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提出的問題,徐云當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鳳陽的糧食如果沒有人來耕田,那就真的是一場空了。
“宋大人,人的問題咱們想辦法解決,我就不相信了,活人還能讓一泡尿憋死了?”
宋應星其實也想過這件事解決辦法。
“侯爺,辦法不是沒有,而是能不能去做?”
“哦,宋大人,你說一說是什么辦法?”
“侯爺,從其他地方移民,這個方法在太祖年間就曾經使用過?”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快速增加鳳陽的人口數量,從全國各地向鳳陽遷移了幾十萬的富戶,是鳳陽當地的人口一下子多了。
“宋大人,你說的這個方法提醒了我,不過,這一次與太祖年間要有所不同?”
“侯爺,有所不同,你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宋,大人,我是這個像想的,這一次移民到鳳陽的人,從人口的性質上區分,第一是附近的良民,比如說河南境內的老百姓?”
“侯爺,河南境內的老百姓遷移到鳳陽,這個方法倒是不錯,歸德府距離是最近的?”
“宋大人,不僅僅是歸德府的,還有其他地方的,這一路上過來,我發現河南的情況不容樂觀,災民、饑民不少?”
“侯爺,那他們愿意來嗎?”
“把好處給大家講清楚,咱們此次不強迫,是否來鳳陽憑自愿,這些人的數量不要多少,有兩、三萬就差不多了?”
“看起來,侯爺還有其他的方法?”
“還可以從南直隸這邊想想辦法,比如,見那些在大牢里吃閑飯的罪犯,全部都發送到鳳陽來,讓他們參加種地?”
“侯爺,這自古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有什么不行的,這樣做總比他們吃閑飯好得多,南直隸里牢房里沒事了,咱們這里多了人手,兩全其美啊?”
“侯爺,那這些犯人要是萬一鬧事怎么辦,鳳陽可沒有兵馬呀?”
“兵馬的問題,我是這樣考慮的,張獻忠在谷城、羅汝才在鄖縣駐扎,皇上已經派人去了?”
“侯爺,我聽說他們不是已經投降了嘛?”
“宋大人,投降這件事是真是假,現在還不清楚,無論他們是真假,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到鳳陽來種地,當然了,必須要有兵馬押送過來?”
“我明白了,侯爺,這樣一來,鳳陽的人就有了?”
“可是,侯爺,錢糧的問題我還沒有跟你說,鳳陽的錢糧非常不好,基本上都是空的,根本不足以支應這么多人的開銷?”
“宋大人,錢的事我來想辦法,至于糧食嘛,看看能不能從南直隸那里買一些?”
“侯爺,我也沒有什么辦法,多虧了你的大力支持,有需要我的地方你盡管吩咐?”
“宋大人,你坐鎮在鳳陽,給我派人一部分人,我好交代他們去做事?”
“好,一切聽從侯爺的吩咐?”
徐云回到客棧后,把紅娘子叫了過來。
“紅娘子,這一路上你怎么樣?”
“侯爺,比我們到處賣藝強多了,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
“紅娘子,人活著我認為還是做些事情比較好,整日里閑著時間一長也不好?”
“侯爺,你有什么事就說吧,只要是我們能做到的?”
“好,痛快,那我不客氣了,你是河南人,這些年在到處賣藝,想必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
“侯爺,你說的不錯,這些我確實是非常清楚?”
“好,我有件事交代你,你回河南一趟,到災民最嚴重的地方,把他們想辦法組織起來,到護送到鳳陽來種地?”
“侯爺,來這里有飯吃嗎?”
“當然有飯吃,不然這么遠來鳳陽干什么,就是然他們有飯吃才這樣做?”
“那這一路上的開銷怎么辦?”
“紅娘子,我給你寫一封信,你去開封府找周王,從他那里再借五萬兩銀子,這一次是我個人名義借的?”
“侯爺,那來讀多少人啊?”
“人數有兩、三萬就行了?”
“侯爺,就我一個人去嗎?”
“不,你帶著你原來的人,我再給你安排一些錦衣衛,還有鳳陽也會出人跟隨你一起去河南的?”
“好,侯爺,我知道了。”
“對了,紅娘子,你叫什么名字?”
“侯爺,我的名字叫邢翠英,是長垣人。”
徐云緊接著有把閻應元叫了過來。
“閻大哥,你帶著一部分錦衣衛,去谷城找高起潛,看看他們那里的情況怎么樣,我給你一封信,見了他讓他看看信?”
“侯爺,那你一路上可要小心了?”
“閻大哥,你放心吧,我沒事的?”
徐云的計劃基本上是好的,就是不知道中間執行的怎么樣,他最不擔心的是紅娘子這邊,最不放心的是谷城、鄖縣的事。
擔心也沒有用,徐云心里面悄悄地自己,他打算趕緊到應天府、蘇州杭州走一趟,把那里的事情辦完,順便也吧錢的問題解決了。
宋應星不知道徐云的這些心思,他緊鑼密鼓的開始張羅起來了。
“宋大人,我明天就要離開鳳陽了,這里的事情你要辦好,遷移來的那些人,具體分配到什么地方,包括他們居住的房子等,你都要過問?”
“侯爺,我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你就放寬心吧!我的能力有限,給你幫不上什么忙,但也不會拖你的后腿?”
“不,宋大人,不是拖我的后腿,是這件事關系到你自己的前程,你務必要小心從事,萬萬不可出現漏洞?”
“侯爺,我記住了,我會一件件都落實到位的?”
“好,宋大人,這就對了,只要把人穩住了,一切等到秋收后就會大吉的?”
“秋收?侯爺,你是說秋收后就沒事了?”
“宋大人,不是沒事了,是你的政績那個報給皇上了,剩下的事情也不會有這么大的壓力了?”
宋應星不知道徐云為什么會這樣說。
其實,徐云的打算非常簡單,那就是穿越到現代,購買那些高產的種子,在鳳陽這個地方試驗。
成功了絕對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一畝地的產量幾千斤,兩百萬畝下來那也是個驚人的數字。
雖然不敢保證,從根本上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但起碼可以解決一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