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男人也會乳腺增生?
- 國醫(yī)精誠
- 茍在幼兒園
- 2069字
- 2025-04-24 10:00:00
方濤把包放在最里面的桌上,然后換上白大褂,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你的情況,確實比較特殊,男性患這種病的,我以前倒沒見過。”唐鶴立道。
“肯定是一種病吧?馬上夏天就來了,我喜歡穿背心,這肯定影響我的生活啊!”中年大漢苦惱不已。
方濤循聲而去,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他看了一會,終于明白了,他患的病,叫做乳腺增生。
中年大漢左側一房,明顯肥大,而且下垂,走起路來還會晃動。
乳腺增生在女性身上比較多見,是一種良性疾病,這個不屬于腫塊,也不屬于炎癥,主要病因是由于內(nèi)分泌紊亂造成的。
男性患有乳腺增生,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我昨天去內(nèi)科,內(nèi)科說不管這個病,我又去看外科,外科說要么開刀……我說我不要開刀,那個醫(yī)生說,那你去婦科看看?”
“叫我一個男的,去看婦科?這像話嗎?”中年大漢心里一肚子氣。
看得出,唐鶴立聽了想笑,但還是忍住了。
“我們中醫(yī)可以幫你調(diào)理一下,一般的話,是由于脾虛肝郁造成的。我看了下你昨天做的B超,左側乳腺小葉間導管以及末梢,均有增生,大小2—4厘米,診斷為乳腺小葉增生……”唐鶴立道。
“對,就是這病。冬天還好,衣服穿得多,夏天就麻煩了,別人看見,多難為情。”
“平時脹不脹?”
“脹的,摸上去,還會痛。”
“擠壓有分泌物嗎?”
“有,有些液體會流出來……要不我給你看看?”
唐鶴立立即連連擺手。
方濤一看就知道了,這位中年大漢體型偏胖,性子又急,氣滯郁結的話,必然傷肝。
里面結塊,在中醫(yī)辯證上,是一種痰瘀凝結表現(xiàn),是脾虛之證。
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運化失職,濕聚則生痰,隨氣積聚在乳絡,時間一長就成了乳癖。
此外,這種疾病,多半與飲食習慣有點關系。
方濤猜想,此人要么經(jīng)常酗酒,要么吃了一些藥物,導致體內(nèi)雌雄激素比例失常。
“你平時抽煙喝酒嗎?”唐鶴立問道。
“我不抽煙,喝酒倒是喝一點……中午一頓,晚上一頓,半斤白酒。”
“酒以后少喝一點,這段時間,你有沒有服用藥物?”
“藥物?感冒發(fā)熱吃點退燒藥……哦,對了,這兩年一直在吃減肥藥。”
原來如此,這也印證了方濤心中的猜測。
現(xiàn)在一些減肥藥,為了追求減肥效果,吃了之后,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一定影響。
比如通過抑制甲狀腺激素,降低基礎代謝率等,這反而會導致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紊亂,得不償失。
“減肥藥也是藥,要停一停,平時多鍛煉一下,注意飲食,心情開朗一點,我給你開個方子。”唐鶴立道。
“謝謝醫(yī)生!還是你們中醫(yī)好,西醫(yī)的話,我只能掛婦科了……”中年大漢夸道。
唐鶴立不由得搖了搖頭。
紫草12g、丹參12g,夏枯草30g、魚腥草30g,牡蠣30g,乳香10g,甘草12g,浙貝母12g,枯葉15g,大青葉15g,適用于乳腺增生之證。
“回家用水煎一下,每日一劑,一劑吃兩次,20劑一個療程。”
“好的,謝謝!”
唐鶴立這邊看完了男患者,馮老那邊與一位患者交談,他顯得一籌莫展。
方濤又走過去看看。
“你給我針了三周,但是這個肩膀,向上伸的時候,還是酸痛。”
“回家要多抬臂,多運動,活絡筋骨。”
“醫(yī)生,我是個游泳教練,平時手臂一直在運動。你剛針灸之后,有點效果,但是過了兩三天,肩膀這塊,就又開始疼了。”男患者抱怨道。
對于實施針灸治療之后,患者手臂酸痛癥狀一直持續(xù),馮老陷入了沉思……
之前他是當作肩周炎來治的,現(xiàn)在效果不大,說明針扎的不對。
“你這個肩膀疼,是氣血瘀滯造成的。你坐下,我換幾個穴位,給你扎一下。”
“好,謝謝醫(yī)生。”
男患者脫掉衣服,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凳子上,馮老消毒取針,這一次換穴扎針。
方濤看到,馮老依次扎了患者背部的“大椎”穴,肩上的“肩井”穴,以及肩膀上的“肩峰”穴。
然后是扎了肘部的“曲池”穴,前臂背面,橈骨與尺骨凹陷處的“外關”穴,以及大拇指后側的“合谷”穴。
對于肩部酸痛,可以針灸的穴位很多,100個醫(yī)生,有100種不同的針法。
在方濤看來,中醫(yī)對酸痛等外部癥狀,辨證方面,有著明顯的短板。
一個人肌肉酸痛,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多,有肌肉,有神經(jīng),有筋膜,有肌腱,有韌帶等等。
西醫(yī)可以借助解剖學和影像,來確定病證,而對中醫(yī)來說,只能根據(jù)經(jīng)驗來判斷。
通常有兩個判斷方法,例如說肩膀疼,那么是外展疼,還是屈曲疼?是前面疼還是后面疼?是旋轉疼還是提拉疼?
此外,還可以通過疼痛的感覺,來判斷。
比如是酸脹,還是酸麻?是刺痛還是放射性疼?是陣痛還是持續(xù)的痛?
這些都需要通過中醫(yī)來判斷。
每個人的病理情況千差萬別,疼痛癥狀往往又是相互影響,方濤覺得,在某些方面,中醫(yī)辯證外科要難于內(nèi)科。
“方濤,早上時候陳主任來過了,看到你不在。他說讓你到了,去他辦公室一下。”唐鶴立說。
“哦?好的。”
方濤想起,可能是自己早上在公交車站救人,因此遲到了5分鐘。
陳仲謀是管理整個中醫(yī)科的,位高權重,方濤學的是中醫(yī),以后規(guī)培能不能順利,他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
于是,方濤急忙走出中醫(yī)科門診室,往邊上一個獨立辦公室走去。
“咚咚!”
“請進。”
“陳主任好,我是方濤,昨天來規(guī)培的……”方濤推門而入,恭恭敬敬道。
“好,小伙子,請坐!”
中醫(yī)科主任陳仲謀,主任醫(yī)師,第三醫(yī)藥大學碩導,中醫(yī)藥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理事,《中醫(yī)雜志》編委等多項頭銜。
他不是每天都來醫(yī)院,一周來兩天,上午或下午專家門診,其它時間處理醫(yī)院和科室行政事務,此外他還有教學和科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