。“嘗嘗新腌的羊排,”她轉(zhuǎn)身時,銀發(fā)間的光伏板胸針晃了晃,那是去年他送的生日禮物,胸針背面刻著“承安之光”四個小字,“我讓老張從鋼廠帶了點微碳顆粒拌料,說是能增加點‘科技含量’。”

承安咬下羊排的瞬間,舌尖觸到細微的顆粒感,像是沙子磨過味蕾。“奶奶,這是……”“炭粉。”李桂花往炭爐里添著蘋果木,火星濺在墻上褪色的世界地圖上,在非洲大陸的位置燙出一個小洞,“你小時候總趴在烤架旁看煙飄,說像銀河落下來,說不定真能燒成什么名堂。”她的語氣輕描淡寫,卻讓承安喉頭一緊——原來那些被投資人嘲笑的“土辦法”,早就在奶奶的烤架上默默生長了三十年。

深夜的操作間里,白熾燈嗡嗡作響。承安盯著腌肉缸上的刻度線,從180℃到260℃,每個溫度點都用小刀刻著烤物名稱與薄膜實驗數(shù)據(jù):200℃烤雞翅,涂層脆化;220℃烤羊排,耐候性提升3%。缸底沉積的油垢泛著琥珀色的光,在燈光下折射出細微的顆粒。“這些年攢的土辦法,”奶奶用抹布擦著手,圍裙口袋里掉出半張舊照片——年輕的她站在烤架前,笑容燦爛地給穿工裝的技術(shù)員遞烤串,背景里“寧市新能源臨時科研點”的木牌被風(fēng)吹得微微傾斜,“那時候沒有恒溫箱,就靠鼻子聞煙味,眼睛看火色,手摸炭溫。”

凌晨三點,實驗室的冷光刺痛雙眼。承安望著檢測報告上19.1%的透光率曲線,耳邊又響起投資人的嘲諷:“陸總,您這技術(shù)更適合申報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煩躁地扯松領(lǐng)帶,摸出奶奶給的帆布包,一張泛黃的會議通知滑落出來——“寧市第一屆新能源研討會”,落款日期1983年12月24日,參會人欄寫著“李桂花(民間代表)”,印章邊緣暈開的墨痕像朵干涸的花。

暴雨在黎明前傾盆而下,承安蹲在燒烤店門口,看奶奶用炭火烘干被淋濕的腌肉料。她藍布圍裙上的油斑在火光中顯形,竟與他昨夜在筆記本上畫的薄膜分子結(jié)構(gòu)圖驚人相似,仿佛有人用無形的筆在布料上勾勒出微觀世界的奧秘。“承安,”奶奶忽然開口,往他手里塞了個油紙包,油紙邊緣滲著蜜水,“去趟市政府吧,老陳頭愛吃我烤的蜜薯。”她的語氣平靜,卻讓承安心頭一跳——老陳頭,是現(xiàn)任市長的父親,也是寧市新能源產(chǎn)業(yè)的奠基人。

市政府接待室的茶香混著炭火氣,承安盯著市長辦公桌上的老式烤架模型,黃銅材質(zhì)被磨得發(fā)亮,爐壁內(nèi)側(cè)隱約可見“光從火中來”的刻痕。“我父親當年總?cè)ツ隳棠痰臄們荷喜淇敬笔虚L指了指墻上的老照片,穿中山裝的青年站在烤架旁,胸前別著的鋼筆與奶奶抽屜里的那支同款,“他說你奶奶的炭火能烤出數(shù)據(jù),比實驗室的電爐還靈。”

“李阿姨送的蜜薯還熱著,”市長指了指茶幾上的油紙包,“她說炭灰里能找著光。”承安咬開蜜薯的瞬間,甜膩的桂花蜜混著炭灰的粗糲在舌尖炸開,薯皮上用焦糖畫著薄膜的剖面圖,焦痕的走向與他苦尋三個月的納米涂層結(jié)構(gòu)完全吻合。他抬頭看向市長,對方正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的雨幕,手指輕輕叩擊著桌面,像在敲打某種隱秘的節(jié)奏。

暮色降臨時,承安在燒烤店后院發(fā)現(xiàn)了奶奶的“秘密基地”:墻角堆著半人高的舊炭塊,廢鐵皮搭成的簡易架子上擺著銹跡斑斑的薄膜樣品,腌肉缸里泡著的不是香料,而是涂有不同涂層的實驗片,水面漂浮著一層油光。“1985年,”奶奶用烤簽撥弄炭火,火星濺在她腕間的刺青上——那是他的名字,用細針一點一點紋上去的,“那年冬天特別冷,我把樣品埋進炭堆里保溫,沒想到焐了三天三夜,涂層竟多出了耐低溫的特性。”

手機在此時震動,是新能源局的未讀消息:“陸先生,您提交的‘生物炭基涂層’技術(shù)進入初審,評審組中有位‘陳顧問’特別提及您的民間技術(shù)路線。”承安望向奶奶,她正往烤架上擺新研制的“炭烤薄膜”樣品,藍布圍裙下露出半截紅繩,上面串著枚舊銅鑰匙——與市長辦公室保險柜的鑰匙形制相同,鑰匙柄上刻著“向陽計劃001”的字樣。

子夜的烤架前,李桂花將最后一塊蘋果木放進炭爐,火苗騰地竄起,映得她眼角的皺紋像展開的扇面。圍裙口袋里的會議通知露出一角:“寧市新能源產(chǎn)業(yè)升級研討會”,參會人欄赫然寫著“李桂花”,落款日期是三天后。“承安,”她遞來塊烤得焦香的蜜薯,薯皮上的焦紋像極了最新的實驗曲線,“火候到了,光就該來了。”她的目光穿過火焰,落在遠處高樓的玻璃幕墻上,仿佛能看見未來的模樣。

承安咬下蜜薯的瞬間,甜辣的醬汁混著炭灰的顆粒感在口腔里炸開,像是希望與挫折在舌尖共舞。遠處的摩天大樓上,周氏能源的廣告屏正在播放侵權(quán)技術(shù)的宣傳片,畫面里的薄膜在陽光下閃耀,卻讓他想起奶奶烤架上永不熄滅的炭火星——雖微如螢燭,卻足以燎原。他摸出西裝內(nèi)袋的碎瓷片,將它緊緊攥在掌心,釉色里的焦痕貼著皮膚,像奶奶溫暖的手掌。

這一夜,燒烤店的炭火星子格外明亮,像撒在天幕的碎鉆,又像奶奶眼中閃爍的微光。承安知道,那些被嘲笑的“土辦法”,原是埋在時光里的伏筆,而奶奶與市長家族的隱秘聯(lián)結(jié),如同一條暗線,將過去與現(xiàn)在緊緊相連。他望向烤架上跳動的火焰,忽然明白:真正的光,從來不是天生璀璨,而是在黑暗中一點點攢聚,最終照亮整個世界。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祁连县| 南涧| 习水县| 泾阳县| 朝阳市| 文山县| 江北区| 甘南县| 泉州市| 防城港市| 襄汾县| 孟村| 广丰县| 德庆县| 松潘县| 东兴市| 大同县| 林口县| 金川县| 务川| 克东县| 克什克腾旗| 阿巴嘎旗| 景谷| 涟源市| 故城县| 霍城县| 台南县| 津南区| 沁阳市| 左权县| 梁平县| 铁岭县| 土默特左旗| 资兴市| 日喀则市| 高密市| 宁都县| 德格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