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訪賢行動
- 雙穿:這個三國有龍氣
- 作家q0DVg6
- 2082字
- 2025-04-06 08:00:00
“嗯,此計不錯,但具體派何人去做呢?”袁隗頷首問道。
袁術連忙說道:“堂兄袁渙,雖非袁家核心子弟,但也是近支旁系子弟,可代表袁家出面聯(lián)系泰山黃巾與泰山郡世家大族。
同時,袁渙還有鑲龍秘術,正適合用來支援泰山黃巾!”
“嗯,甚好,那便讓袁渙前去處理此事吧。去秘庫中取如意布袋交給他,告訴他,做成此事,老夫重重有賞!”袁隗說道。
袁術大喜,連忙說道:“請叔父放心,侄兒定將此話帶到!”
說完又洋洋得意的看了眼立在旁邊的袁紹。
他與袁紹素來不睦,覺得袁紹這等庶子根本沒有資格與自己相提并論。
但先前眾人眼瞎,竟覺得袁紹能力在他之上,當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袁紹這小娘養(yǎng)的果然上不了臺面,一遇到事情就露底了。
終究還是要我來收拾殘局!
待此事過后,看誰還敢再說他袁公路不及袁本初!
袁紹看著袁術肆無忌憚的挑釁模樣,心中已是怒極。
只是甚至此時不是爆發(fā)得時候,于是強自克制。
直到袁隗說出都散了吧這四個字,方才隨著眾人離開太傅府。
當夜,司隸校尉府。
袁紹一邊吩咐仆役收拾行裝,一邊書寫辭官文書。
待文書寫完,便將許攸召來。
“今日之事,你已經(jīng)知道了。
明日一早,我就會出城。
這是我寫好的辭官文書,你待我出城后,便替我交給陛下吧!”袁紹將辭官文書交給許攸,然后說道。
許攸驚愕道:“主公,即便是真要離開洛陽城,何以這般著急呢?
何不在洛陽城中多留幾日,或許此事還有轉機呢?”
“不可能的,我了解叔父性格,他做事從來都是要么不做,做就做絕!
既然已經(jīng)決定了讓我離開洛陽城,就絕不會改變決定!
我在洛陽城中多留一日,只會讓他更加惱怒,還不如盡早離開,如此才能緩和關系,以待將來!”袁紹搖頭道。
許攸頓時無語哽咽道:“主公……”
“別做此等小兒女之態(tài),其實我這般的迅速離開洛陽城,還有一個目的。”
袁紹擺擺手,將許攸后面的話全都堵在嘴里,目光灼灼的說道。
許攸愕然道:“主公還有何目的?”
“我的目標太大,我一日不離開洛陽城,很多人的目光就會盯在我身上,讓我難以做事。
唯有我離開洛陽城,你才能方便行事!
所以我提前離開洛陽城,其實是為你節(jié)省時間!”袁紹說道。
許攸問道:“那主公是要屬下去做什么?”
“我要你將今日之事,設法通知季秋!”袁紹說道。
許攸愕然道:“通知季秋?”
“不錯,袁公路讓袁渙去對付季秋,此事若是成了,叔父必會將那袁渙提拔到洛陽城來,頂替我的位置。
那我就再也沒機會回到洛陽城了!
為今之計,我們與季秋的仇怨必須放到一邊了,得先對付袁渙才行!
唯有破壞掉袁渙的行動,我才能有返回洛陽城的機會!”袁紹沉聲說道。
許攸神色也陡然變的嚴肅起來,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拱手行禮道:“請主公放心,屬下必定為主公做好此事!”
……
洛陽城外無名山谷。
就在袁紹許攸計劃著要向季秋透漏袁家謀劃的時候,季秋部隊已經(jīng)拔營出發(fā)了。
接下來他們要向東前往偃師,出轘轅關,經(jīng)過陽翟、許昌等地,到達陳留。
從陳留繼續(xù)向東,經(jīng)過定陶,進入山陽郡。
最后從山陽郡向東,即可到達泰山郡。
要一路向東,進入兗州,經(jīng)過他們陳留濟陰二郡,東平濟北二國,最終抵達泰山郡。
總路程大概500公里,總時長大概是15天左右。
季秋讓魏延來主持大軍的行軍事宜。
這是他麾下最早期的大將,又屢立戰(zhàn)功,不論資歷,還是能力,都鎮(zhèn)得住場子。
至于他自己,則是脫離了部隊,獨立行動。
選擇獨立行動的原因,是他要利用部隊趕路的這段時間,去招攬一些人才。
三國是個群星璀璨的時代。
尤其是這個時期,很多人才還處于未發(fā)跡的在野狀態(tài),正是拉攏發(fā)掘的好時候。
什么?
你說以前怎么不干這事?
當然是因為以前沒資格啦!
以前他只是一個白身,有什么資格招攬人才?
那些在野人才,又憑什么投靠他?
但現(xiàn)在不同了。
現(xiàn)在他是泰山郡尉,而且是擁有泰山太守正印的泰山郡尉。
這幾乎等同于是泰山太守!
而一郡太守之位,已經(jīng)足夠吸引一些人才了。
當然,人才選拔是雙向的。
會被他吸引的人才不少,愿意投靠他的人才也不少,但能被他看中的人才卻不多,能讓他親自出面去招攬的人才更不多。
再加上他麾下職位有限,同類型的人才難以重復招募。
那符合要求的人才就更少了。
仔細捋一捋,同時滿足所有要求的人才,貌似只有四人。
黃忠、郭嘉、典韋、趙云!
隨后按照由近及遠,自南向北的原則,季秋決定先去招募黃忠。
于是開著時空門,兩個世界不斷穿越,季秋的身影好似閃現(xiàn)般飛速向前跳動,每次跳動都會無視地形前進數(shù)百米。
大概兩個小時后,季秋來到了三百公里外的南陽郡的郡治宛城縣。
時至中平五年六月,宛城縣還沒有經(jīng)歷漢末戰(zhàn)火的洗禮,依舊是天下一等一的繁華之地。
巍峨的城垣蜿蜒起伏,在日光下閃耀著古樸的光芒,每隔數(shù)丈便設有一座瞭望臺,彰顯著天下雄城的威嚴。
城門處,厚重的城門洞開,商隊的駝鈴聲、車輪的吱呀聲與行人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一曲市井交響樂。
身著鎧甲的士兵整齊列隊,卻漫不經(jīng)心地掃視著往來人群,并沒有太高的警惕性。
城中,寬闊的青石大道貫穿南北,路旁店鋪如林,招牌幌子在微風中獵獵作響。
珠寶店內(nèi),翡翠瑪瑙、金銀器物在燭火下熠熠生輝,引得達官顯貴們駐足品鑒;
酒樓里,雕梁畫棟,珍饈美饌擺滿桌案,食客們推杯換盞,高聲吟哦。
戲臺上,伶人們粉墨登場,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盡顯功底,臺下叫好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