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撲朔迷離的芒種日

  • 紅樓密碼
  • 洪思
  • 4829字
  • 2025-04-08 08:15:07

《紅樓夢》中有一個最為詭異的日子,第二十七回出現的: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

第一個詭異處是介紹這個日子過于隆重,不僅出現了日期、節氣,還具體到交節時間。還專門為這個日子編造了一段民俗:

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脂批點評道:“無論事之有無,看去有理”,可見所謂“尚古風俗”其實是作者杜撰。說“芒種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卸,花神退位”也頗奇怪,芒種距立夏已經過去三十天,何言“便是夏日”?入夏之后,才是芙蓉、榴花、薔薇等盛開之時,何言“眾花皆卸”?

《紅樓夢》的奇怪閑筆,必然埋藏著重要信息。

第二個詭異處是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太多。

黛玉葬花這個全書最重要的情節發生在這一天,寶釵撲蝶的名場面也在這一天。

馮紫英請客、紅玉投靠鳳姐、元妃派人送來端午節禮并吩咐到清虛觀打醮都在這一天,除此外還有一大堆拉拉雜雜的小事。

這一天的事情實實在在寫了兩回書,而且之前之后的兩回中又都提及這一天:

第二十六回中,薛蟠說這一天是他的生日,第二十九回賈府去打醮,張道士再次提起:

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誕,人也來得少,東西也很干凈,我說請哥兒來逛逛,怎么說不在家?

這里就涉及到第三個詭異處:這一天涉及到了兩個人的生日,一個是薛蟠,一個是“遮天大王”,但是紅學家們翻遍丹經道藏、方志俗典,都找不著“遮天大王”這路神仙。“遮天大王”這個莫名奇妙的閑筆又有什么啞謎?

這一天最詭異之處是作者竟給出了兩個日期!

第二十六回薛蟠說:“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又問寶玉“明兒你送我什么?”,但從故事的時間線來看,這個“明兒”分明就是詭異的四月二十六日!

當然,“明兒”也可以解讀為“過幾天”,芒種日一大段熱鬧情節過后,第二十九回確也簡單提到“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里擺酒唱戲”,但寶玉和黛玉嘔了氣,心情不好,一句“那里還有心腸去看戲,因而推病不去”就把前面隆重埋下的伏筆輕輕帶過了。

作者是有意用“明兒”這個詞的歧義,將“五月初三”和“芒種”聯系在一起。

這里無數奇怪的線索、閑筆,無非是想提醒讀者: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這個日期大有考證。書中雖自言“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而脂批卻點評道:“據余說,卻大有考證”,那么就讓我們認真考證一下“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這個神秘的日期。

我們的考證不妨建立在幾個前提上:

1.考察的年份范圍設定在崇禎元年(1628)到康熙三年(1664)

崇禎登基時政局還算穩定,所以從崇禎元年開始考察。前面我們論述過,1664年是小說設定的大觀園群芳在北邙山會齊了,往太虛幻境銷號的時間,也就作為我們考察時間的下限。

2.“芒種”影射的年份應該有標志性的重大事件發生。

在《冬至與賈天祥》一節中,我們看到作者用節氣與日期結合的技巧確定了唯一的年份,用時間線索指向洪承疇投降的烏龍事件,這里的“芒種”應該也用了類似技巧。

3.我們以清代《御定萬年歷》作為考察依據。

明清兩代的歷法不同,明代用的“大統歷”,清代用的“時憲歷”,這個問題有點復雜,為了不影響閱讀,我放到后面的附文中討論。

翻遍《御定萬年歷》,只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符合“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這個條件,已經超出我們的考察范圍。這個詭異的芒種日還另外一個日期:五月三日。我們同樣找不到符合“五月三日未時交芒種”的年份。

其實找不到符合條件的年份也正常,如果一查歷書就把這個年份對應上了,豈不很容易暴露創作意圖?那么我們退而求其次,不要求三個條件同時滿足,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或者五月三日交芒種,或者未時交芒種。

查《御定萬年歷》1628-1664年間有如下結果:

1.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

1630年(崇禎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時芒種

1649年(順治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戌時芒種

其中1630年發生了一件頗有影響的事情: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1649年有幾個南明極重要人物亡故:堵胤錫病亡、何騰蛟殉國、忠貞營將領李錦病亡,反正的姜瓖、金聲桓、王得仁和李成棟等人殉國。何騰蛟殉國同時發生了“湘潭之屠”,湘潭全城二十萬人被屠戮殆盡;姜瓖殉國同時發生了“大同之屠”,大同、朔州、渾源三城屠戮一空;金聲桓、王得仁殉國同時的,有“南昌之屠”,二十萬人被殺……

2.五月三日交芒種

1636年(崇禎九年)五月三日申時芒種

1655年(順治十二年)五月三日卯時芒種

其中1636年發生了一件標志性事件: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655年無特別值得一提的事件。

3.未時交芒種

1644年(順治元年)五月一日未時芒種

1648年(順治五年)閏四月十五日未時芒種

1652年(順治九年)四月二十九日未時芒種

1660年(順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未時芒種

其中1644年是最為重要一年:崇禎自縊,明朝滅亡。相較這個重要年份,其他年份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于是我們似乎找到了《紅樓夢》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大清立國那年的芒種是五月三日,“五月三日芒種”這一天是薛蟠的生日,薛家影射滿清。這一天又是”遮天大王”生日,從字面分析,天被遮住說明暗無天日,“遮天大王”就是讓世間暗無天日、生民涂炭的魔王。

綜合起來,就是用薛蟠生日、遮天大王圣誕喻大清立國之事,罵滿清治下暗無天日。

“未時交芒種”這一年北京淪陷、崇禎自縊。

“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的年份,前有袁崇煥就戮,后有一眾永歷朝的重要將領亡故,同時伴隨數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除此之外,在這個詭異“芒種”日的前一天,四月二十五日薛蟠宴請時,馮紫英說:“今兒有一件大大要緊的事”,南明歷史上發生在四月二十五日的大事有兩件: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揚州城破,次日開始屠城;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永歷皇帝被縊死。這場宴會上,還用隱喻的方式提及了1650年發生在廣州的“庚寅之劫”。揚州十日、庚寅之劫,是明末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場大屠殺。

宴會上涉及到的內容,應該也是黛玉葬花之前,作者伏下的哭祭對象。

于是我們知道了詭異的芒種日,隱藏了明末的血淚史。我們也知道了黛玉葬花究竟為何而哭、究竟祭奠何事。

她是哭崇禎、哭永歷、哭那些奮起抗清的忠臣良將、哭無數慘死于清軍屠刀下的華夏兒女、哭尸山血海的民族苦難、哭華夏民族的亡族滅種。

作者選“芒種”這個節氣顯然也別有寓意:亡種。

“芒種”日的兩個名場面:寶釵撲蝶、黛玉葬花兩個情節,寶釵代表滿清,黛玉代表朱明,一個笑一個哭,一個春風得意,一個哀嚎悲哭,一個因滿清立國而笑,一個為華夏滅亡而哭。

于是我們也就知道,“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說的是華夏民族亡國滅種了,“須要餞行”。“花”的本字就是“華”,黛玉葬花就是葬“華”,是一場為華夏餞行的祭典,《葬花吟》是一首哀悼華夏民族的挽歌。

品讀《葬花吟》時,需要先了解《紅樓夢》中幾個典型符號的象征意義,“花”代表華夏兒女,“女兒”“紅顏”代表抗擊滿清的志士,也是作者自喻,“春”代表南明、代表抗擊滿清的斗爭。桃花盛開、柳絮飄飛時已經是暮春,梅花已消失殆盡,春天即將結束,象征抗清斗爭已逐漸消亡。

詩歌的寓意,不能象解析“四月二十六日未時芒種”一樣,用邏輯思維進行推演。但筆者反復誦讀《葬花吟》時,內心有一種強烈的直覺,作者是在收斂抗清志士遺骸時作下的詩篇。

例如永歷皇帝死后,貴州布依族人扶綱,遣部屬將永歷帝骨骸帶回貴州都勻,安葬于高塘山上。

再如張蒼水在杭州弼教坊就戮后,白蓮洲留錫庵的“石和尚”超直,挺身而出收殮了英雄遺骨,又在杭州士紳資助下,在南屏山北麓建墳安葬。

筆者相信《葬花吟》就是在這類收斂遺骸的場景下有感而發,創作出的詩篇。這是筆者的直覺,無法進行邏輯的論證,但我們代入這樣一個場景,就能體會到“字字看來皆是血”的傷痛。

筆者曾到西湖邊拜訪張蒼水墓,史湘云影射的張蒼水是南明歷史上最后一個殉國的重要將領,與他葬在一起的還有參軍羅子木、侍者楊冠玉及不知名的舟子。

不妨想象三百六十年前,那個收斂英雄尸骨的“石和尚”,為義士們修葺了墳冢,黃昏時荷鋤回到自己的茅庵,窗外凄風苦雨,室內孤燈冷被,回想朱由榔、朱以海、李定國、鄭成功、張蒼水已紛紛亡故,抗清斗爭已煙消火滅,華夏已經亡國滅種。再回想張蒼水一生漂泊東南,風霜刀劍相逼,堅持與清軍苦苦抗爭,一生事業東流水,此時已經身首異處。

此情此景,“石和尚”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華夏兒女尸骸遍地,抗清英豪們紛紛亡故,有誰來憐惜漢室江山?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手拿鋤頭走出茅庵,只為不忍心義士的尸骨遭人踐踏。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漢家天下已滅亡,我的滿懷愁緒何處宣釋?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天,你都在清軍屠刀威脅下竭力抗爭。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你取得的勝利轉眼既逝,失敗后便漂泊天涯,難覓蹤跡。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你的事業開始得轟轟烈烈,消亡得無聲無息,讓埋葬你的人傷心欲絕呀!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我獨自站在墓前依著鋤頭,悲從中起,血淚拋灑在樹枝上。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杜鵑已啼叫得嘶啞,黃昏時扛起鋤頭回到茅庵,掩起柴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人剛剛睡下,被子寒冷,昏暗的燈光照在墻壁上,冷雨敲打窗戶。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是什么事情讓我黯然神傷?對于南明,一半是憐惜,一半是惱恨。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憐惜華夏已經亡逝,惱恨抗清斗爭消亡得迅速而又無聲無息。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多么期盼我能長出雙翼,陪伴你的英魂飛到天涯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天涯盡頭,哪里是安放你英魂的樂土?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既然找不樂土,不若把英雄的骸骨收斂起來,用一抔凈土掩埋。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生為華夏之民,死為華夏之魂,總好過投降清廷,如同落入泥淖溝渠中。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你死于清軍的屠刀,我來埋葬你,我什么時候死于清軍刀下還未可知。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我今天冒死收葬你的遺骨,別人笑我癡傻。我死后會有人來收葬我的尸骨嗎?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華夏的英雄杰俊們都已老去,抗清事業日漸衰敗,華夏大地被傾吞。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有朝一日抗清斗爭完全平息、英雄杰俊們紛紛故去,便是華夏民族撤底滅亡的時候了。

附:究竟該用“大統歷”還是“時憲歷”

明清交替之際,歷法的情況有些復雜,明代與清代計算節氣的方法不一樣。

具體說來,明代一直沿用“大統歷”,到了明末大統歷預測日月食的誤差已經很大,徐光啟、湯若望等人便依據西方的第谷宇宙模型制定了《崇禎歷書》,但是崇禎還沒來得及頒布天下明朝就滅亡了。南明政權沿用了傳統的“大統歷”,與此同時湯若望將《崇禎歷書》進獻給順治,于1644年頒行天下,命名為“時憲歷”。

兩種歷法在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方法上有差異,簡單說“大統歷”是將一年按時間二十四等分。“時憲歷”是把黃道按空間二十四等分。這就導致兩種方法計算出的節氣交節時間會有差異,最多的時候相差可以達到兩天多。具體到芒種這個節氣,兩個歷法確定的時間會相差三十多個小時。如果明代“大統歷”的芒種為四月二十六日,那么清代“時憲歷”的芒種應該為四月二十五或二十四日。

如果《紅樓夢》作者是用設謎的方式把一個重要年份隱藏在歷法中,而這個年份對應明清交替之際的一個重要事件,那么他究竟是依明代“大統歷”呢,還是依清代“時憲歷”呢?

我認為應該是清代的“時憲歷”。原因有三:

1.《紅樓夢》的創作時間應該在清代,除非刻意保存,要想找到幾十年前的歷書恐非易事。

2.即便作者有意保留了以往歷書,他也要考慮讀《紅樓夢》的人能根據線索解開這個謎題。但經過幾十年戰亂,很少有人會刻意保留或搜集前朝歷書,這就會導致設置的謎題成為無解之謎。

3.最關鍵一點,作者除非精通天文,未必能意識到前朝歷法與本朝歷法計算節氣方式的差異,于是會采用現行歷法推算結果作為設謎的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宇县| 青河县| 岫岩| 墨竹工卡县| 怀柔区| 旬阳县| 定结县| 汉川市| 于田县| 龙岩市| 文山县| 会昌县| 都兰县| 嵊泗县| 湘阴县| 裕民县| 潜山县| 甘泉县| 扶风县| 鲜城| 杨浦区| 如东县| 图木舒克市| 逊克县| 颍上县| 七台河市| 丹阳市| 右玉县| 土默特左旗| 依安县| 乐山市| 皋兰县| 宁陕县| 平乐县| 新郑市| 福鼎市| 新晃| 丽江市| 四会市| 上栗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