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自證是不可能自證,劉備有高祖遺風
書名: 三國:事后諸葛亮,三興大漢作者名: 神紋本神本章字數: 2006字更新時間: 2025-06-18 12:30:00
中軍大帳。
袁紹坐在主位,面有愁容。
而在帳中。
文武爭吵不休。
今日一早。
細作便傳回情報,稱“曹操焚毀了白馬城津,又強遷了白馬一帶的百姓,正沿著黃河往西而撤。”
袁紹便聚眾商議,欲將黎陽大軍盡渡黃河,追擊曹操。
然而不商議還好。
一商議爭吵就來。
顏良想報進攻白馬失利的仇,拉著文丑、孟岱、蔣奇等一干武將,呼應了袁紹的決定。
然而顏良進攻白馬失利本就令沮授不滿,今日又在沮授面前高談闊論稱“渡河后定能生擒曹操一雪前恥”,沮授當場就惱了,直懟顏良等人貪功奪利。
顏良等人自然不服,一個個自恃嗓門大,直懟沮授。
隨后。
田豐、荀諶、許攸、審配、張郃、高覽等文武也加入了爭吵,有的幫著顏良懟沮授,有的幫著沮授懟顏良,有的直接將沮授顏良一并懟。
商議軍務時,麾下文武有分歧而爭吵都是很正常的。
不正常在于,袁紹麾下文武的爭吵又往往夾帶私怨,更有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恨不得不同的聲音從今以后都能消失。
曹操評價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其實給袁紹留了面子,真要不留面子,就得評價袁紹“御下不嚴,治下無方”。
直到人報“左將軍到”,大帳中的爭吵才逐漸消停。
倒不是劉備的威望能讓帳中文武閉嘴,而是劉備目前還是個“外人”,在“外人”面前爭吵,只會惹人笑話。
【終于清靜了!】
袁紹暗暗松了口氣,大帳中的爭吵,吵得袁紹頭仿佛都要炸裂了。
“快請玄德!”
不多時。
劉備大步入內。
掃了一眼帳中文武,再想到隔老遠就聽到大帳中有人在爭吵,劉備隱隱有了猜測。
“拜見大將軍!”
劉備不動聲色,向袁紹作揖一禮。
“玄德無需多禮。”
袁紹離席起身,將劉備請到身旁的席位,具言諸事。
得知袁紹要將黎陽大軍盡渡黃河、追擊曹操,劉備當即呼道:“大將軍英明!十萬步騎盡渡黃河,曹賊焉能抵擋?”
話音剛落,沮授的喝聲便響起:“劉備,你竟敢誑大將軍渡河,是何居心?”
怎又是這個沮授!
劉備不由蹙眉。
我是天冷時節拆你家房屋了還是饑荒年間搶你家大米了?
犯得著處處敵視我?
看著滿臉敵意的沮授,劉備不準備慣著,氣場氣勢也有了變化:“沮監軍,我乃天子冊封的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你直呼我姓名,未免太失禮了。”
沮授冷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事都不由天子做主。你這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定非天子冊封,而是曹操矯詔。既是曹操矯詔,直呼你姓名,便不是失禮。”
劉備呵呵:“照沮監軍的意思。大將軍亦非天子冊封而是曹操矯詔。在場諸位,所持印綬,皆是偽造。我等皆為:亂_臣_賊_子。”
劉備可沒打算自證。
既然沮授將劉備的“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定義為曹操矯詔,那么袁紹的大將軍同樣得被定義為曹操矯詔。
在場文武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偽造了印綬的亂臣賊子。
若論大略,沮授的才識毋庸置疑。
可要論激化矛盾、把水攪混、以毒攻毒、裝傻充愣,沮授比不過自底層混出頭的劉備。
且又有流氓皇帝劉邦珠玉在前,誰還跟你規規矩矩的坐而論道?
一時之間。
沮授便成了眾矢之的。
起先與沮授爭吵的顏良等人,也顧不得劉備是個“外人”了,再次與沮授爭吵。
“盡放狗屁,沮授你懂個毛!”
“大將軍乃天子冊封,與曹操何干?”
“放你的狗屁,少在這兒礙手礙腳,耽誤俺砍曹操的頭!”
“癟犢子玩意兒,盡說屁話,吃飽了撐的!”
“再嚷嚷俺一刀捅了你!”
“.....”
眾人越懟越粗鄙,氣得沮授脖子都赤紅了。
再看劉備,不僅氣定神閑,還斜著眼瞥沮授。
“夠了!”
袁紹再也看不下去了,拍案而喝。
劉備沒來的時候袁紹還能忍,劉備來了還爭吵不休,袁紹不要面子的嗎?
眾人見袁紹發怒,這才止了爭吵。
然而這也只是表面,一個個暗地里依舊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總想挑對方的毛病。
“孤意已決!”袁紹拔劍起身,一劍砍斷案桌一角:“再有阻孤渡河者,有如此案!”
袁紹不想再聽眾人爭吵,更不想被劉備看輕而讓劉備以為堂堂大將軍竟然御下不嚴,直接表現出了“王者”應有的“霸氣”。
而效果同樣明顯。
沮授、田豐等人欲言又止,跺腳嘆氣;顏良、文丑等人皆高呼“大將軍英明”,歡呼雀躍。
顏良、文丑二人更是請命為先鋒,誓要生擒曹操。
袁紹又有意讓劉備見識河北軍容的強盛,看向劉備:“玄德可愿與顏良、文丑一并渡河,以報曹阿瞞相逼之仇?”
劉備不假思索:“我與曹賊不共戴天,夙夜難眠。今又受大將軍厚禮相待,又豈敢不盡力?愿與二位上將軍同渡黃河,斬曹將于陣前,獻首級于大將軍帳下!”
“好!”袁紹撫掌大笑:“有玄德相助,定可生擒曹阿瞞!”
又喚顏良文丑近前,取軍令與二人:“曹阿瞞焚棄白馬而逃,乃心怯也。今以文丑為主將,顏良為副將,引騎兵五千、步卒四千,速往延津北岸與郭圖、淳于瓊二人合兵,渡河攔截,不得有誤!”
二人皆是興奮領命。
尤其顏良,得到了一雪前恥的機會,恨不得立即飛渡黃河生擒曹操。
袁紹又單獨取軍令與劉備,道:“玄德可引本部騎兵與二將同行。你為左將軍,不可屈居二將之下,雖與二將同行,但可不受二將約束。”
袁紹也是人精。
若讓文丑節制劉備,劉備或會因為屈居人下而不盡力。
而給了劉備自由,劉備敢不盡力?
劉備亦知袁紹用意,再次誓言要斬殺曹將以報袁紹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