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區區宋軍,土雞瓦犬!
- 從代遼開始到天可汗
- 清水魚魚
- 2692字
- 2025-04-17 08:00:00
耶律大石按劍怒笑:“宋人背盟!當年澶淵之盟我大遼讓他百年太平,如今竟敢趁火打劫!”
“幽燕百姓久受我大遼恩惠,如今燕京戶口三十萬,若陛下下詔‘‘免賦五年’,或可募得兵卒三萬余……”
皇室大臣耶律不也甩袖高呼:“宋國背信棄義,我大遼當傾國中兵力,與宋人決一死戰!”
見到耶律淳激動不已,遼軍將領紛紛怒斥,金兵如狼似虎是說不準,和宋國咱們可打了一百多年交道了,他們是啥水準您能不清楚?
根本不夠幾刀砍的,您瞧好了!
但也有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宋遼百姓厭戰百年!”
李處溫捧起《澶淵之盟》抄本,手指劃過“共遵成約,虔守歡盟”八字:‘若開邊釁,必定尸骸遍野。’
參知政事左企弓跪倒叩首:“陛下三思!我大遼五京已失其三,燕京守軍不過三萬余,如何敵十五萬宋軍?”
又有契丹皇室耶律寧朗聲道:“漢人反復無常,陛下不可信也!”
隨著蕭干、耶律大石兩位實權派大佬開口,頃刻間百官被激活了血脈,紛紛獻言獻策。
元和殿內如同菜市場一般,亂作一團。
耶律淳盯著殿上爭相踴躍的百官,忽然劇烈咳嗽,手帕染上血跡——他比誰都清楚,他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咔嚓——
耶律淳重重將名貴花瓶摔倒在臺階上,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夠了!”耶律淳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宋瓷筆洗里的墨汁飛濺如血。
他按住絞痛的胸口,龍紋金瘡藥從袖中滑落——這是漢人御醫昨夜剛換的新藥。
“此刻不是論是非之時!”
耶律淳雖然當了皇帝,底氣終究還是不足,他始終認為自己僭越大位,當初沒分家的時候,尚且被金兵追得雞飛狗跳,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如今要兵沒兵,要錢沒錢,還打個什么仗?
南朝宋國不懷好意,盯著幽燕之地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剛即位就派人與金軍和談。
可是金國人哪里肯理會,別說和談了,那意思就是,你遼國就算想無條件投降人家也得考慮考慮。
金軍統帥完顏杲倒是給他回了封信,大致意思是:‘閣下好像是……遼國的元帥吧……什么?皇帝?沒聽說過。前幾天閣下接受皇帝的重托防守南京,最后卻放了人家鴿子,瞧瞧這多令人寒心哪,如今您這位都元帥直接僭越稱帝,有您做榜樣,還能指望誰替您拼命呢?我們的政策是納降從寬,抗拒從嚴。俺手頭事多,言盡于此,閣下請自覺吧。’
耶律淳收到回信,氣得臉都青了,金國一點面子都不給也就算了,還回封信跟朕說些有的沒的。
好,算你狠,咱們走著瞧!
耶律淳滿心不服氣,這頭跟金國人講和,碰了個鼻青臉腫。
沒想到南朝也上趕著來了,分明就像是約好的。
如今南朝揚言‘吊民伐罪,復漢家故地’。”要他納降獻土給封個節度使,他是眼前一黑,一口氣差點沒喘上來。
宋、金成心和朕過不去啊這,他本來就身體不好,朕眼看著就要駕崩了。
如今被趕鴨子上架,該面對還是要面對,念及于此,耶律淳目掃群臣,沉聲道:“可遣使宋國,著我大遼悉免其歷年歲幣,且北面稱臣。”
語畢,殿中群臣愕眙相視,竟無敢異議者。
耶律淳撫御案接著道:“宋國欲復幽燕舊疆,然朕豈懼哉?都監張令徽嘗言,涿州乃燕京咽喉,豈容有失?著都統蕭干率麾下溪族四軍,星夜馳援涿州!”
“末將領命!”蕭干沉聲應道。
這時,一旁耶律大石大急,立刻越眾而出,道:“陛下,末將身為興軍節度使,至此大遼危亡之際,豈能作壁上觀?請允許末將率麾下勇士一同馳援涿州。”
耶律淳沉吟稍許,沉聲道:“準!”
一場轟轟烈烈的吵鬧中,以耶律淳怒吼,一錘定音。
至此危亡之際,誰也沒提張令徽私自募兵一事。
此時的他,正坐鎮涿州官署,緊緊盯著墻上堪輿圖,確切地說,是在模擬宋軍北伐路線。
雖然以他過目不忘的本領,此圖早已印入腦海,但是,面對宋國15萬大軍,任誰也不能泰然處之。
此時,堂外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耶律合魯快步進入,朗聲道:“都監,兩千新募步卒已移交給郭藥師將軍,斡里太率領百名騎兵勇士協助。”
“都監,郭將軍回復,會按照您的要求堅守易州,若是事不可為,會盡可能保存實力,退守涿州合兵一處。”
張令徽微微頷首。
此前他讓甄五臣和劉舜仁于涿州下轄四縣募兵,剛開始僅僅募兵三千左右,無奈之下,他只好提高糧餉待遇,隨后又募兵三千。
僅僅訓練不過半月,便從商賈口中得知,宋國盡起15萬精兵,分東西兩路北上。
隨后他將此消息散發,百姓得知宋國寇邊,又募兵兩千,隨后便將此兩千讓合魯交予郭藥師,順便告知其堅守易州。
記憶中這位郭藥師,可是不遜色呂布的三姓家奴,個中原因他也不甚清楚,只得痛罵一聲春秋筆法,對于某些人物含糊其詞。
最后堅定將兩千兵卒,以及一百騎兵交予郭藥師調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根據原身記憶,大家都是出身怨軍,即便有時作出某些決定,也是無奈之舉。
小人物根本無力決定自己命運。
此時此刻,更應該守望相助,而不是相互猜忌。
“合魯,我等面對十數倍敵軍攻城,你害怕嗎?”張令徽轉身,目光精湛,看向對方。
“嘿......”耶律合魯嗤笑一聲,蔑視道:“都監您也太看得起宋軍了,即便沒有遼、宋澶淵之盟,這上百年里宋軍面對我大遼何曾勝過?”
“區區宋軍,土雞瓦犬!”
“好,若我大遼勇士,皆有合魯志氣,區區十數萬大軍也不過是土雞瓦犬!”張令徽撫掌大笑。
見到耶律合魯志得意滿,張令徽沒多說什么。
至此生死存亡之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事,他還干不出來。
這一百多年時間里,雖然宋軍表現差強人意,但面對遼國絕非沒有勝過。
頂多是勝少敗多罷了。
郭藥師麾下原本有兩千精兵,加上兩千新招募兵卒,以及易州原本守將,不足五千兵力,需要面對十倍敵軍。
對于宋軍北伐兵力,他可是記得足足有十幾萬。
結合斥候以及商賈情報,宋兵會分東西兩路進攻。
涿州主攻,易州配合!
至此時刻,張令徽心中暗嘆:“歷史會再重演嗎?”
宋國,宣和四年四月下旬。
宋徽宗命童貫以河北河東宣撫使勒兵十五萬巡邊,同時任命保靜軍節度使種師道為都統制。
(都統制是北宋后期,為了統一指揮出征的各路大軍而設置的帶有臨時性質的武官職務,征戰結束即撤銷,相當于我們的戰役總指揮一職)。
武泰軍承宣使王稟、華州觀察使楊可世為之副。
五月,宋徽宗又任命蔡攸為副使,與童貫共領大軍,實際上是充當監軍的角色。
這個蔡莜一貫好色,被童貫摸透了脾氣,在童貫給他安排的迷魂湯里,呆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而北伐統帥童貫、蔡攸出征之前,趙佶志得意滿地告訴兩人:
“如燕人悅而取之,因復舊疆土,上也;耶律淳納款稱藩,次也;燕人未服按兵巡邊,下也。”
儼然一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勝券在握的樣子。
上行下效。
親信臣子童貫和蔡攸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蔡攸肆言無忌,公開向趙佶索要一名宮中美女作為收復燕京之后回朝的賞賜。
贏就要贏的漂漂亮亮的。
從趙佶到童貫,乃至宋軍上下從來沒有想過,面對快要亡國的遼國殘兵敗將,我大宋會輸掉這場戰爭。
道君皇帝趙佶好大喜功,童貫自然要極力滿足君上要求。
不然,史書該如何記載我大宋在宣和四年贏得這場滅國之戰,收復舊疆的戰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