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循循善誘
- 大明從拯救馬皇后開始
- 和我一起擺爛
- 2021字
- 2025-06-12 23:56:02
“能把這么復雜的東西,講得這么清楚明白,哪怕是標兒都能聽得懂?”
他是真要懷疑,那人是謫仙了。
帝師什么先不考慮,但是朱元璋是真有點想把此子挖回去做太傅。
“標兒看著,也挺喜歡這個先生。”
缺點就是貪財。
但朱元璋可太喜歡這種只是貪財,甚至還只貪小財的人了。
他又不是官吏,朱元璋也不可能任用他做官吏,這也就意味著趙青祿貪也沒法貪多少。
“祿米這種東西,給多了,也沒什么意義。”
每個月都有,大家按照開國功勛給,各自都沒有什么區別的。
這種東西,沒法激起大家前進,最后一定會變成百萬頭豬一樣的勛貴。
而賞賜則不一樣——
“做得不好便是無賞,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可做得好的人卻能受巨大激勵繼續努力!”
朱元璋忽想起史書中一條計策,用來形容這種方法,當真是貼切至極——
二虎競食!
這種方法,不就是故意塑造了一個二虎競食的環境嗎?
“又是……博弈?”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翻涌的波瀾。
他靜靜聽著,等趙青祿講解如何落實這解決之法。
順帶著,他火氣又冒了上來。
“到底是從誰身上學的酒鬼毛病?怎么還學會主動討酒喝了?”
……
趙青祿看著又找張赫討了一杯酒的朱標,繼續說道:
“這套理論,名字叫做雙因子理論。
放在未來的宗室供養難題上,很容易就能推導出解決之策。”
“對嗎?”
朱標點點頭。
趙青祿笑著說道:
“接下來,我來告訴你具體怎么做。”
“首先,為避免日后供養宗室的花費過高,必須從宗室制度本身入手革新。”
“勛貴制度,一定要大改特改!如果不改,勛貴制度最后一定會成為拖累!”
趙青祿繼續說道:
“其次,要建立的一個內容就是調整祿米!”
“把原本的祿米減少,不能讓每個人都討一大堆祿米去,他們現在也沒生多少,要了多的米也沒用。”
“如此一來,就算日后宗室人口增多,也不會給大明財政造成太大負擔。
同時,宗室供養不能是旱澇保收的,得在保證他們溫飽的前提下,讓他們有事可做。
人一旦閑著沒事,就容易胡思亂想,滋生事端。”
當然了,趙青祿是知道的,大明的事端來的可早得多的多……
“圍繞剛才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把內容,再重新設計一遍。”
趙青祿清了清嗓子,接著道:
“縮減祿米,也就是削減所謂的‘穩健因子’,帶來宗室成員的心生不滿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這并不會影響我們繼續推行我們的政策。”
“畢竟,當今的陛下,是洪武大帝!”趙青祿笑著說道,“砍些祿米怎么了?”
“又不是沒給你設計補償政策,老老實實受著!”
朱標點了點頭。
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承認的——
只要他父皇還在世一天,勛貴基本就不太能蹦跶。
趙青祿繼續說道:
“而回到這政策設計的目的——
通過賞賜各藩來和平解決削除兵權的問題,同時讓宗室供奉制度不至于給未來大明財政帶來災難性影響。”
“下面便是最為關鍵的‘賞賜因子’部分。
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完備的勛貴評價機制。
這個勛貴評價機制,應當包含‘生育率,地區穩定程度,對大明貢獻率’這三個評價維度,共分為優秀、合格、較差三個檔次。
這個評價機制的權重,回頭有機會,我把評價機制的建立方法告訴你,這個方法叫專家評價法,簡單的小方法,這個你不用著急。”
德爾菲法就很適合這個時代。
趙青祿無比肯定,對面的這位勛貴是想要討個好政策,獻給朱元璋的。
既然如此,朱元璋來實行德爾菲法——
那就真是無敵了。
朱標點了點頭,繼續問道:“然后呢?”
“接下來,我們將要滿足他們的第二層第三層需求。”
“這就需要朝廷設計兩樣東西,一個是明面上的‘賞賜錦’,一個是暗面上的,塑造各種不同的派系。”
“拉幫結派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不妨在派系間根植矛盾,讓派系間無法徹底融合。”
“先說明面上的吧。”
“賞賜錦。”
“每個宗室能拿到的‘賞賜錦’數額多少,由朝廷根據對該藩國的審核結果來定。
聽到這里,隔壁的朱元璋猛地從剛才靠著桌子欣賞老師打兒子的舒服模樣,變得挺直身子——
他瞪大眼睛盯著趙青祿的臉。
乍一聽,這辦法好像是那么回事。
當時朱元璋還覺得,趙青祿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實際上這么搞,阻力大過天了,哪有那么理想的事情?
可他仔細琢磨了一會兒,覺得這法子可行!
越琢磨,他越覺得這法子靠譜!
畢竟朝廷的目標很簡單:
就是要防止勛貴后世變成豬的同時,防止勛貴現在造反!
本來,朱元璋眼下根本就不想管這些屁事——
他就只想殺殺殺,給標兒留個好地方而已。
其他人?
殺服了就好了!
這種方法,是朱元璋形成了路徑依賴的方法。
朱元璋也一直覺得,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直到今天,他聽到了趙青祿的講課!
他才知道,他過去治理國家興許對了,但是治理這些勛貴,確實是有些想當然了!
甚至可以說,和趙青祿的計策,簡直就是云泥之別!
……
注:
德爾菲法屬于一種具備反饋特性的匿名函詢方法。
該方法的基本運作流程為:先就需預測的問題征集專家意見,隨后對意見進行整理、歸納與統計,再以匿名方式將匯總結果反饋給各位專家,再次征求他們的看法,之后再次集中整理并反饋,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專家意見達成一致。
這一過程可簡要概括為:
以匿名形式征求專家建議→對意見進行歸納統計→匿名反饋結果→再次歸納統計……經若干輪操作后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