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洪武新篇
- 大明從拯救馬皇后開始
- 和我一起擺爛
- 2009字
- 2025-06-16 23:55:24
其三,三詢而策定。
如此往復三至五輪,待諸策漸趨合一,或得七八成共識,則廷議可定。昔商湯問政于伊尹,亦曾“三請而策定”,然此法則更勝一籌——蓋因匿名而私意不生,往復而眾智畢集,終得公允之策,如青銅鏡經百煉而照毫發。”
“妙法!”
朱元璋有些感慨。
趙青祿鬼點子實在是太多了!
“不愧是制衡家……”
朱元璋內心已經是深深嘆服了。
這個方法里面,充滿著制衡術的影子!
“豈有此理!這法子竟真能讓藩王勛貴說實話?”朱元璋突然踹翻腳邊的繡墩,蟒袍下擺掃過御案時震落半疊奏折,“往復三詢就能掐滅朋黨?七八成共識?當真是癡人說夢!”
朱標看著朱元璋。
父皇的這個反應,他其實也早就預料到了。
“三請而策定?”
朱元璋思索片刻,終于是明白過來,心中暗自感慨:
“趙青祿那廝究竟是何方天才!”
他猛地攥緊奏折邊緣,指腹將“去私意聚眾智”幾字揉得發皺,“罪臣之子竟能把制衡術玩成廷議規矩?比商湯問政還狠!”
這種議事制度,它的意義,甚至遠大于藩王制度本身!
因為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討論機制!
這個機制對于大明的意義,太重要了!
他能讓大家議事,讓大臣們能把話說出來!
“這制衡術……”
“當真是嚇人!”
朱元璋頓時感覺,四肢百骸都傳來一股涼意。
這太恐怖了!
“這就是制衡術……”
他如何能看不出來,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制衡術!
和昨日趙青祿說的那個制衡術,如出一轍!
“制衡術,竟是如此……”
朱元璋現在是真有些震撼了。
“這效果……”他突然抓起朱標進獻的參湯灌了兩口,蜜棗甜氣混著驚怒嗆得直咳嗽,“胡惟庸案后朕想破頭的結黨難題,竟被這小子用幾張封緘奏折解決了?”
這種法子,妙在哪里?
光從第一步,就足夠讓朱元璋嘆服!
這法子妙就妙在以“匿名問策”破了朝堂千年積弊——
火漆封緘隔絕了權貴威壓與同僚攀比,讓藩王勛貴、部院卿貳不必再看眼色說話。
從前朝堂議事,不是李善長咳嗽一聲便滿朝附和,就是胡惟庸挑眉便無人敢言,如今簡牘去了姓名,便像撕去了群臣臉上的假面,無論是宗室想多貪俸祿的私心,還是勛貴怕丟兵權的顧慮,都能借著無主的簡牘直呈御前。
就像把滿朝文武關進各自的暗室,讓他們對著空墻說真話,待火漆開封時,那些被權勢壓在舌頭下的利弊得失,便全成了能擺在御案上的真策。
這種匿名,其實朱元璋早就想試一試了。
但是實際上實行起來,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比如說,誰來定?怎么保證絕對匿名?
但這個方法的第二步,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它保證了,
“趙青祿!趙青祿!”朱元璋突然拍著御案在心中狂笑,震得檐角銅鈴嘩嘩作響,“天下竟有這等人物!把縱橫家的制衡術嵌進朝堂規制里,他到底是哪路神仙轉世!”
“妙計!”
而這第二步,就更妙了!
這法子妙就妙在“匯議隱名以反饋”的機巧——
將群臣建言去其姓名、編綴成冊再發回手中,恰似給滿朝文武遞了面青銅古鏡。
從前廷議時,李善長一挑眉便有半朝附議,胡惟庸輕咳聲便讓言官閉嘴,如今簡牘上沒了落款,誰也不知哪條是宿敵寫的、哪句是門生提的,只能對著滿卷策論琢磨利弊。
朱元璋一直以來忌憚他們,很大程度上也有這個原因——
他們都能遏制朝堂了,那還要他自己干什么呢?
他們都能牽制百官了,這把他放在眼里了嗎?
顯然沒有!
而這個方法,很好!
很得朱元璋的心!
就像把各懷心思的勛貴藩王關進同一間暗室,讓他們隔著紙頁看他人的真知灼見,從前礙于情面不好駁斥的錯漏,此刻能大筆批“謬矣”;
從前藏著掖著的良策,見有人同議便敢添磚加瓦。這一隱名反饋,竟讓朝堂成了塊百煉的青銅,每輪往復都磨去層虛偽的銹跡,待到三詢之后,那些被權勢壓在心底的治世良言,便全在簡牘上嶄露真容。
“制衡術……制衡術……”
朱元璋真的不由得感慨了。
制衡術當真如此恐怖?
至于這第三步,更是讓朱元璋驚駭萬分!
甚至讓他有一種,久違的,慶幸感。
慶幸這個制衡家沒有太早出世,慶幸這個制衡家是在大明建立后在出世的。
為何?
這法子妙就妙在“三詢定策”的火候拿捏——
往復三至五輪的問策,恰似將朝堂建言放進洪爐冶煉。頭一輪建言如礦石混雜,既有藩王哭窮的私貨,也有部院堵漏的良策;
二輪反饋如同敲碎礦石,群臣見他人策論方知己短;待到三輪過后,就像百煉精鋼去盡雜質,七八成共識竟從滿朝分歧里淬了出來。
最讓朱元璋震駭的是,這看似繁瑣的往復問策,竟把制衡術嵌進了骨血里——
既不讓某派獨大,又借眾智兜底,趙青祿那罪臣之子怎就琢磨出這等“以策論殺朋黨”的狠招?
怕是商湯問政伊尹時,也沒見過這等把朝堂當熔爐、將群言作精鋼的煉法!
這種方法,朱元璋聞所未聞!
這樣定策下來,甚至都不用他細心篩選了!
以前他不支持匿名很大程度,就是在于實在是太麻煩了。
事情太多了!
效率太低!
然而這個方法,很大程度解決了問題!
“讓一切都變得可行起來了!”
朱元璋不由得感慨。
太牛逼了。
這個趙青祿,當真是個大才!
“標兒跟著他,大明的第二任皇帝,當真是有望了。”
他長嘆一口氣。
繼續閱讀奏折之后,他很感動。
自己的標兒,終于是能拿出一套可靠的方案來了!
“不管了,先試試吧。”
“下次那個趙青祿再開課,得監督一下標兒學的好不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