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灼光·暗箭潛行】
敦煌的日頭將莫高窟的巖壁烤得發燙,沈硯之戴著護目鏡,鑷子尖端懸在唐代壁畫的龜裂處。林夏舉著攝像機后退半步,取景框里男人睫毛在強光下投出細小陰影,忽然,她的手指在快門鍵上猛地收緊——沈硯之的手機在工具包邊緣震動,他擦汗的間隙瞥見屏幕,嘴角不可抑制地揚起弧度。
“咔嗒“,鏡頭記錄下這瞬間。林夏將攝像機架在三角架上,看著液晶屏里那個溫柔的表情,喉嚨發緊。她調出前幾日拍攝的素材,畫面里自己為沈硯之整理防護服的片段被反復播放,彈幕里“CP感爆棚“的評論飛速滾動。“或許該給觀眾點新驚喜。“她低聲呢喃,指尖在剪輯軟件的時間軸上劃出銳利的切線。
深夜,營地帳篷里亮起幽藍的屏幕光。林夏將沈硯之對著手機淺笑的畫面,與白天拍攝的修復場景交叉剪輯,配上悠遠的駝鈴聲效。當她把粗剪版發給紀錄片監制時,對話框彈出新消息:“小夏,這個情感線抓得好!下集就按這個方向剪!“她盯著屏幕上沈硯之放大的笑臉,將手機倒扣在桌面,金屬外殼撞出悶響。此刻的她并未意識到,自己對鏡頭的執著,早已偏離了紀錄片導演的初衷。
【墨影風波·暗潮洶涌】
江南工作室的空調發出輕微嗡鳴,蘇郁盯著電腦屏幕上不斷刷新的評論。她的插畫作品《戲韻飛天》登上設計平臺首頁,點贊數突破十萬,可惡意留言也如潮水般涌來:“這不就是敦煌研究院的紋樣拼貼?““抄襲狗也配談藝術?“李薇“啪“地將匿名舉報信拍在桌上,紙張邊緣刮過蘇郁手背:“解釋下,為什么舉報說你盜用莫高窟第329窟的藻井圖案?“
辦公室突然陷入詭異的寂靜。蘇郁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目光掃過角落工位——平日和她交好的小陳正慌亂關閉聊天窗口,界面邊緣閃過陌生的頭像。記憶突然閃回上周,小陳曾借走她的數位板調試軟件,當時他說“幫你裝個新筆刷“。
“我有沈老師給的研究資料。“蘇郁翻開《中國古建筑彩繪圖譜》,夾在其中的便簽紙微微發黃,“這些紋樣是我們共同探討的創作靈感。“李薇冷笑一聲:“沈硯之遠在敦煌,誰能證明?客戶已經撤單,你最好給我個合理的解釋。“而此時在千里之外的敦煌,林夏正對著電腦屏幕,對即將引發的這場風波渾然不覺。
【驟雨驚雷·危局突現】
黃梅雨裹著濕氣撲進戲院子,蘇郁攥著手機冒雨沖向后院。下午三點,她收到戲班子發來的消息:“沈爺爺在后臺突然暈倒!“老宅的雕花木門在狂風中搖晃,她撞開沈爺爺的房間,看見老人躺在藤椅上,手里還攥著半塊沒吃完的桂花糖。
“救護車馬上就到!“班主舉著電話大喊。蘇郁顫抖著撥通沈硯之的號碼,聽筒里卻傳來林夏冷靜的聲音:“沈老師正在修復宋代壁畫的關鍵部分,不能中斷。“背景音里隱約傳來工具碰撞聲,蘇郁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告訴他,爺爺進ICU了。“
掛斷電話的瞬間,眼淚奪眶而出。她蹲在老宅回廊下,雨水順著飛檐連成銀線,打濕了沈硯之留下的修復筆記。紙頁間夾著的金毛蘚標本被泡得發脹,像極了她此刻破碎的心。手機在褲兜里震動,不是沈硯之的消息,而是周雨彤發來的截圖——紀錄片新預告里,沈硯之對著手機微笑的畫面被剪成曖昧的慢鏡頭。
【月夜迷局·信任裂痕】
敦煌的月光灑在營地帳篷上,沈硯之盯著手機屏幕上的未接來電,胃部傳來尖銳的絞痛。三小時前,他在壁畫前專注工作,直到林夏遞來沾著汗漬的手機:“蘇郁打了十幾個電話,我怕打擾你,就......“話音未落,沈爺爺病房的監控畫面突然出現在手機彈窗里,老人插著氧氣管的模樣刺痛了他的眼睛。
“為什么不早說?“他抓起外套沖向停機坪,卻被林夏攔住:“現在走,壁畫修復進度會延誤!“月光下,她的眼神閃爍:“我托人聯系了敦煌最好的醫生,他們正在趕往江南......“沈硯之甩開她的手,越野車揚起的沙塵模糊了林夏蒼白的臉。
與此同時,江南的暴雨仍在肆虐。蘇郁守在ICU門口,手機屏幕亮起沈硯之的消息:“對不起,我馬上回來。“可當她刷新微博,卻看見熱搜詞條#沈硯之敦煌秘戀#赫然在列。點進話題,滿屏都是紀錄片預告的截圖,評論區罵聲一片:“怪不得插畫師女友急著跳出來,原來是正宮地位不保!“
【迷霧重重·鏡像迷思】
沈硯之連夜飛抵江南時,沈爺爺已經脫離危險。醫院的長廊里,蘇郁抱著保溫桶站在病房門口,發梢還滴著水,整個人像是被抽去了所有力氣,顯得脆弱又疲憊。沈硯之快步上前,伸手想攬住她的肩膀,卻被蘇郁不著痕跡地避開。
“爺爺說,讓你別擔心。“蘇郁的聲音沙啞,將保溫桶推過去,“這是他醒來后非要你喝的酒釀圓子。“沈硯之看著蘇郁低垂的眉眼,滿心都是心疼和愧疚,他剛要開口解釋,蘇郁卻已經轉身往樓梯間走去。
接下來的日子,蘇郁每天都會準時來醫院照顧沈爺爺。她細心地給老人擦身、喂飯,陪他聊天,可面對沈硯之,卻總是刻意保持著距離。沈硯之試圖跟她解釋紀錄片的事情,解釋自己在敦煌沒能及時接到電話的緣由,蘇郁卻總是淡淡點頭,說自己累了,不想談這些。
沈爺爺出院那天,蘇郁一大早就來到了醫院。她幫著收拾東西,攙扶著老人上了車,一路上和老人說說笑笑,卻始終沒看沈硯之幾眼。回到戲院子,蘇郁安頓好沈爺爺后,便說要回房間整理資料,快步離開了。
【初逢驚鴻·心潮暗涌】
三天后,蘇郁從外面回來,剛走進戲院子,就看到沈硯之、沈爺爺和一個陌生女子坐在天井石凳上說說笑笑。那女子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背著一臺攝像機,眉眼間透著股干練勁兒。蘇郁腳步頓了頓,還沒等她開口,那女子已經起身走了過來。
“你好,我是林夏。“林夏主動伸出手,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蘇郁發梢滴落的水珠吸引——那水珠順著脖頸滑進衣領,像極了敦煌壁畫里飛天飄帶的弧線。當蘇郁的手觸碰到她的掌心,林夏感受到一絲意外的溫暖,不同于沙漠烈日的灼人,而是如同江南梅雨般綿長的溫度。
蘇郁禮貌地笑了笑:“你好,我還有些資料要整理,先回房間了。“說完,她沖沈硯之和沈爺爺點了點頭,轉身快步向后院走去。
林夏望著蘇郁離去的背影,眼神微微閃爍。她和沈硯之、沈爺爺又聊了幾句,便借口去后院看看,朝著蘇郁的方向走去。后院里,蘇郁正蹲在地上給那些苔蘚澆水,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她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林夏走到蘇郁身邊,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那些翠綠的苔蘚:“沈老師常說,這里的每一株植物都有故事。“她輕聲開口,余光卻在觀察蘇郁的反應。對方低垂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陰影,像極了莫高窟里那些被歲月侵蝕的佛像,帶著某種沉靜的脆弱。
蘇郁沒抬頭,只是繼續忙著手里的活兒:“是啊,每一株都不容易。“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林夏輕輕轉動攝像機背帶,語氣帶著過來人的溫和:“蘇郁,我很欣賞你的插畫里那種靈氣。不過在藝術領域,有時候光有天賦還不夠。“她指了指自己的攝像機,“就像我拍紀錄片,不僅要捕捉畫面,更要懂得用學術視角解讀背后的文化價值。“
蘇郁終于抬起頭,目光平靜地看著林夏:“所以呢?你想說什么?“
林夏望向遠處的戲臺,繼續說道:“沈老師參與的修復項目,每一步都要經過國際標準的考量。這種對專業的嚴謹態度,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她從包里拿出一本國際藝術期刊,翻到古建修復特輯,“最近有個國際藝術展,主題是傳統工藝的現代轉化,也許你可以嘗試從學術角度重新解讀自己的作品?“
蘇郁看著林夏手中的期刊,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她當然知道自己和沈硯之所處的世界有著巨大的差距,而林夏此刻的話,無疑是在她已經千瘡百孔的心上又扎了一刀。
“謝謝你的建議,我會考慮的。“蘇郁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我還有事,先失陪了。“說完,她轉身快步離開,留下林夏一個人在原地,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林夏的狩獵·規則重構】
回到酒店的林夏打開筆記本電腦,將蘇郁的插畫作品與國際藝術展獲獎作品一一對比。她在文檔里快速敲擊:“缺乏學術支撐、商業轉化不足、行業資源空白“,每個詞條都像精心打磨的箭矢。“想要站在沈硯之身邊,光有情懷可不夠。“她對著屏幕里蘇郁蒼白的照片低語。
林夏調出沈硯之參與的國際古建修復研討會視頻,會議桌上各國專家用英語激烈討論的場景,與蘇郁在工作室被李薇訓斥的畫面不斷切換。“看見了嗎?這就是差距。“她按下暫停鍵,畫面定格在沈硯之流暢用英文闡述修復理念的瞬間,“我要讓你自己看清,你根本無法融入他的世界。“
深夜,林夏向紀錄片投資方發送加密郵件:“建議增加'古建修復學術價值'專題,我已聯系好五位國際權威學者參與錄制。“附件里,是她精心設計的拍攝腳本,每個鏡頭都在強化沈硯之的學術地位,以及蘇郁與這個圈子的格格不入。
【暗流涌動·情路坎坷】
夜晚,沈硯之在老宅的回廊里找到發呆的蘇郁。月光為她鍍上一層朦朧的光暈,卻掩不住眼底的疲憊。“別聽林夏亂說。“他輕聲說,伸手想替她捋順被風吹亂的頭發,卻被她躲開。
“硯之,“蘇郁望著天上的月亮,聲音平靜卻帶著疏離,“她說得沒錯。你站在國際學術舞臺,而我......“她的聲音哽咽,“我連自己的工作都保不住。“
沈硯之抓住她的肩膀,強迫她與自己對視:“蘇郁,你怎么能這么想?那些惡意評論都是無稽之談!“他的語氣里帶著焦急和心疼,“我們說好要一起面對的,不是嗎?“
蘇郁輕輕掙脫他的手:“可是現在,我突然不確定了。當所有人都在質疑我的時候,我卻連站在你身邊的底氣都沒有。“她轉身走進房間,留下沈硯之站在原地,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顯得格外孤單。
【破曉未至·懸念待解】
林夏離開江南的那天,給蘇郁發了條消息:“真正的戰場不在畫室,而在你不敢踏入的世界。“她站在高鐵站臺上,望著遠處的城市天際線,嘴角勾起志在必得的弧度。手機屏幕亮起新消息,是紀錄片新一期的播出預告——畫面里,沈硯之與國際專家談笑風生,而蘇郁的名字,徹底消失在簡介欄。
此刻的蘇郁,正盯著電腦上林夏發來的國際藝術展征稿要求,密密麻麻的英文條款像一道道無法逾越的高墻。沈硯之發來的消息不斷彈出,卻被她設為免打擾。窗外的苔蘚在風中搖曳,而她與沈硯之之間的裂痕,正在現實的重壓下越擴越大。
敦煌的風沙依舊,江南的梅雨未歇,而林夏精心設計的局,才剛剛開始。當學術權威、行業資源、國際視野化作鋒利的刀刃,蘇郁能否突破這場精心策劃的圍剿?沈硯之又該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守住那份岌岌可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