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摩托車產品
- 百年建設工業史話
- 艸河魚翁
- 8382字
- 2025-05-02 09:28:12
建設集團在摩托車系列產品的發展中,踏出了一串堅實而深刻的腳印。其發展歷程,大體可清晰劃分為兩大階段:YAMAHA技術產品階段與市場同質化產品開發階段。
在YAMAHA技術產品階段,建設集團借助 YAMAHA的前沿技術,接連推出多款廣受關注的產品。CY80系列依靠其穩定可靠的性能,在特定消費圈層里積攢了極高的口碑。彎梁芯、騎式芯、太子芯、踏板芯、ATV芯系列,以及YAMAHA專有技術打造的“芯系列”車型,每一款皆飽含設計師針對不同騎行需求與場景的精巧設計。無論是城市通勤對便捷性的追求,戶外越野對刺激性的渴望,還是長途騎行對舒適性的要求,這些產品都能精準契合,進而在各自的細分市場穩穩扎根,深受消費者喜愛。
市場同質化產品開發階段,產品包括50/60、C100/C110系列、CG125/CG150系列,在滿足大眾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時,憑借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在市場中成功占據一席之地。踏板車系列以操作簡易、造型潮流的特點,吸引了大批城市年輕消費者。越野車系列則憑借卓越的越野性能,為越野愛好者帶來酣暢淋漓的駕駛體驗。這些產品精準錨定不同客戶群體,成為建設集團拓展市場份額的得力工具,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始終維持穩健的發展步伐,穩步向前邁進。
一、YAMAHA技術產品
1、CY80系列
CY80系列車型,是建設集團借助與YAMAHA開展技貿合作的契機,成功引入的首款車型。該系列涵蓋CY80、CY80-A以及JS50Q-6D這三個不同品種。回顧建設集團在摩托車生產領域的發展歷程,CY80系列的產量表現尤為突出,堪稱生產數量最為可觀的一款車型。然而,自1996年起,CY80系列的產量走勢出現了變化,呈現出逐年遞減的態勢。即便如此,直至2008年,在海外市場上,CY80系列車型依舊保有一定程度的需求,盡管數量相對有限。
2、懸掛JY110發動機系列車型
這一系列車型以基于YAMAHA引進技術精心打造的JY110為典型代表。其成員主要包括面向國內市場的JY110款型、用于聯合出口的T105款型,以及JS110-B、JS110-3H、JS125-G、JS125-F等多達十余種不同款式的車型。在建設摩托全力推行的“五芯”戰略規劃中,此系列車型憑借獨特優勢,占據著“彎梁芯”這一至關重要的位置,成為該戰略布局中的核心一環。
3、150太子車系列
該系列車型以CJYM公司成立初期,從日本雅馬哈(以下簡稱 YMC)成功引進的JYM150車型作為基礎藍本。當時,通過對日本相關技術資料進行系統轉換,進而開展了試制生產工作。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其擴展車型不斷豐富,既涵蓋了CJYM公司自主生產的JYM150-A、SRZ150兩款經典車型,也包括建設本部通過精心試制生產的JS150系列以及JS150GA等多款各具特色的車型。
4、YBR125戰略車型系列
此系列車型主要以搭載由CJYM公司生產的YBR125發動機的車型作為典型代表。在建設摩托的“五芯”戰略體系中,該系列被明確歸入著力推廣的“騎式芯”系列車型范疇。具體來看,這一系列包含JS125-4X/4XF2、JS125-15X等多款備受市場關注的車型。在產品研發創新方面,建設摩托持續發力。2006年,成功推出了JS125-6/6B以及JS125-28幾款全新車型。2007年,再度展現強大的研發實力,新開發出JS125-6A、CQ125-6A、CQ125-4Z、JS125-4XF3等幾款令人矚目的新車型。不僅如此,為更好地滿足海外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針對出口車型,建設摩托開展了針對性的改型開發工作,相繼推出了JS125-6A歐標、JS125-6B歐標等幾款符合歐洲標準的新車型以及相關散件產品。
5、踏板芯系列
JS125T-C踏板芯作為建設摩托“五芯”車型家族中的新成員,于2007年6月正式啟動生產試制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與調試,到2008年3月,該車型順利推向市場,與廣大消費者見面。
6、沙灘車系列
該系列車型隸屬于建設集團所生產的大排量全地形車型類別。其產品涵蓋了JS250ATV、JS400ATV等多款不同型號的車型,以滿足不同消費者對于全地形駕駛體驗的多樣化需求。
二、市場同質化產品
1、50/60系列
JS50/60系列摩托車,凝聚著建設廠創業初期的智慧與熱忱,宛如品牌發展長河中的閃耀明珠,銘刻下重要篇章。多年來,建設廠秉持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憑借深厚的技術底蘊,悉心聆聽市場聲音,持續推動該系列產品的革新與升級。JS50/60系列以豐富多元的面貌示人,囊括JS50Q-4、JS50Q-5、JS60等超十款不同車型。每一次改款,都是對產品性能邊界的勇敢突破,從動力性能的優化,到外觀設計的精心雕琢,再到用戶體驗的細膩打磨,只為給消費者呈上契合多元出行需求、品質超凡的理想座駕。
2、懸掛C100/C110系列車型
在深入洞察市場潮流、剖析常見車型特點后,建設廠匠心打造了懸掛C100/C110系列車型。面對市場上同質化的挑戰,化被動為主動,將常見車型作為創新的基石,開啟全方位的改良與突破之旅。該系列匯聚JS100-8大陽款、JS110-2A未來之星款、JS110-3泰本田款三大經典系列。通過對細節的精雕細琢,從零部件的選材到裝配工藝的優化,以及對車輛性能的深度挖掘和前沿設計理念的巧妙融入,力求為消費者營造一種既似曾相識又充滿驚喜的駕乘體驗,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彰顯獨特魅力。
3、懸掛CG/CB系列發動機車型
懸掛CG/CB系列發動機車型,最大的亮點便是搭載了動力澎湃、性能卓越的CG/CB125、CG150發動機。以這些優質發動機為強勁內核,建設廠精心打磨出JS125/125-5、JJS150-17/19等二十余款各具特色的車型。在車型研發過程中,技術團隊每一項指標都經過精心考量與優化,只為讓用戶暢享激情四溢又安全可靠的騎行旅程。
三、其他
1、踏板車系列
踏板車系列車型豐富,配置多樣。其中,50型踏板車系列搭載了自主研發的JY55T發動機,包括JS55T、JY50QT-2,以及獨具魅力的JS50QT-W麗影等三款經典車型。除了自制發動機的50型系列,還引入了套件采購的100型和125型踏板車。100型踏板車系列中,JS100T-8大路易款以其經典的外觀和可靠性能備受青睞,JS100T-9則憑借出色的操控性嶄露頭角。125型踏板車系列更是涵蓋了JS125T-16、JS125T-27、JS125T-5A等多達六款不同車型,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2、越野車系列
越野車系列專為外貿出口精心打造。該系列依據排量劃分為100CC以下與125CC以上兩大類別。在125CC以上排量的車型里,進一步細分出公路越野車和非公路越野車。公路越野車專注于平整路面的速度與操控體驗,而非公路越野車則憑借強大的越野性能,輕松應對復雜多變的野外路況,全面滿足不同客戶在各類使用場景下的嚴苛需求。
3、其他各類車型
在產品研發歷程中,建設集團積極探索創新,先后成功試制并生產了JS35LL、TN35L、JS35ZL等多款助力車。這些助力車在性能和設計上各有特色,展現了我們在多元化車型開發領域的不懈努力與深厚實力。
四、主要摩托車產品
1、重慶牌JT50型摩托車
重慶牌JT50型摩托車在設計風格上,汲取了日本本田公司經典款PA50S型機動腳踏兩用摩托車的靈感。其排量為50CC,可輸出2.5馬力的功率,最高時速能達到45公里/小時,最大載重量達80公斤,爬坡能力在8至110的區間內。當處于經濟時速20公里時,百公里油耗僅2.2升,制動距離不超過4米,還具備拖帶功能,為用戶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整車由244個組件、46個分組件、72種共76個部件以及807種總計2201個零件精密組合而成。其中自制件包含離合器、傳動系統、前后減震器、車架、平叉、手把、油箱、制動器、前后輪裝配、座墊、各類彈簧、發動機(化油器除外)及發動機組裝等關鍵部分,自制件比例高達65%,充分展現出強大的自主研發與制造實力。
最初,摩托車的生產規劃是以年產3萬輛為目標進行設計的。但在1981年6月,第五機械工業部召開的摩托車生產規劃會議上,將年產量調整為10萬輛,當年期望實現5萬輛的產量,發動機年產量設定為5萬臺。1981年,建設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善工藝上,全力解決技術質量問題,始終秉持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追求產量增長的理念,以此穩固工廠信譽。這一年,實際生產數量為1.1873萬輛。1982年3月,四川第五機械工業管理局代表第五機械工業部,組織了生產定型檢查工作,隨后批準該車型正式定型,順利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在摩托車工藝方面,一般件的工裝設計與工藝制定工作由各相關車間分別負責推進,工藝科則承擔著歸口業務指導、整體協調平衡以及上下環節銜接的重要職責。而關鍵和復雜零部件的工藝規程審核以及工裝設計任務,由工藝科直接把控。整套工藝設計工作從1980年上半年正式啟動,在產品試制過程中不斷優化完善,到當年年底基本完成主體工作,且大部分內容已整理成冊,便于后續查閱與使用。364種自制零件涵蓋2557道工序,工裝種類多達 3314種,工裝系數為9。在工藝設計的艱難過程中,由于工廠在摩托車生產,尤其是發動機生產方面缺乏豐富技術經驗,遇到了諸多棘手難題。面對這些困難,工廠積極組織工藝調研活動,先后前往浦陵機器廠(發動機廠)、上海摩托車廠、上海自行車一廠、北京摩托車廠、長沙紅旗內燃機配件廠、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等17個單位深入參觀學習。通過這次學習交流,不僅顯著提升了工廠在摩托車制造技術方面的水平,還大幅加快了產品試制的整體進程。
在摩托車工裝制造環節,為加速工裝試制準備工作的進度,除充分挖掘工具車間的生產潛力全力加緊趕制外,摩托車生產車間也主動承擔了部分制造任務,同時工廠合理安排其他車間參與工裝制造,各方協同合作,共同推動工裝制造工作順利開展。
重慶牌JT50型摩托車憑借堅實的生產技術基礎,打造出卓越的產品質量。1981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車輛鑒定所提出50型摩托車制動時應具備拖帶功能的新要求,而原技術條件中并無此項內容。5月中旬,相關部門發布公告,對全國6種型號的摩托車(包括第五機械工業部工廠生產的嘉陵、重慶、渭陽3種牌號)暫停檢車服務,且不予發放牌照。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工廠迅速反應,立即組織專業力量集中攻克難題,僅用一周時間就妥善解決了該問題。5月下旬,在北京市公安局精心組織的各廠改進后車輛制動性能試驗中,重慶牌摩托車憑借出色的制動性能和輕便的駕駛體驗,在眾多同類型車輛中嶄露頭角,性能表現明顯優于其他車輛,贏得了現場各方的高度贊譽。8月,國家機械委員會頒布新的摩托車標準,明確規定百公里油耗不得大于16升。工廠得知消息后,迅速組織專業團隊開展降低油耗攻關項目,通過嚴格把控氣缸氣道口尺寸,深度優化進氣系統,經過大量試驗與數據分析,成功篩選出進氣閥簧片的最佳公差范圍,并對化油器主量孔尺寸進行精準改進,最終成功將油耗控制在規定范圍內。9月,在第五機械工業部于寶雞和涪陵組織的成車和發動機檢測評比活動中,重慶牌車在兩個項目中均表現優異,雙雙榮獲第一名。10月,國家機械委員會在濟南組織全國50型摩托車新標準檢測試驗,重慶牌摩托車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一次性順利通過全部檢測項目,性能表現遠超其他各型車輛。在1982年第五機械工業部舉辦的摩托車檢測評比中,重慶牌摩托車再度奪冠。憑借始終如一的卓越質量,重慶牌摩托車在全國范圍內贏得了極高聲譽,于1983年成功榮獲四川省優質產品稱號。
從1980年至1985年期間,工廠累計生產JT50型摩托車 148527輛。1984年,經過精心改進的新產品JT50A型摩托車成功研發并順利投入生產,此后,JT50A型摩托車逐步取代了JT50型摩托車,開啟了新的市場篇章。
2、重慶牌JT50A型摩托車
重慶牌JT50A型摩托車,是在JT50型摩托車的基礎上,經過精心雕琢與深度改良而推出的一款全新力作。這款摩托車在性能領域實現了升級,發動機功率相較于前代提升了12%,扭矩更是增長了14%,在動力輸出方面展現出更為強勁的實力。與此同時,其百公里油耗大幅降低22%,在燃油經濟性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充分彰顯出動力性能與節能降耗之間的完美平衡,為用戶帶來更高效、更經濟的騎行體驗。
在車輛的細節構造與設計層面,JT50A型摩托車對發動機、座墊、前面罩、操作把手、后輪以及減震簧等部件進行了全面優化與創新改進。不僅如此,還新增了實用的中貨架、舒適的副座墊以及安全便捷的油箱蓋鎖,并在外觀色彩設計上獨具匠心,采用了時尚新穎的色彩搭配與設計理念。這一系列的改進與創新,使得新型車不僅擁有更為美觀、時尚的外觀造型,而且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為用戶載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與可能。自投放市場以來,JT50A型摩托車憑借其出色的性能、精致的設計和實用的功能,迅速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高度認可,成為市場上備受矚目的熱門車型。
在生產制造環節,重慶牌JT50A型摩托車巧妙沿用了JT50型摩托車久經考驗、成熟可靠的生產工藝與高效合理的生產組織模式。自1984年正式投入生產以來,其產量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并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取代JT50型摩托車的生產地位,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與廣闊的發展潛力。以1985年為例,當年JT50A型摩托車的產量成功突破12.0611萬輛,這一亮眼的數據有力地印證了該車型在市場中的卓越表現與強勁的發展勢頭,也為其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建設牌JS50Q系列摩托車
1987年初,工廠根據摩托車市場的變化,改JT50型為JS50Q型,研制出JS50Q—2型高架摩托車。自1987年3月起,工廠上下一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試制與小批量生產工作當中,歷經整整半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了這個關鍵階段。隨后,產品提交至國家檢測機構進行嚴格鑒定,結果顯示,各項性能指標與預先設定的設計要求高度契合,從而順利獲批進入批量生產環節,并正式推向市場。這款凝聚了工廠心血的摩托車一經上市,便迅速贏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與喜愛。在1988年全行業的產品評比活動中,更是以其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一舉斬獲部優產品的殊榮。
改型后的摩托車在結構設計方面展現出了較高的水準,性能表現也頗為卓越。全車由1083個零部件組合而成,其中專用件多達929個,標準件154個,自制件822個,外購件261個。從1987年3月開啟試生產,一直到1990年,工廠不斷推陳出新,接連推出JS50Q、JS50Q-2、JS50Q-2C以及JS50Q-2D型四種不同款式的摩托車,總產量累計達到240193輛。1987年底至1990年期間,工廠對生產線進行了重新調整,使得摩托車的生產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大幅提升至30萬輛。調整完成后,50型和80型摩托車分別具備了15萬輛的年生產能力。
1989年7月,工廠堅守追求卓越的理念,決定對50型高架摩托車實施深度升級改造。通過整合現型車的諸多突出優勢,全力投入到最新型的JS50Q-4型車的設計工作當中。經過改造的發動機,其最大功率成功躍升至3.5馬力。在不同路況、復雜環境下進行的長途路試過程中,該車的性能優勢得以充分展現。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嚴格檢測鑒定,完全達到了既定的技術要求。JS50Q-4型車全車配備了1241個零部件,其中專用件1033個,標準件208個,自制件1039個,外購件 202個。
1990年7月,為了讓JS50Q-4型摩托車更加完美,工廠對全車結構展開了全方位的優化改進工作,將重點聚焦在前叉部分、油箱、燈具等關鍵部件。在歷經半年時間的精心設計、嚴謹的生產試制、小批量投產以及多輪嚴格的檢測驗證之后,最終順利通過國家檢測單位的驗收,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以及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此時,該車的月生產能力達到了1萬輛。產品成功進軍國際市場后,憑借其過硬的品質,深受國內外用戶的青睞與贊譽,逐漸贏得了“50王”的盛譽。
4、重慶·雅馬哈CY80型摩托車
在全力推動50系列摩托車穩健生產的同時,工廠積極布局新型摩托車的研發工作,矢志不渝地追求產品創新。1982年,為吸收國際先進的摩托車生產經驗,工廠先后組織專業團隊前往歐洲與日本考察,深入了解行業前沿動態與先進制造技術。考察歸來后,工廠迅速與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以下簡稱雅馬哈公司)建立技術合作關系,攜手開啟重慶-雅馬哈CY80型摩托車的研發生產之路。
CY80型摩托車借鑒了雅馬哈公司V80型摩托車的設計理念,發動機采用單缸、風冷二沖程設計,氣缸排量790CC,最大功率6.7馬力,最高時速75公里/小時,百公里油耗僅1.5升,爬坡能力達230,在時速35公里/小時的情況下,制動距離為8米。該車型還配備了先進的CDI電子點火系統、反沖起動裝置、分離式潤滑系統以及液壓減震系統,在性能和實用性方面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成為當時極具競爭力的實用型車種。
1983年3月,工廠選派精英團隊赴日本與雅馬哈公司進行深入談判,成功簽署《V80摩托車技術協議書》。同年6月,在北方工業公司的大力支持與牽頭下,工廠與雅馬哈公司正式簽訂《V80摩托車技術許可證合同》。根據合同約定,雅馬哈公司將為工廠提供全面的產品技術資料,協助培訓工廠技術人員,并派遣資深技術專家到廠進行技術指導。在此期間,工廠順利引進成車總裝、噴漆等關鍵生產線,以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術與設備。為實現產品快速上市,工廠采取先利用部分散件進行組裝生產,再逐步推進國產化的發展策略。1983年四季度,技術資料按時抵達工廠,雅馬哈技術人員隨即到廠,與工廠技術團隊共同解讀技術資料,精心規劃生產總體規劃和生產線改進方案。
1984年6月,工廠利用散裝件成功生產出首批500輛成車,并于6月19日舉行盛大的剪彩儀式,標志著產品正式投放市場。隨后,工廠又相繼簽訂購買2萬套和20萬套散裝件的合同,為擴大生產規模奠定基礎。1984年,工廠產量達到9500輛;1985年,產量大幅提升至8萬輛。從1984年至1990年,工廠累計生產該型摩托車34.12萬輛,在市場上成績斐然,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3年10月,在雅馬哈公司專家的大力協助下,工廠謀劃了80型摩托車的國產化生產藍圖。當時,設定的年度生產目標為10萬輛。生產場地初步規劃在原用于生產50型摩托車的廠房(后續需將50型摩托車的生產遷移至其他場地)。生產組織形式上,采取以產品專業化為主、工藝專業化為輔的策略,旨在最大程度縮短產品運輸和加工等待時間。關鍵零件的加工,計劃運用組合機床和自動化機床,以提升加工精度與效率。對于那些對整車性能、生產進度以及成本控制影響較大的零件,優先安排在本廠生產,通過集中把控,提升生產效率、確保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根據規劃,工廠將建設多條生產線,包括成車總裝生產線;發動機生產線,細分為左右曲軸箱、右曲軸箱蓋、氣缸體、連桿、左右曲柄、活塞、換擋撥叉、換擋凸輪、驅動軸、驅動鏈輪、氣缸頭、活塞銷、帶槽銷釘、離合器、曲柄軸組合以及發動機總裝,共計17條子生產線;沖壓生產線,涵蓋車架、燃油箱、前叉、后背、消音器、鏈盒、把手以及小件焊接線;熱表生產線,包括鋼件噴漆、塑料件噴漆、缸體磷化、熱處理、電鍍等環節;還有檢測設施及坯件(鍛件、鑄件)生產線等。總計7條母線、37條子生產線,配套536臺設備,其中引進設備93臺,價值達1300萬元人民幣。
80型摩托車的國產化工作廣泛聯合了全國105個企事業單位,形成了緊密的協作配套網絡。其中,重慶市參與單位有45個,省內17個,省外35個,部內8個。在此堅實基礎上,1984年4月,工廠牽頭組建了由17個企事業單位參與的經濟聯合體。聯合體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固定協作、專業分工,承擔了約60%的零件生產任務。工廠旗下的大集體建鋒廠、勞動服務公司以及子弟學校校辦廠,也積極參與其中,分別承擔了50型和80型摩托車零部件的機加工工作,涵蓋665個品種、787個零件,占兩車零部件總數的55.1%,為工廠摩托車生產的穩步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最初,工廠期望80型摩托車的國產化進程在1985年能夠達到40%。但受生產場地緊張等多種因素制約,實際推進速度較為緩慢,1985年前僅完成了部分配套件和小零件的國產化工作。1988年后,工廠全力加快國產化步伐,到1990年,80型摩托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已成功提升至88%。1989年,工廠啟動80型高架摩托車的研制工作,并在當年成功推出樣車。1990年,該車型經“行業辦”批準,順利投入生產并推向市場,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五、ATV沙灘車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國內摩托車需求逐漸飽和,摩托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21世紀初,各摩托車企業借助我國加入WTO的契機,加大了海外市場的開拓。
作為一種全新概念的新車型,全地形沙灘車(英文全稱“AII Terrain Vehicle”,簡稱“ATV”)采用方向把轉向操縱方式,爬坡能力大,具有超強的抓地能力和很強的越野性能,為能在沙灘、雪地、草原、森林、農莊、建筑工地、鄉間道路、山坡等地形行駛的全路況車型,廣泛適用于野外種種地形地貌和多種行業,既可用于休閑娛樂,又可用于野外作業。在裝上相關附屬設施后,可用于農業、地質、石油、林業、軍事等多種應用層面,已發展為多種適用車型,其使用對象遍及多個年齡層次,是暢銷北美和西歐等發達國家的新品。
21世紀初,建設集團為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增加出口產品種類,提高出口產品檔次,決定將四輪ATV車作為摩托車的又一支柱產品,首先投入開發了JS250四輪全地形沙灘車。
2001年,建設集團全地形沙灘車開發項目被納入《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當年底,成功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中國專利的JS250四輪全地形沙灘車,并通過了高官鑒定。
2002年,JS250四輪全地形沙灘車被納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試產計劃》,是國家經貿委重點支持的產品。5月,建設集團成立了建設ATV公司,開始進行批量生產,全年累計生產817輛。建設集團也成為國內第一家開發生產全地形沙灘車的企業。
2003年11月,建設集團自主開發了JS150ATV,全年生產各類沙灘車1674輛。2004年,又先后開發了JS110ATV、JS50ATV沙灘車,全年生產各類沙灘車2007輛。
2004年,建設集團先后開發了JS110ATC、JS50ATV沙灘車,全年生產各類沙灘車5172輛。
2005年7月,建設集團開發了JS400ATCATV沙灘車,年底進入批量生產,該車是當時國內生產的排量最大的ATV,全年生產各類沙灘車5171輛。
2006年,推進了出口包裝的六西格瑪黑帶項目。此項目統一了JS250ATV系列的包裝狀態,降低了成車出口的成本費用,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全年生產各類沙灘車系列6889輛。
2007年5月,建設ATV制造公司更名為ATV事業部。10月,完成公司承接的俄羅斯建設ATV生產線項目。全年生產沙灘車5000輛。
2008年,ATV訂單大幅降低,共計生產ATV及相關產品5117輛,其中沙灘車3621輛。2009年元月,完成新廠區生產線、檢測線的安裝調試。2月,ATV事業部搬遷巴南新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