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簡直太荒唐了!怎么能這樣做呢!
- 大明:雙對比,老朱震驚了
- 西裝革履的李某人
- 2048字
- 2025-03-16 21:34:00
他看向營帳外,滿臉憂慮地說:“草原的冬天來得早,要是再這么拖下去,一旦下雪,行軍就會更加困難。”
雖然速戰速決是最好的辦法,但繞道走的話,花費的時間又太長。
朱高燧在一旁附和道:“三峽口很狹窄,我和二哥可以占領高處,這樣對我們有利。”他很贊同朱高煦之前的想法。
朱瞻基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并不認同這個想法,只是懶得再爭論了,因為他知道其他人根本聽不進去。
朱高煦看到朱瞻基搖頭,便問道:“你搖頭干什么?難道你有更好的主意?”
朱瞻基直接說道:“你們要是堅持這么做,那就是自尋死路,我能有什么辦法。”
朱高燧反問:“行軍打仗,哪能不冒風險?”
朱瞻基繼續質問:“三叔,之前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六月份就能結束戰事,現在都八月份了,為什么還在這里僵持著,一點進展都沒有?”
朱高燧一下子被問住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畢竟這話確實是他說的。
朱棣平靜地說:“這話是朕說的。”
朱高燧聽到這話,立刻挺直了腰板。朱瞻基也不敢再吭聲了。
朱高煦冷笑道:“怎么不接著說了?”
朱瞻基越說越激動:“我就是想不明白,為什么戰事拖到現在,進度連一半都不到?前幾次在河邊打仗,咱們兵力明明占優勢,可還是損失慘重!而且后方的補給線還被敵軍騎兵破壞得亂七八糟,藥品和物資都供應不上,將士們受了輕傷就可能落下殘疾,受重傷更是有生命危險……”
朱棣臉色一沉,說道:“你還不是皇帝,別在這兒隨意議論軍事!”
營帳里的氣氛瞬間變得十分緊張。
朱瞻基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朱棣不高興地說:“現在追究戰敗的責任有什么用?更何況咱們還沒戰敗!你說的這些話,簡直太狂妄了!”
朱棣把手中的地圖狠狠地摔在一邊,聲音也提高了:“都給朕跪下!”
營帳里的人都被嚇得趕緊跪下。
朱棣站起身,走到朱瞻基身邊,生氣地質問:“現在遇到困難是因為天氣,又不是指揮的問題!倒是你,在軍中說退兵的話,你到底什么心思?”
朱瞻基急忙解釋:“皇爺爺……”
朱棣嚴厲地打斷他:“在軍營里,只有皇上,沒有爺爺!”
朱瞻基心里又委屈又無奈,以前朱棣從來沒有這么嚴厲地對待過他。
他看著朱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朱棣不容反駁地命令道:“明天進攻三峽口,你當先鋒。要是出了什么差錯,朕絕不輕饒!”
朱瞻基抱拳領命:“遵命!”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朱瞻基走出營帳,于謙趕緊跟了上去,焦急地說:“三峽口可千萬不能去,那是馬哈木精心選的戰場,打仗得懂得進退。皇上現在在氣頭上,這是被敵軍牽著走了,您得想辦法勸勸皇上啊!您之前說的沒錯!”
朱瞻基苦笑著說:“爺爺正在氣頭上,誰的話他都聽不進去。說不定只有我死在三峽口,他才會明白應該退兵。”他心里很清楚三峽口對大明軍隊非常不利。
但現在朱棣主意已定,非常固執,已經很難改變了。
朱瞻基看到不遠處張奇正悠閑地曬著太陽,就帶著于謙一起走了過去。
“最近爺爺經常和你在一起,很看重你說的話,你能不能……”
張奇無奈地聳了聳肩,說道:“從我來到軍營,就一直在勸皇上早點班師回朝,可皇上根本不聽。”
朱瞻基長嘆一口氣,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攻打三峽口了。
“皇上年紀大了,他想在有生之年再做出點成績,這也能理解。以他現在的年紀,以后恐怕也沒機會再御駕親征了。”
朱瞻基聽了張奇的話,微微點了點頭:“我好像有點明白了。”
朱棣現在已經陷入了自己的想法里,聽不進任何勸告。
“你說得對,可皇上不愛聽,那兩位王爺也是一樣,他們心里其實都清楚,只是不愿意承認罷了。你這么直接,肯定不招人喜歡。”
朱瞻基堅定地說:“我才不在乎他們喜不喜歡我!”他說的“他們”指的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張奇接著說:“你雖然不怕得罪人,但這也沒什么用,改變不了現在的局面。皇上是肯定不會退兵的,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
于謙長嘆一聲:“這簡直太荒唐了!怎么能這樣做呢!”
張奇小聲說:“皇上有他自己的考慮,他是想為子孫后代換來五十年的和平。”
朱瞻基和于謙對瓦剌韃靼的情況非常了解。
朱瞻基轉過身,大步離開。
張奇匆匆返回朱棣的營帳,一進去就瞧見朱棣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臉上帶著幾分落寞的神情。
張奇忍不住調侃起來:“剛剛您不是在爭論中占了上風嘛,怎么還這副模樣呀?”
朱棣回過神來,無奈地苦笑著說:“那小子講的那些話,我心里能不清楚嗎?只是不想聽罷了。”
張奇趕忙勸說道:“皇上,您可真該為有這么優秀的太子和圣孫感到慶幸啊。”
朱棣朝張奇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椅子旁邊,張奇見狀,趕忙依言坐下。
朱棣點頭,語氣中滿是認可:“太子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圣孫更是人中龍鳳!”對于這一點,朱棣心里再明白不過。
回想起當年靖難之役,正是因為朱瞻基,朱棣才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放手拼上一場。
張奇微微向后靠在椅子上,緩緩說道:“皇上,您現在這般堅持,臣不禁想起了漢武帝晚年的情形。”
朱棣故意板起臉,裝作生氣的樣子:“你小子是不是不怕我砍了你的腦袋?難不成你是想說我窮兵黷武?”不過,他早就習慣了張奇這樣直言不諱。
張奇立刻收起笑容,嚴肅地說:“當年漢武帝頒布罪己詔后,大漢的百姓選擇了諒解他,這才讓差點陷入分崩離析的大漢王朝得以重新振興。要是沒有太子殿下,如今的大明恐怕也會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