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 別問為什么
- 支海民
- 2140字
- 2024-03-09 11:30:43
第一百零二章
胡三榮任長安節度使,當年這就是長安的最高行政長官。任何時候都一樣,有錢就有一切。
不過胡三沒有得意忘形,也不刻意張揚,胡三深蘊為人之道,生活作風謙和低調,無論誰發表什么見地都不住地點頭,從來不跟任何人爭高論低。胡三沒有必要跟任何人攀比,當官只是求個名分,當年長安周圍富甲一方,沒有戰爭沒有自然災害,老百姓的日子相對富庶,加之稅賦較輕,胡三把所有的稅收都用于政府日常開支、上繳利潤和公益事業,從不用職權為自己謀私利,博得了所有下屬的衷心贊美。
看官也許迷惑不解,你說了胡三那么多好處,那么胡三究竟靠什么維持龐大家族的日常開支?其實你只要去長安城里轉轉就不難發現,長安城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看那沿街的商鋪鱗次櫛比,看那歐亞甚至非洲商人的駝隊沿著絲綢之路的古道不停地往返,你就不難發現,南臨安北長安,這兩座城市連接起世界各地的商業網絡,成為當年世界各國人民進行商業活動的樞紐。胡三當然不靠稅賦過日子,胡三龐大的駝隊以及馬隊遍布西半球世界各地,沒有必要搜刮民脂民膏。
好像當年臨安的商業巨頭叫做馬鳴,馬鳴由于要給南宋朝廷繳納巨額稅賦,所以個人資產比不上胡三。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連年戰爭并不影響商業交流。占領中原的金國政府最早阻止長安和臨安之間的物資交流,于是大家便翻山越嶺,走漢口、走成都,雖然運輸成本大點,但是商人們受商業利益的驅使,不辭勞苦,有時人背肩挑,也要保證商業渠道暢通。
后來,金國政府發現,阻止南北物資交流是一種作繭自縛的行為,對政府的稅收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帶來負面影響,于是,選擇洛陽和金陵(南京)為開放城市,長安和臨安之間的物資交流從此方便了許多。
大家習慣了把各國人民進行物資交流的通道叫做絲綢之路,因為絲綢也屬于我們中國的偉大發明。絲綢的發明并不是個人的專利,集中了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智慧。抽絲結繭是蠶寶寶的特異功能,這種功能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待研究,科學是一個廣泛的命題,對一些自然現象的探索永無止境。蠶吃桑葉能結繭是大家普遍的共識,牛吃桑葉卻無法結繭,而且浪費資源。所以任何事物都有內在的規律,我們人類在探索這些規律的過程中必須保持理性,既不能隨意想象也不能因循守舊。
其實掌握這些資料非常重要,不要嫌枯燥。在牛吃桑葉究竟能不能結繭的問題上爭論了幾千年,至今還在爭論。因為相同的種子無論種在哪里都會長出相同的植物,為什么相同的植物被不同的動物吃進肚子里,就會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為什么就不能直接從桑葉里抽絲,非要經過蠶吃桑葉這一道程序?這是米粒最新的研究課題,牽扯到生物進化的過程。
那天米粒來找董事長胡三,提出批量生產胚胎,需要一大筆經費。
胡三對這些科學家向來非常尊重,對科學家們的科研課題表示傾力支持。別以為胡三是個大老粗,其實胡三飽讀詩書,深蘊孔孟之道,是一代儒商。商人都比較現實,胡三理財的理念是:“資金必須用到需要的地方。”對于一些遠景學科董事長雖然不阻止但是也不怎么熱心。董事長對米粒說得客氣:“你先寫一個可行性報告,然后召集大家討論研究,做出風險評估,”
米粒有些傻眼,好像胚胎這個名詞還是米粒從閻王那里聽來的,因為掌握了前沿科學的制高點就等于攻克了一道世界性的難題。這也不是什么心血來潮,石頭燃燒還不是經過許多代科學家的努力?米粒說,說得沒有底氣:“好的。”
正好那幾天山大王來關中書院講課,給新生們講述“宇宙的成因”。都是一些老生常談,沒有什么新鮮,可是那些莘莘學子們卻聽得很認真,大家做著筆記,不斷提出一些新鮮的問題,比如:盤古老前輩當年吃啥?
授課結束后山大王拒絕董事長胡三的盛情相邀,去米粒家里喝素為大家熬制的云粥,素在云粥里特意加了一些紅棗、蓮子和桂圓,山大王喝起來很香,特意多喝了一碗。并且問素:“你這一項科研成果為什么不去申請專利?”
素笑了,說:“您老人家見笑了,這種飯食任何農婦都會做。”
米糠和他的新媳婦蝴蝶也在老爸老媽的家里休假,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談話,閑談中米粒對山大王說,他想成立一個批量生產胚胎的工場,找董事長胡三申請經費,豈料胡三對這一科研項目并不熱心,他讓我寫什么“可行性報告”,還要經過會議研究,還要進行風險評估。
看得出伏羲心情沉重,他低下頭思考了許久,然后抬起頭來說:“這就是人類和我們神仙之間的區別,人類無論干啥事都注重眼前利益,而我們神仙卻統籌兼顧,謀劃的是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以后社會發展的目標。”
米糠媳婦蝴蝶吭一聲笑了,說你們真逗,批量生產胚胎說通俗一點就是泡豆芽菜,這么簡單的程序還需要“風險評估。”
米糠呵斥媳婦:“大人們說話你就不要插嘴,一點禮貌都不懂!”
伏羲卻有點震撼,小媳婦說得沒錯,泡豆芽菜就是生產胚胎。這么簡單的話題為什么到科學家的腦子里就變得神秘莫測?剛才伏羲也被米粒忽悠了,感覺中批量生產胚胎確實是個新鮮的課題。看來我們的觀念必須更新。
這時,董事長胡三進來,還帶來風教授力教授。力教授在黃河岸邊給靳羽西和莫愁的工場當顧問,大家多日不見,少不了一番寒暄,胡三也是快人快語,他說得直截了當:“我決定把黃河岸邊生產火藥的工場搬到長安郊外,把所有的職工全部錄用,聘請力教授和他的兩個學子擔任正副場長。”
伏羲不語。這件事董事長已經作出決定,好像沒有商量的余地。看來只是神仙尊重神仙,老百姓想干啥不必征求神仙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