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軍撤退后,躲過油庫被炸一劫的美國人自己想要解開日軍沒炸油庫之謎。
在美國人看來,日軍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啊!
但由于戰事吃緊,此事草草了之。
二戰后,很多歷史學家和軍事專家都想要解開這個謎,便有人想要從當時的偷襲指揮官那里得到謎底。
由于偷襲珍珠港的艦隊指揮官南云中一在中途島指揮失誤,導致日軍四艘航母被美軍炸沉,成為日軍輸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回國后不久就被擼去職務,后在塞班島剖腹自殺。
有人找到了當時指揮機群,偷襲珍珠港的指揮官淵田美津雄。
可在美國定居的他卻對此事三咸其口,后來他去世,這件事就成為了世紀之謎。
于是各路專家學者,紛紛對此發表各自的見解。
有學者認為,日軍指揮官當時認為油庫太過明顯,美國人不可能傻到那個地步等著讓他們去炸,這可能是個誘敵深入的陷阱。所以沒炸。
但這種說法很快被推翻。
如果美軍用這個做誘敵深入的陷阱,為什么珍珠港內沒有一點設防?
有軍事專家說,日軍缺乏摧毀油庫目標的必要武器,他們攜帶的 800公斤穿甲彈專為擊穿戰艦裝甲設計,對油庫這種軟目標殺傷力有限,當時燃燒彈攜帶量不足總彈藥量的5%,且引信技術落后,無法引發持續燃燒。
這種說法更不成立。
別說使用800公斤的航彈了,即便是零戰攜帶的專門施展近距離殺傷的30公斤近失彈,也足以讓油庫瞬間成為人間地獄。
有人從戰略目標及戰術考慮認為,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最大目的是占領該地,而珍珠港上儲藏著大量石油,對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是巨大的誘惑,他們可能想完整保留油庫為己所用。
但這種推測也有漏洞,首先日軍偷襲珍珠港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美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或者元氣大傷退回本土,不可能會有考慮把燃油留為己用的愚蠢想法。
就算美國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他們在撤退時也有一萬種辦法,讓日軍得不到一滴油。
所以以上的假設都被推翻。
最靠譜的一種說法是:
日本人的首要目標,是炸沉、摧毀停靠在珍珠港里美軍的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艇以及島上的飛機。
也許在當時的山本五十六和南云中一他們看來,相對于炸毀島上的燃油庫,摧毀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軍機更為重要,摧毀這些武器就等于贏得了戰爭。
可能就是出于這樣的想法,才使珍珠港內這些最重要的資源幸免于難,否則美國人就只能乖乖的退出太平洋地區,縮回本土。
當然這種說法也有漏洞。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日軍已把港內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們會不知道油庫里有沒有油?
山本五十六會不知道一旦珍珠港的油庫被炸,美軍就會因為燃油的缺失,所有戰機和戰艦都會癱瘓?
可以說,炸珍珠港的油庫,肯定是偷襲的重中之重。
二戰結束快一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淵田美津雄的離世,這件事就成了一個世紀之謎。
而今天。
作為一個穿越者,此時駕機飛在瑪瑙灣上空目睹一切的陳勇終于知道,日本人為什么沒有炸油庫了——是因為這艘〔內華達〕號巨艦。
按照地球上的時間,這時候日軍的第二批攻擊機群投彈已經超過半數,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準備把剩下的這些航彈全部砸到油庫上然后撤退,讓珍珠港成為一片煉獄,然后由第三批攻擊機群打掃一切漏網之魚。
這就是日軍的整個偷襲計劃。
南云中一五官棱角分明,目光有神,看上去是個勇敢果斷,有勇有謀的家伙。
實際上他謹小慎微,小事不糊涂,大事畏手畏腳,瞻前顧后的庸才,他能成為中將,完全是當時日軍內部按資排輩的結果,跟他的能力沒有多大關系。
按照出發前山本五十六的意思,既然是偷襲,那就要對敵人發出雷霆攻擊,艦載機三批次全部出動,無縫鏈接展開攻擊,把敵人徹底癱瘓。
但實際情況是南云的確把414架飛機分成了三批,第一批184架和第二批173架之間隔了50分鐘放飛,這也做到了第二波機群幾乎在第一波攻擊機群投彈完畢離開后,無縫連接的對珍珠港展開繼續轟炸。
但按照計劃應該在第二批機群起飛后50分鐘放飛的第三批攻擊機群,卻被南云中一留在了艦隊。
這一波機群,本該是去清掃戰場的,清掃一切漏網之魚。
南云的理由是此時珍珠港內沒有發現美軍的三艘航母,且不知道這三艘航母的去向,為了整個艦隊的安全,有必要把這幾十架戰機留作艦隊的后手。
就是南云中一在關鍵時候的這個謹慎,給美國人帶來喘息之機,也給日本的太平洋艦隊日后的覆滅埋下了種子。
作為偷襲機群的總指揮淵田美津雄大佐,是知道還有第三批攻擊機群會后繼到達的。
事實上當第二批攻擊機群離開珍珠港后,他還是駕機飛在珍珠港的上空等待第三批機群的到來,直到十幾分鐘后南云中一告訴他偷襲結束,他才沮喪離場,回去后和南云中一之間,就是否繼續派出第三批攻擊機群,而發生了巨大爭執。
這也是為什么他始終不透露,沒有攻擊美軍油庫的原因。
當第二波攻擊行動展開過半時,淵田美津雄正準備把剩下的所有航彈砸進油庫里,而偏偏這個時候〔內華達號〕選擇突圍了。
淵田美津雄為了把這艘巨艦堵在出口處,臨時改變了攻擊油庫的計劃,全力打廢內華達號,把炸毀油庫的任務留給第三批攻擊機群。
這一變故,讓美國人逃過了一劫。
當時淵田美津雄認為,炸毀內華達號堵死珠港的出口,等第三批機群到來炸毀油庫,給整個偷襲畫上完美的句號。
所以在沒有等來第三批機群后,淵田美津雄回去后和南云中一之間有過激烈的爭吵,這也導致他在中途島海戰時因為“突然身體不適”,而被南云中一按在了替補席上看飲水機。
這邊難得清閑一會的陳勇,終于弄明白在地球上日本人為什么不炸油庫,那邊雙方圍繞〔奈華達號戰列艦〕的攻防戰,也進入了生死關頭。
一顆800公斤墜海爆炸的航彈近距離產生的沖擊波,幾乎癱瘓〔奈華達號〕的半邊防空火力,瞬間就讓零戰捕捉到機會,幾個盤旋就把整艘戰艦的防御打的支離破碎。
就在轟炸機群即將突入完成致命攻擊時,癱瘓的〔馬里蘭號戰列艦〕上的4門76mm/50倍徑高射炮炮響了,8門127mm/51倍徑高平兩用炮也跟著狂吼起來。
在之前的偷襲中,兩枚裝有延期引信的穿甲彈,穿透了〔馬里蘭號〕的艦板在艦內爆炸,爆炸在軍艦舷外的海面上掀起了海嘯般的層層巨浪,它重重躍出海面后癱瘓傾斜,熊熊大火幾乎把這片海水燒的沸騰。
此時該艦上的大火已被船員們控制住,見〔奈華達號〕在突圍中遭到猛烈進攻,艦上的炮手立刻展開支援。
那艘被一枚魚雷炸癱在造船廠邊的〔唐納森號驅逐艦〕雖然不能動了,但它的3座25倍口徑127mm的高射炮和7挺20mm的機炮還能怒吼。
這兩艘戰艦的火力支援,讓眼看就要遭到滅頂之災的〔奈華達號〕又有了喘息之機。
第7戰斗機中隊與艦隊防空的矛與盾之爭,還在慘烈延續。
“第7中隊全體都有,使用近失彈攻擊!”
見剛剛打開的缺口瞬間又被幾艘癱瘓的戰艦給封住,第7戰斗機中隊的中隊長佐藤健三中尉一咬牙,終于祭出了他們練習已久但還沒有使用過的殘酷殺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