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墓志所見唐人姓氏和姓氏人口數量

——對《新編唐代墓志所在總合目錄》的初步統計

胡耀飛 謝宇榮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目前唐史研究的每一步進展,大抵都離不開新出墓志的推動,故而學者對新墓志趨之若鶩。不過,隨著墓志出土數量的日漸增長,以及將來出土墓志數量日趨下降的可能性,在利用單個墓志進行史學分析之外,有必要開始從整體上處理現有墓志數據。對此,近二十年來,氣賀澤保規先生主編的幾種《唐代墓志所在總合目錄》系列,即首先從目錄方面展開了整理工作。[76]這一系列目錄不僅便利學者利用此書對單篇墓志進行索引,更有助于從整體上分析有唐一代所有出土墓志的時空分布特征。本文即試圖在新出版《新編唐代墓志所在總合目錄》(以下簡稱“《新編目錄》”)的基礎上,對所收錄墓志的姓氏信息進行初步的統計,以備日后進一步討論墓志所見唐代的姓氏和家族。

在此之前,筆者先就氣賀澤保規先生主編的《新編唐代墓志所在總合目錄》本身內容進行簡單的概括。首先,該書基本延續了此前三編的整理方法,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兩點:一是對于截至2015年出土的所有具備明確年號紀年的11845件墓志、無年號紀年的197件墓志和其余481件唐代志蓋按照葬時重新進行編號,共計12523件,比2009年版截至2008年的8737件多出近1/2;二是對于墓志所見載的比2009年版來源更加廣泛的各種墓志錄文、拓片匯編,重新進行歸類和編排,整理出“收載資料集·報告集分屬一覽表”,以便讀者查找原件。其次,該書延續了此前的姓名索引方法,按姓名首字筆畫對所有志主(及其妻)的名字(及其妻姓氏或姓名)進行整理,制作“墓志名索引”,以備查閱。對于本文來說,之所以利用《新編目錄》,首先是考慮其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時性,其次是“墓志名索引”的便利性。

對于唐代墓志所見姓氏信息的統計,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整個唐代的姓氏數量統計,這在墓志材料大量出現之前,可以利用正史、筆記、文集和其他各種史料。在墓志材料出現之后,則提供了更加直接且全面的統計樣本。即便墓志本身的制作有其一定的階層性,并非所有階層的唐人都能擁有墓志。但對于姓氏分布而言,同一姓氏內部本身有不同的階層,如果樣本增多,則其涵蓋的姓氏范圍也會增加。二是整個唐代姓氏人口的統計,即對擁有某一姓氏的基本人數的統計。這一統計可以從志主層面進行簡單的統計,也可以從志文所見所有人物姓氏的層面進行更加復雜的統計。在這一統計基礎上,結合對姓氏的統計,即可得到唐代大部分姓氏的人口比例?;谶@兩個層面,本文即以《新編目錄》所載姓氏為統計對象,對這兩個層面的信息予以揭示。

首先,在“墓志名索引”中,若刨除最后的“姓不詳”(76件)、“殘墓志”(20件)兩項,可以得到從“一畫”至“二十九畫”在內的所有首字,共計512字。其中,有些首字并非姓氏,需要予以剔除。有些首字包含不止一個姓,即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首字相同的復姓。明了這兩點,即可將“墓志名索引”所見首字整理為表1:

表1《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所見首字統計

① 此“”字,即“法”字隸書寫法之一,見《法如禪師形狀》原碑拓片。承蒙黃日初博士惠示,謹此致謝!不過此處依然按《新編目錄》與“法”字分列。

表1《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所見首字統計續一

① 此“”字,來自志蓋拓片,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19冊,第131頁。其拓片作“”,故宮博物院熊長云博士釋讀為“席”,可從,謹此致謝!不過此處依然按《新編目錄》列入。

②《新編目錄》釋錄為“陵(凌)”,即同一筆畫中出現的“凌”,此表暫從《新編目錄》分列。

表1《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所見首字統計續二

說明:1.表中姓氏欄,加括號者,為《新編目錄》所見姓名首字的姓氏全寫,如“乙(乙弗、乙速)”指代“乙弗”“乙速”兩個姓氏;2.若括號中有加號,則為《新編目錄》所見姓名首字即姓氏之一,另加以該字為首字之復姓,如“萬(+萬俟)”指代“萬”“萬俟”兩個姓氏;3.表中非姓氏欄,不包括在姓氏欄中已經出現過的首字;4.表中筆畫為繁體字筆畫,部分簡體與繁體為不同姓氏,且易混淆者,保留繁體字形;5.表中加引號的姓氏屬于誤判。

表1基本反映了有唐一代,包括傳世文獻中的墓志和出土的墓志,所出現的志主姓氏情況:一畫(2)、二畫(3)、三畫(10)、四畫(16)、五畫(22)、六畫(22)、七畫(29)、八畫(40)、九畫(37)、十畫(57)、十一畫(45)、十二畫(45)、十三畫(20)、十四畫(20)、十五畫(16)、十六畫(20)、十七畫(14)、十八畫(11)、十九畫(11)、二十畫(5)、二十一畫(2)、二十二畫(2)、二十九畫(1),共計450個。

需要指出的是,在姓氏中,有些姓氏屬于誤判,表1中通過加引號予以區分。如三畫中的“萬”氏,屬于《新編目錄》第3144號所謂“萬師及妻陳氏墓志”,然據墓志原文,實為“萬俟府君(師)”。[77]又如五畫中的“且”氏,屬于《新編目錄》第11040號和第11041號重復出現的“且詮墓志”,但筆者已經指出“且”為“荀”之誤,屬潁川荀氏。[78]又如同為五畫的“正”氏,其實這方《新編目錄》第1451號所謂“正延及妻爨氏墓志”,實際為“王延”,屬太原祁縣王氏。[79]又如十三畫的“睦”,屬于《新編目錄》第7842號所謂“睦述墓志”,而查核所引《全唐文新編》卷五二○所載梁肅文章,實為《睦王墓志銘》,屬唐朝宗室,唐代宗之子。[80]又如十九畫的“懷”,屬于《新編目錄》第374號所謂“懷浚墓志”,但據墓志原文,實際上墓主姓裴名懷浚。[81]另有一例完全出于唐人自造,如已經被學界認定并無其人的司馬遷侍妾隨清娛,《新編目錄》甚至依然作為唐人墓志列為第556號。[82]

在非姓氏中,一種情況是“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婕妤三品”等亡宮,或直接為“宮人”(+某品或+某氏)、“亡宮”“勃逆宮人”等,一種情況是僧人法號首字,或“僧”“亡尼”“尼”“法師”“律師”“佛堂”等。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情況,比如胡族首領的胡名,《新編目錄》第6345號“諾思計墓志”、第4694號“默啜可汗”等即是;又或者是地名,《新編目錄》第5143號“商州別駕”、第12444號“濟南某公”等即是。

以上幾種情況,需要充分考慮進去。不過,表1作為對該書整理成果的梳理,對于誤判的姓氏依然納入表中。雖然被誤判的姓氏,并不一定就不存在這樣的姓氏,但至少在出土墓志中尚未得見。因此,在下文中,筆者將把誤判的姓氏予以剔除或歸并。至于包括僧尼在內的非姓氏內容,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筆者無法將《新編目錄》所涉及的所有僧尼俗姓全部找到,故而只能全部不予考慮,是為所憾。

另外需要加入討論的是志主配偶(還有母親等其他家人)的姓氏,以及其他情況下出現的姓氏,這部分內容為附屬于按墓志名首字排列的姓名信息,故而無法從索引中直接予以呈現。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取決于原墓志題名的書寫格式,二是因為《新編目錄》編者對墓志信息的提取。因此,筆者只能手動整理“墓志名索引”中所直接標示的志主配偶(還有母親等其他家人)姓氏以及其他情況的姓氏。這些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墓志名索引”中對墓志題名的定名,大部分是夫妻合志且以夫姓在前,但也有少部分是妻子墓志而以丈夫姓名在前,或母親墓志而以兒子姓名在前,女兒墓志而以父親姓名在前。后三種情況,本文基于古代男尊女卑的歷史常態,與前一種情況同等對待。當然,其中女兒墓志而以父親姓名在前者,鑒于所有墓志或多或少都要記載父祖姓名,以及遺傳學上男性 Y染色體更便于追蹤祖先起源[83],故而本文不予單獨說明。另外則是女子墓志而以丈夫姓名附見,比如四畫中第6202號墓志名“王芳媚(睿宗妃)墓志”,其睿宗(李姓)即為附見姓名。

第二,“墓志名索引”中以“非姓氏”用字作為首字入列的墓志名中,也有在首字之后出現姓氏的情況,包括兩類:一是如三畫中第2710號“亡宮三品婕妤金氏墓志”,這是并未將志主姓氏前置的情況,本文將納入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對志主姓氏的整體統計之中;二是如十一畫中第5143號“商州別駕妻刀氏墓志”,這是夫婦中前置的男性姓氏不詳,而以官職代替的情況,本文將納入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的統計中。

第三,“墓志名索引”中“姓不詳”部分中也有男性志主姓氏不詳的配偶姓氏,也單獨整理,納入表2予以討論。

第四,對于改姓的情況,本文遵從“從死不從生”原則,以入葬時的姓氏為收錄標準,比如《新編目錄》第10519號墓志所載夏氏夫人,“本姓湛氏”,因為避唐穆宗李湛之諱而“奉詔改為夏氏”[84],這里就僅記錄夏氏,而不統計湛氏,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志主姓氏,以避免更加復雜的整理。

綜合這幾類姓氏,本文稱之為“附見姓氏”,并根據性質加以統計,整理為表2。此外,也有《新編目錄》誤判的所謂姓名,如第7046號“楊光及妻德允彰墓志”,據墓志原文,其妻姓名不詳,“德允彰”三字來自描述其妻品德的文字“婦德允彰”,不當為其姓名。類此,皆不予統計。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姓氏本身在古代男性可傳給自己后代而女性不可傳給自己后代的直系傳承,以及大部分墓志都必然會溯及父系的普遍性,本文所統計的姓氏人口,大致以同一姓氏的一兩代人為基本單位。比如一方男性墓志,附見其妻(或母親等旁系親屬),則計兩個姓氏人口;若一方女性墓志,附見其父親,則計一個姓氏人口。由此,表3所統計的人口并非墓志所見該姓氏的真實人口數,而是父子(女)兩代為單位的姓氏人口數,本文稱之為“姓氏人口”。

總之,根據表1、表2,即可以得到《新編目錄》所見姓氏數量及“姓氏人口”信息,可整理為表3。經統計,《新編目錄》所見唐人姓氏共計450個[85],姓氏人口共計16666人。相比于閆廷亮根據傳世文獻和墓志所統計而得的670個姓氏和41950人,雖然數量較少,但也已經足夠具有代表性。[86]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

③ 其中包括第7185號“元瓌及妻新平縣主墓志”,既曰新平縣主,當為李唐宗室女。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一

① 其中第6709號“尹中庸妻李琰墓志”和第6769號“尹中庸及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10914號“王公晟妻張氏墓志”和第11209號“王公晟及妻張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此“爨”姓來自第1451號,《新編目錄》誤置于五畫“正”字下。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

① 其中第6408號“史瓘及妻薛氏墓志”和第6251號“史瓘妻薛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4060號“白知新妻鄭叔墓志”和第5741號“白知新及妻鄭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三

① 其中第8947號“安玉及妻劉氏墓志”和第8613號“安玉妻劉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5742號“江自求及妻王氏墓志”和第5743號“江自球妻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四

① 其中第7899號“吳士平妻李氏墓志”和第8524號“吳士平及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此處“鐘(鍾)”源自第566號“宋舉及妻裴氏鐘(鐘)氏墓志”,據墓志原文,實為“鐘(鍾)氏”,故改之。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五

① 其中包括第3759號“安國相王李旦妻唐氏墓”,《新編目錄》歸入“安”字下,今移置于此。

② 其中包括第398號“趙王內人張氏墓志”,《新編目錄》歸入“趙”字下,今移置于此。

③ 其中第7941號“李周南妻崔氏墓志”和第8306號“李周南及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有第2346號“李詔及妻□(崔?)氏墓志”,《新編目錄》未定。查墓志原文,謂李詔“夫人清河東武城人也”,可確認為清河崔氏,故計入。參見《大□合州□明縣丞李君(詔)墓志》,《全唐文補遺》第五輯,第191頁。

④ 其中第6592號“李復及妻王氏墓志”和第6394號“李復妻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包括第7588號“曹王妃鄭氏墓志”,《新編目錄》歸入“曹”字下,今移置于此。

⑥ 其中第11623號“李杼妻盧氏墓志”和第11658號“李杼妻盧氏合葬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⑦ 其中第4661號“李元雄妻元氏墓志”和第5112號“李元雄及妻元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⑧ 其中第10997號“李朋及妻楊氏墓志”和第10998號“李朋妻楊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⑨ 其中第7460號“李濤及妻獨孤氏墓志”和第7432號“李濤妻獨孤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⑩ 此處“扶余”源自《唐嗣虢王李邕墓》,然《新編目錄》著錄為“李邕妃夫余氏墓志”,今改正之。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六

① 其中第9118號“李瞻及妻蕭氏墓志”和第8652號“李瞻妻蕭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七

① 其中第10602號“周玙及妻劉氏墓志”和第9581號“周玙妻劉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八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九

① 其中第2164號“柳子陽妻皇甫氏墓志”和第2345號“柳子陽及妻皇甫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3389號“柳行滿妻劉媚乙弗玉墓志”、第3390號“柳行滿妻乙弗玉墓志”和第3391號“柳行滿妻劉媚墓志”為一夫二妻三志,故計數為二,“乙弗”“劉”各一。

③ 其中第8204號“柳均及妻李氏靈表”和第7784號“柳均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有第7677號“柳均妻李氏墓志”,俟查。

④ 其中“契苾”源自第7456號,《新編目錄》誤作“段承宗及妻契必氏墓志”,今據拓片正之,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27冊,第174頁。

⑤ 其中第9518號“皇甫弘及妻崔氏墓志”和第9310號“皇甫弘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一

① 其中第11384號“苗紳及妻庾氏墓志”和第10939號“苗紳妻庾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黃”源自第5251號,《新編目錄》作“苗善物及妻徐(黃)氏墓志”,據墓志原文,當即黃氏,故去“徐”字。見苗延嗣《唐故泗州司馬叔苗善物墓志銘并序》,《全唐文補遺》第一輯,第129頁。

③ 其中第902號“唐河上妻元萬子墓志”和第2151號“唐河上及妻元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4315號“孫承嗣妻高氏墓志”和第5495號“孫承嗣及妻高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二

① 其中第10622號“孫瑝及妻李氏墓志”和第11297號“孫瑝及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根據《新編目錄》體例,第10622號應作“孫瑝妻李氏墓志”。此外,《新編目錄》誤將李氏歸于孫瑝的時間大中十年(846)誤作李氏去世的時間,實際去世時間為咸通十一年(870)。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三

① 其中第9291號“韋儆及妻王氏墓志”和第9290號“韋儆妻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8937號“韋楚相妻崔氏墓志”和第9135號“韋楚相及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4386號“韋頊及妻裴覺墓志”和第3905號“韋頊妻裴覺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8321號“韋孟明妻元氏墓志”和第8481號“韋孟明及妻元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第4206號“韋紀及妻長孫氏墓志”和第4010號“韋紀妻長孫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⑥ 此“柏”源自第10574號,《新編目錄》誤作“韋挺妻栢苕墓志”,今據墓志原文正之。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四

① 其中第9913號“馬恒妻郝氏二妻墓志”,據墓志原文,當為先后二夫人皆郝氏,故計數為二。參見《唐貝州永濟縣故馬公郝氏二夫人墓志銘并序》,《唐代墓志匯編》開成○五三,第2208頁。

② 其中第5367號墓志,《新編目錄》誤作“馬專及妻揚氏墓志”,而據墓志原文,其為漢太尉之后,“恒農楊財之女”,當為楊氏,故正之。參見《大唐扶風馬府君墓志銘并序》,《唐代墓志匯編續集》開元一一九,第535頁。

③ 其中第6612號“高慈及妻盧氏墓志”和第6622號“高慈妻盧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五

① 其中第9490號“崔從妻李春墓志”和第9803號“崔從妻李春改祔墓志”為同一人,故計數為一。又有第11432號“崔璘及妻李氏墓志”和第11475號“崔璘及妻李氏改葬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10989號“崔行規妻鄭娟墓志”和第11137號“崔行規及妻鄭娟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4572號“崔皚妻王媛墓志”和第7449號“崔皚妻王媛改葬墓志”為同一人,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5610號“崔茂宗妻賈氏墓志”和第5861號“崔茂宗及妻賈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第5444號,《新編目錄》誤作“張文珪及妻揚氏墓志”,今據北圖拓片改正之,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23冊,第154頁。

⑥ 其中第10247號“張鋒及妻史氏墓志”、第10160號“張鋒妻史氏墓志”和第10162號“張鋒妻史氏地券”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六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七

① 其中第3365號“許樞及妻王氏墓志”和第3239號“許樞妻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7719號“郭湜及妻李氏墓志”和第7197號“郭湜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7942號“郭晞及妻長孫璀墓志”和第7877號“郭晞妻長孫璀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八

① 其中第9638號“陸亙及妻侯氏墓志”和第9098號“陸亙妻侯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十九

① 其中第7658號“程懷憲妻崔氏墓志”和第7768號“程懷憲及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4827號“程歸及妻秦氏墓志”和第4975號“程歸及妻秦氏賈氏墓志”為一夫二妻二志,故二秦氏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7980號“陽濟及妻劉氏墓志”和第7563號“陽濟妻劉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

① 其中第9875號“馮殖(塤?)及妻吳惎墓志”和第9723號“馮殖(塤?)妻吳惎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604號“楊守澹妻獨孤法王墓志”和第1293號“楊守澹及妻獨孤法王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有第4296號“楊執一妻獨孤開墓志”和第4949號“楊執一及妻獨孤開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11328號“楊收及妻韋東真墓志”和第11329號“楊收妻韋東真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8303號“楊志廉妻劉氏墓志”和第8422號“楊志廉及妻劉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有第1393號“楊康及妻劉氏墓志”和第781號“楊康妻劉妙姜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第8887號“楊寧及妻長孫氏墓志”和第8315號“楊寧妻長孫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二

① 其中第7077號“裴虬妻崔氏墓志”、第7696號“裴虬妻崔氏改葬墓志”和第7695號“裴虬及前妻崔氏后妻薛氏墓志”為一夫二妻三志,故其崔氏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8750號“劉密(積)妻崔氏墓志”和第9527號“劉密及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此外,“積”字為《新編目錄》誤將墓志原文“劉公名密”后“積襲衣冠”之“積”誤認為其名,當刪。

③ 其中第10887號“劉干及妻王氏墓志”和第10660號“劉干妻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9389號“劉騽及妻張氏墓志”和第9251號“劉騽妻張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三

① 此“秦”源自第3071號,《新編目錄》誤作“劉基及妻泰氏墓志”,據墓志拓片,原文為“夫人秦穆公孫女”,不知何解,姑且系作“秦”姓。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四

① 其中第9149號“鄭高及妻崔氏墓志”和第8413號“鄭高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9711號“鄭易及妻盧氏墓志”和第7934號“鄭易妻盧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第6516號“鄭琇及妻盧氏墓志”和第5044號“鄭琇妻盧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3533號“獨孤思敬妻元氏墓志”和第3950號“獨孤思敬及妻元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6141號“盧之翰妻韋氏墓志”和第7988號“盧之翰及妻韋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第10679號“盧宏及妻崔氏墓志”和第10804號“盧宏及妻崔氏改葬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第10827號“盧緘及妻崔氏墓志”和第10642號“盧緘妻崔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

⑥ 其中第9156號“盧沐及妻鄭氏墓志”和第9145號“盧沐妻鄭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又第10481號“盧知宗妻鄭子章墓志”和第11367號“盧知宗及前妻鄭子章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又第11276號“盧軺及妻鄭氏墓志”和第10689號“盧軺妻鄭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又第10230號“盧載及妻鄭氏墓志”和第8509號“盧載妻鄭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五

① 其中第10126號“盧繪及妻李氏墓志”和第9933號“盧繪妻李氏墓志及墓表”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第10902號“盧榮及妻劉氏墓志”和第11157號“盧榮妻劉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③ 其中第7777號“盧克乂妻裴范墓志”和第8037號“盧克乂及妻裴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④ 其中第8165號“盧涀及妻蔣無盡燈墓志”和第7791號“盧涀妻蔣無盡燈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⑤ 其中第9000號“薛巽及妻崔氏墓志”和第8870號“薛巽妻崔媛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⑥ 此“盧”源自第5622號,《新編目錄》誤作“薛君妻優盧未曾有塔銘”,據拓片,此人為“優婆夷,諱未曾有,俗姓盧氏”,今改正之。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六

① 其中第7306號“蕭遇妻盧氏墓志”和第9682號“蕭遇妻盧夫人墓志”為同一人,故計數為一。又第3105號“蕭寡尤妻盧婉墓志”和第4921號“蕭寡尤及妻盧婉墓志”為同一對夫婦,亦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七

① 其中第10001號“嚴愈及妻李氏墓志”和第9637號“嚴愈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表2《新編目錄》“墓志名索引”附見姓氏統計續二十八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

① 其中第8881號“權皋及妻李氏靈表”和第7762號“權皋妻李氏墓志”為同一對夫婦,故計數為一。

② 其中包括第3144號“萬師及妻陳氏墓志”,“萬師”即萬俟師。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一

① 其中包括第1306號“張君墓志”。

② 其中包括第6721號“孫欽墓志”,待考。又包括第1451號“正(王)延及妻爨氏墓志”。

③ 包括夾雜在“四畫”支姓里面的第4528號“史諾匹延墓志”,此人當屬史姓粟特人。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二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三

① 其中包括第155號“太安宮嬪楊氏墓志”。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四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五

① 其中包括第374號“懷浚墓志”。

② 其中包括第8289號“惠妃趙氏墓志”。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六

① 此姓來自第58號“哥舒季通葬馬銘”,雖非人物墓志,亦能反映馬主人姓氏,故列入。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七

表3《新編目錄》所見姓氏及姓氏人口統計續八

① 其中包括第11040號“且詮墓志”、第11041號“且詮墓志”,一人兩志,計數為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塔城市| 章丘市| 卢湾区| 依安县| 七台河市| 昂仁县| 广丰县| 泗阳县| 赤壁市| 永康市| 登封市| 永顺县| 伊金霍洛旗| 尤溪县| 竹北市| 无棣县| 三台县| 丹寨县| 玉溪市| 太仆寺旗| 玛沁县| 论坛| 苗栗县| 南宫市| 门头沟区| 贵定县| 扎兰屯市| 定结县| 同仁县| 肥东县| 崇文区| 太仆寺旗| 达日县| 特克斯县| 辽源市| 巴彦淖尔市| 政和县| 泗阳县| 华宁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