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降本增效:用內部控制提升企業競爭力作者名: 財務小豆芽本章字數: 918字更新時間: 2025-04-24 17:24:39
2.1.3 風險點及相應控制的識別與管理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建立風險點及其相應控制的時候,會有幾個相應的要素,理解清楚這幾個要素的聯系對理解風險點和相應的控制有幫助,這些要素分別如下。
1.什么可能出錯(What Could Go Wrong)
風險點是在了解了企業內部的整個操作環節后對整個流程的思考,哪些點可能會出錯,這就是尋找風險點。只有找到準確的風險點,企業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內部控制設計。
風險點是對所有可能會發生的場景進行的預判,管理層覺得重要且影響重大的風險點會被選擇并進行風險控制。
2.報表認定(Assertion)
報表認定要點如下。
(1)完整性:所有的事項都應該被記錄。
(2)存在性:記錄的事項都真實且已經發生。
(3)準確性:記錄的金額必須是準確的。
(4)披露的充分性:所有應該披露的信息都已經被披露。
(5)權利和義務:披露的事項的權利和義務都和企業相關。
3.設計控制(Control Design)及控制類型(Control Type)
針對不同的需要被控制的風險點,需要設計出有效的控制點,對風險進行控制。比如說想要規避“銀錢被偷走”,設計出來的控制應該是“將銀錢存入錢莊”。被設計出的控制必須是針對風險點的且有效的。如果設計出來的控制總是將銀錢埋在地里,并在邊上立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字牌,那顯然這個控制點就是無效的。
根據效果,控制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預防性控制(Preventive Control):將控制前置的一種手段,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時就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或者控制錯誤發生的一種更正性活動。比如將網銀的制單和審核分別讓兩人擔任,就對網銀的支付差錯做出了預防性控制。
(2)檢查性控制(Detective Control):將控制后置的一種手段,在事情已經發生后,進行的相應的彌補性控制。比如亡羊補牢故事中的主人在羊走失后去查找原因,發現羊圈破了再去修理羊圈,能夠防止后續更多的損失,這就是一種檢查性控制。
(3)應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使用系統程序來進行的一種控制,一旦生成,只要系統程序不變,就會一直有效。比如,在報銷系統里面建立的“超過一定標準的住宿費不允許報銷”就是一種應用控制,當員工填入超過某個標準的住宿費時,系統無法保存并提示住宿費超標。
(4)依賴IT的人工控制(IT Dependent Manual Control):企業使用系統進行記賬和管理,很多數據和報表都從系統中來,人為去使用和檢查這些數據所構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