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絕圣棄智
- 我在大周當儒圣
- 江南書生慎之
- 2328字
- 2025-04-02 14:10:44
星門中的流光帶著刺痛感,每一道光都是一段被篡改的歷史。蕭明月的龍鱗在時空亂流中剝落,露出下面由《孫子兵法》文字構成的肌膚。當最后一片鱗甲消失時,我們墜落在血色的荒原上。
這里的地面不是泥土,而是層層疊壓的典籍。踩碎《論語》的竹簡,下面露出《墨子》的殘篇;掀開《道德經》的帛書,底層竟是焚書令的拓片。天空懸掛著七十二根青銅鎖鏈,每根都延伸向霧氣中的巨人——正是被禁錮的初代儒圣。
“這就是...新稷下?“我的玉蟬心臟在胸腔內尖叫,革鼎星宮的紋路滲出青金血液。那些血珠落地后凝成楚國文字:“此處非生者之地。“
蕭明月的承影劍突然指向天際,劍身映出駭人景象——初代儒圣的每根鎖鏈都連接著現實中的學宮遺址。從稷下到白鹿洞,所有書院的地下都埋著活祭的儒生,他們的腦髓正通過文脈輸送給巨人。
“李公子終于來了。“徐福的聲音從鎖鏈中傳來。一根青銅鏈垂下,末端拴著墨家矩子令,“你以為毀掉驪山機關城就結束了?看看真正的天志!“
矩子令突然展開成水鏡,映出蓬萊仙島的全貌。那座“仙島“竟是倒懸的九州鏡像,每一寸土地都按照墨家理念重塑:農家的麥田被改造成標準方塊,兵家的關隘變成對稱的幾何圖形,就連黃河都被拉直成完美的直線。
“這才是尚同世界!“徐福的狂熱透過鎖鏈震顫,“等初代儒圣吸干九州文氣,鏡像就會覆蓋現實...“
我的玉蟬突然暴走,革鼎星宮脫離胸口,在空中投射出楚國天問圖。星圖與蓬萊鏡像碰撞的剎那,血色荒原開始崩塌,露出下方真正的“新稷下“——那是由諸子骸骨搭建的環形斗獸場,場中央跪著被七十二學派鎖鏈貫穿的初代儒圣!
“救...我...“儒圣抬頭,面容竟是歷代儒生的疊加態。他的眼睛是兩團旋轉的《五經正義》,而胸腔里跳動的不是心臟,是正在吞噬百家典籍的玉璽核心。
蕭明月突然龍化加劇,星圖劍自動分解重組。當劍鋒變成《天問》竹簡的形狀時,她發出孫武與屈原的混合聲:“弒圣...方能絕地天通...“
我接住墜落的革鼎星宮,民燄突然與百家典籍產生共鳴。腳下的骸骨斗獸場開始震顫,每具諸子尸骸都睜開沒有瞳孔的眼睛,齊聲控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初代儒圣的鎖鏈突然收縮,我的玉蟬被強行吸入他的胸腔。當兩者融合的剎那,看到了公元前134年的長安城:董仲舒跪在漢武帝面前,手中的《天人三策》正在吸食諸子精魄。而那些精魄的源頭,正是初代儒圣被篡改的記憶!
“原來從那時起...“我掙扎著對抗吞噬,“儒家就成了囚禁百家的牢籠!“
徐福的笑聲從四面八方涌來:“現在明白太遲了!“蓬萊鏡像突然加速下壓,現實中的泰山開始崩解。七十二根青銅鎖鏈同時發光,要將最后存活的百家傳人吸成干尸。
蕭明月突然斬斷自己龍尾,用兵家血在虛空寫下“置之死地“。血字化作戰車撞向初代儒圣,孫武的虛影在她身后浮現:“就是現在!“
我抓住星宮紋路暴起的瞬間,將全部民燄注入革鼎星宮。青金火焰順著鎖鏈逆流而上,初代儒圣發出非人的哀嚎。他的身軀開始崩解,露出體內真正的核心——那是由《白虎通義》編織成的囚籠,里面關押著百家先賢的魂魄!
“動手!“蕭明月的承影劍刺入我的后背,兵家血與民燄融合。我握住這把燃燒的劍,斬向初代儒圣的咽喉。劍鋒觸及《白虎通義》的剎那,七十二學派鎖鏈同時斷裂。
天地寂靜了一瞬。
緊接著,蓬萊鏡像出現裂痕。現實與虛幻的夾縫中,萬千百家魂魄呼嘯而出。他們有的融入殘存的典籍,有的投入九州地脈,更多的則匯聚到我手中的革鼎星宮。
初代儒圣的殘軀開始發光,最后時刻他露出解脫的微笑:“謝謝...“這句話用的是孟子“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的語氣,純粹得不含任何雜質。
徐福的尖叫刺破蒼穹:“不!“蓬萊鏡像開始坍縮,那些完美的幾何圖形扭曲成噩夢般的漩渦。墨家機關從虛空墜落,卻在觸及現實前被百家魂魄撕碎。
我的玉蟬心臟突然爆開,革鼎星宮與百家魂魄融合成全新的核心。皮膚表面浮現出諸子典籍的流動紋路,抬手間就能召出《孫子兵法》的劍陣或《墨子》的機關獸。
蕭明月徹底龍化的身軀開始消散,她將星圖劍按進我的新心臟:“去海上...真正的戰場在...“
話未說完,她的身體碎成萬千兵家文字。那些“風林火山“的篇章融入我的血脈,在左臂形成虎符刺青。
九鼎突然從地脈躍出,在我腳下拼成巨艦。當艦首撞破蓬萊鏡像時,看到駭人真相:所謂的仙島核心,竟是放大萬倍的初代儒圣復制體!十萬個徐福正在往它體內灌注墨經,試圖制造新的天道容器。
“沒用的!“我踏浪而起,百家魂魄在身后組成璀璨星河,“天聽自我民聽!“
革鼎星宮全力運轉,九鼎化作九顆星辰環繞周身。初代儒圣復制體揮來的巨掌被《孟子》文字架住,墨家機關被《墨子》原文反控,徐福們則被自己寫的“兼愛“鎖鏈纏住。
當巨艦撞入仙島核心時,我看到了終極的“天志“機關——那是個用《墨經》文字編程的青銅渾天儀,正在將人類情感轉化為可操控的“義素“。
“結束吧。“我將九鼎星辰按進渾天儀。革鼎之力引爆程序,蓬萊仙島從核心開始崩塌。徐福們尖叫著化為字符消散,最后的哀嚎回蕩在海天之間:“墨家不會...“
現實世界突然下起光雨。那些被吞噬的典籍重現人間,每一個文字都帶著百家先賢的祝福。泰山之巔,初代儒圣的殘魂正在消散,他朝我作了個標準的弟子禮。
九鼎巨艦載著我返回海岸時,七十二座新稷下學宮已拔地而起。不再是儒家的獨尊之地,而是諸子百家共同授課的開放式學院。當我走過掛著“有教無類“新解的牌坊時,聽到蒙童們清脆的晨讀:
“民為水,君為舟,水漲舟高,水涸舟覆...“
海風送來蕭明月的氣息,她的兵家文字正在某間學堂授課。我摸了摸左臂的虎符刺青,走進掛著“天問閣“的教室。滿堂學子中,有個孩子正用《墨經》原理改良紡車,另一個在《莊子》啟發下設計飛行器。
窗外,青銅鎖鏈的殘骸正在被改造成橋梁。初代儒圣消散處的天空,永遠懸掛著革鼎星宮的虛影——那是七十二學派共同守護的新天道,一個允許質疑與進化的文明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