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童貫分軍

宋國君臣想法很簡單。

在他們心目中,遼國已經被金國打得土崩瓦解,群龍無首。

只要童貫統帥15萬大軍一到,整個遼國就會不戰而降。

因此,童貫的北伐指導方針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只想憑嘴皮子就說服當時占據燕京、自立為遼朝皇帝的耶律淳投降。

首先童貫定下兩條策略,那就是招降和進攻。

我大宋中原大國,禮儀之邦,面對契丹夷狄自然是先禮后兵政策。

于是,大宋宣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童貫指揮麾下的15萬大軍,浩浩蕩蕩進抵高陽關路地界。

他先是在遼境地界張貼《招諭幽燕檄文》榜文,宣稱宋軍‘吊民伐罪’。

承諾‘獻燕京城者授節度使’,并派遣使者持道君皇帝趙佶手詔,試圖勸降耶律淳,許以‘裂土封王’。

“幽燕地區本是我大宋故土,自五代陷入契丹之手已近二百年。近來遼國君臣離心,內外變亂頻發——天祚帝尚未伏誅,耶律淳又篡位自立。可憐燕云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我河北河東宣撫使司謹遵徽宗皇帝圣旨,統率十五萬大軍已抵達邊境。此次興師只為吊民伐罪,旨在拯救黎庶而非肆意殺戮,望爾等盡早迷途知返:

歸降政策如下:

官員士紳:恢復原有官職品級,既往不咎;

普通百姓:返還田產房屋,安居樂業;

立功豪杰:

若能率部投誠或獻計破遼,授予高官厚祿,賞賜黃金絹帛;

獻一州一縣者,即任命為該州縣長官;

若有人獻燕京全城,無論軍民身份,直接封為節度使,賞賜銅錢十萬貫、宅邸一座!

特別承諾:

契丹及其他蕃族:與漢人同等對待,歸順后皆可享受安榮;

軍紀嚴明:已嚴令宋軍不得妄殺一人,違者軍法論處;

民生保障:

廢除契丹一切橫征暴斂;

宋軍糧草、車馬征用不由燕人承擔;

免除燕云地區兩年賦稅!

檄文結語:唯有背棄契丹,回歸大宋,方能永享太平。若執迷不悟,休怪王師無情!”

一旬過后。

結果,自然是差強人意。

宋軍上下徹底被打臉。

童貫臉面無光,區區遼國馬上就要亡國滅種了,竟然還是如此心高氣傲,遼國百姓還是該干嘛干嘛,對大宋國的招降政策反應平平。

遼軍就不用說了,遼宋對峙這上百年以來,打心底就沒瞧得起過宋國上下。

自從‘澶淵之盟’達成之后,遼國統治者就有意識地優待和同化燕云地區。

燕云地區漢人對契丹統治者的忠誠度都極高,直至事不可為才不得不各覓出路。

而幽燕之地百姓已經生活了上百年,生活富足,賦稅又低,何必投入你大宋的懷抱啊。

遼、宋已經和平了上百年,南北商賈走動,消息相互流通,誰不知道誰啊。

汴京繁華,宋國富甲!

可,這是誰的盛世啊?

反正和底層老百姓沒多少關系。

對外年年歲幣,對內重拳出擊。

莫不是要學那方臘、宋江創業不成?

道君皇帝想要羽化登仙,新法以來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百姓徭役頗重。

不過是借著新法的由頭,滿足個人私欲罷了。

不久前,童貫收到消息,他派遣使者持道君皇帝趙佶手詔,試圖勸降耶律淳,許以‘裂土封王’,而耶律淳的做法更絕,直接斬殺使者。

童貫遭到瘋狂打臉,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但是想到道君皇帝趙佶的交代,只得暫時壓下怒火。

既然招降不成那只有武力屈服了。

別看你耶律淳篡位登基為皇這么囂張,待落到我童貫手里,凈身完一同隨我進宮伺候道君陛下。

然而,童貫到了河北前線,河北的戰備情況卻讓他大開眼界。

他發現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

能用之兵百無一有,軍需物資要什么沒什么,其中軍糧充其量只有帳面上的一半。

總之,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沒有打仗了,依靠這樣的軍隊打仗,一旦打起來,恐怕要誤事。

此前童貫膨脹的自信心,瞬間跌落谷底。

畢竟帶兵20多年了,這種情況不容樂觀,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謹慎起來。

于此乎,童貫決定先給圣明的道君皇帝匯報一下情況吧。

雖說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但是,也要讓坐鎮汴京的道君皇帝知道詳情才是。

“臣遵奉圣上英明訓示,受命主持北方軍務,日夜殫精竭慮,深恐能力不足,有負圣上重托。臣私下認為收復燕云的大計,早在今年正月,女真攻克遼中京時,降將余睹就曾進言:“趁契丹全力抵御女真之機,我軍趁機進兵,收復燕云可事半功倍。錯失此良機,日后行動將倍加艱難。”

“臣奉旨北上,星夜兼程,于四月二十三日抵達高陽關(今河北高陽),著手整頓軍備,眼前所見,河朔駐軍驕橫懈怠(自澶淵之盟后,河北駐軍已近百年未經戰事):

士兵素質不懂陣法戰術,百人中難有一人堪用;

糧草雖號稱有存糧,但糙米難以食用,需現舂現篩,僅得半數可用,且多囤積在遠方,運輸極為困難;

武器嚴重短缺,雖從太原、大名、開德(今山西太原、河北大名、河南濮陽)調運了封存的裝備,但數量不足且多為老舊之物,連筑城工具與守城器械都一概缺失。

近期得知,易州軍民萬余人伸長脖子盼著宋軍,想獻城投降。

但因陜西西軍尚未抵達(西軍為宋軍精銳,因童貫調度遲緩未能及時北上),臣不敢貿然出兵接應,致使易州軍民再度生疑——易州史成等豪強本已暗中歸降,卻因我軍遲遲不至,恐生變故。”

童貫決定分軍,15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分為東、西兩路軍。

以雄州和廣信軍為東西路軍的防區。

以種師道統率東路兵,駐扎白溝。

王稟率領前軍,楊惟忠率領左軍,種師中率領右軍,王坪率領后軍,趙明、楊志率領選鋒軍。

種師道以都統制兼東路軍總指揮自領中軍。

辛興宗統率西路之兵,駐扎范村。

楊可世、王淵統率前軍,焦安節統率左軍,劉光國、冀景統率右軍,曲奇、王育統率后軍,吳子厚、劉光世統率選鋒軍,并聽劉延慶節制。

東路軍主力包括河北禁軍,大多是屯駐雄州多年的邊防軍,陜西蕃漢兵多是種師道西路軍分出的部分兵力,外加一部分地方廂軍,總計約 9萬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大理市| 嘉义市| 聊城市| 五常市| 蒙城县| 南通市| 垫江县| 商水县| 重庆市| 彭山县| 崇明县| 伊宁市| 雅安市| 延川县| 石泉县| 凉城县| 老河口市| 吉首市| 曲水县| 岳阳县| 随州市| 通许县| 兴安盟| 金华市| 大连市| 浦城县| 会宁县| 迭部县| 巨野县| 黄石市| 辽阳县| 克拉玛依市| 江达县| 临洮县| 汕头市| 寿光市| 龙南县| 芜湖市| 青州市|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