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書籍滋養精神
五谷喂養軀體,書籍滋養精神。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來說,物質和精神食糧,缺一不可。
同學們,當老師和家長要求我們大量讀書、大量讀好書時,你是什么感覺?
家長們,當孩子和您分享他最近讀到的好書,并向您推薦圖書,甚至對其中的若干內容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以及他能將書中內容遷移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之中進行指導的時候,您是什么感覺?
現在,我們的孩子有機會閱讀到許多好書,學校要求“海量閱讀”“師生共讀”,我們在家中“親子共讀”;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通過各種考試,我們還要加上“英文原版閱讀”。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閱讀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老師,我曾做過三件事。
第一件事,在學生家長的幫助下,我們用灰色毛氈做了一個非常漂亮雅致的班級讀書榜,凡是讀過的書,同學們都用彩色的毛氈仿制一本“小書”,裝飾一下封面,貼在自己名字后面,比比誰讀的書數量多。
后來,學校給同學們開通了英文閱讀的藍思賬號。我們又有了每周“藍思閱讀之星”的較量—從后臺導出的數據中,我們著重看閱讀時長和讀后習題的正確率。
不止于此,家校合力才是好習慣養成的保證。因此,我們請家長也加入閱讀的隊伍中來,用線上“親子閱讀會”的形式,全班的孩子和家長分享一起讀過的好書,以及閱讀給人生帶來的啟發和改變。《理想國》《約翰克利斯朵夫》《堅毅》,甚至原版《哈利波特》……一次次的分享,點燃了大家的閱讀熱情,孩子們閱讀的書目也變得多樣起來。
但是,閱讀之后呢?有些孩子會自己寫一寫讀書筆記,能力稍強的做一版幻燈片,在班級或年級做一次讀書分享,英語較好的孩子甚至還能做一做雙語或純英語分享,但好像就止步于此了。問及書籍給自身成長帶來的影響,同學們分享的甚少。
解決讀后活動問題還涉及另外兩個問題—青少年閱讀的目的是什么?筆記和分享之后呢?這兩個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問題。我也曾向我的學生發問,得到的答案如下。
“可以讓自己對文字的感觸更深。”
“我能明白一些道理。”
“獲得不同于玩電子產品的真正意義上的、長期的快樂。”
“積累一些東西,比如,對我生活之外的事物、領域甚至世界的認知。”
……
語言樸實,但答案中的力量超過我的想象。而當我問到,你讀的所有書籍中,只推薦一本的話,你會推薦哪一本?
《駱駝祥子》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西游記》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小王子》
......
由此可見,經典讀物是打破時空界限的,且影響力是深遠的。孩子們需要閱讀經典,孩子們需要銘記經典,孩子們需要知道自己的同齡人在讀完自己手中這本經典之后,他們有著怎樣的見解和認知。
寫作是一次對思維重新洗牌和整理的過程。我見到太多學生,他們讀過的書很多,但讓他講一講時,卻往往詞不達意,或者無法有邏輯地梳理出書中的見解及自己讀后的想法。由此,我有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我想組織學生出一本書,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借由經典閱讀及讀后寫作,學習如何梳理書中觀點、整理讀書筆記、闡述自己的觀念,能對以后的閱讀產生意義深遠的指導和影響,也在這個平臺上和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及家長、老師們隔空交流,同時,為自己的青春留下難忘而美麗的印記。
知易行難,對出版沒有經驗的我們,要把想法一步一步落實談何容易?在編輯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選題、出版流程、提綱、排版、印刷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有了強勁的后盾,同學們對閱讀和寫作也越發上心,從有了這個想法,到寫出萬字的書稿,孩子們用時僅兩個月!
也許這個字數在職業作家看來不值一提,但是別忘了,他們只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在學校里有著緊鑼密鼓的課程,而且作為馬術特色班,在課外他們每周還有十個小時的馬術訓練!寫書的同時正值賽季,同學們在保證學業、訓練、加練和比賽的基礎上,爭分奪秒地閱讀和寫作。這些書稿,來自他們大課間休息的時間,來自來回馬場的車上,來自比賽現場的間隙,來自周末深夜的書房里,甚至是來自馬房里,我們常開玩笑說,這些都是帶著馬廄味道的書稿。
孩子們真的爭氣!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經歷了期中考試,他們的成績排名全年級第一!我們還經歷了大型賽事,班里的孩子們參加了北京市馬術錦標賽、河北省四年一屆的省運會、“鳥巢之路”積分賽、天津的“馳越津門”、北京“新浪杯”等系列馬術比賽,冠軍、亞軍、季軍,拿獎拿到手軟,且在河北省四年一屆的省運會中,張雨馨同學不僅在最高級別的賽事中拿到了個人賽冠軍,還獲得了“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都說“越努力,越幸運”!孩子們的努力,終于有了成果。本書有了十名小作者,可謂“十全十美”!
本書即將出版,于我,獲得的是和一隊志同道合者一起前行的快樂;于同學們,相信會是對于閱讀沉淀之后的、可以持續終生的熱愛,而這份熱愛,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加倍地、爆發式地回報給他們!感謝所有為此書付出的同學、家長和編輯老師們,最深最美好的祝福給你們!愛閱讀的人一定會有美好的人生,對此我堅信不疑。
陳新潔
2023年6月
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