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高效行動:摒棄負面狀態,堅定前行

2.1 聚焦目標:越清晰,越強大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自律帶給我自由”,史蒂夫·喬布斯則給了我們下半句:“自律帶給我自信。”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為什么背著一堆書回家,你卻還是浪費了一個周末?

為什么背了一個月單詞,你卻還是停留在abandon?

為什么你野心勃勃地許下了新年愿望,卻年復一年從沒成功過?

……

這樣的場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我們總是很容易陷入“從開始到放棄”的循環中,是什么在阻礙我們的行動呢?

因為這個頭咱們就沒開好:模糊的目標,是行動力的頭號敵人。

當我們只抱著“背單詞”的目標時,我們的計劃總是會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可能是快到截止日期的論文,可能是朋友的生日聚會,可能是發揮失常的重要考試……到最后,我們背單詞的計劃便會潦草收尾。

Tips

借助明確的時間段和具體的要求,我們更容易拒絕偏離目標的事項,比如,每天晚上7點背20個單詞。

如果我們的新年愿望是“好好減肥”,那么也許我們就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當我們定下計劃,控制日常飲食的熱量,安排每周運動的任務,并制定減肥目標,這樣的計劃會更有利于我們執行。

由此可見,模糊的目標就是模糊的界限。在可做與可不做之間,我們會順從人性,輕易地滑向輕松消遣。而清晰的目標,建立在清晰的認知上。

比較班里同學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目標更清晰的同學,往往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更加明確,也更有執行力。比如說,每一次大考后我們都會進行復盤,然后根據表現調整下階段的學習重點。

普通學生是這樣總結的:“這次考試有些分不應該丟,下次考試要注意審題,不要貪快,把基礎分抓穩了再爭取大題多得分。物理還是短板,平時要多花時間復習。”

而學霸會這樣總結:“這次數學的幾個失分點主要在代數上,說明對公式掌握得不扎實,對題型變形不敏感。之后抽一個晚上時間把這一塊的題目都整理出來,推導一遍歸納出解題模型,確保以后遇到這類公式的變形和組合時快速反應。和前幾次考試比,這次幾門課波動不大,排名穩中有升,時間分配上不用做大的調整。物理還是短板,之后應該把概念系統梳理一遍,再專攻大題。”

學霸和“學渣”的成績往往就在這些細節上不知不覺地拉開了距離。

消除模糊有兩種截然不同但都非常實用的辦法,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2.1.1 提前規劃:想象力決定行動力

劉慈欣曾經在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獎的頒獎典禮上發表演講,他說,想象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應屬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我們的想象。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優勢。

想象可以撬動一切,不只有創造力,連行動力也能快速提升。

《哈佛幸福課》中曾經提到過想象帶來的巨大力量:我們的大腦無法區分想象中的“現實”和真實的“現實”,當我們越仔細、越逼真地為大腦描繪成功的場景,大腦就會誤以為這件事是真實發生的,從而激勵我們將想象努力轉變為現實。我們不光可以想象成功,還可以想象實現成功的過程——如何克服艱難險阻,如何披荊斬棘達到終點。這不光能提高我們的韌性,還可以將可能遇到的挫折預演一遍,以提高成功率。

Tip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腦容易混淆想象和真實,導致一些同學會感到落差:在想象中盡情描繪了一番成功的場景,回到現實中被一點挫折絆了個跟頭就會放棄。

我的建議是,不要想象遙遠的成就,而是想象觸手可及的感受。

比如,新手學鋼琴,不要想象自己穿著禮服,拿下鋼琴大賽的獎杯;也不要想象德彪西的《月光》與貝多芬的《月光》有什么不同。而是想象一遍遍練習培養了肌肉記憶,不需要“死”盯著譜子,手指也會自發找到琴鍵;去想象左右手配合無間,指尖流淌出優美的旋律;去想象在踏板、延音、節奏上做出一點點微小的改變,就能帶來不同的音色,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

比如跑馬拉松,不要想象自己配速達到幾分鐘,也不要想象自己站在渣馬(香港渣打馬拉松)的終點線。而是要想象自己如何有節奏地調整呼吸;想象大汗淋漓時迎面的風帶來一身清爽;想象在多巴胺和內啡肽的雙重作用下,自己血脈僨張,斗志昂揚。

比如學習,不要想象自己一躍變成學霸,談笑間收獲同學崇拜的目光,也不要想象考入了清華北大,站在了人生巔峰。而是要想象面對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題目,絞盡腦汁后終于撥云見日的暢快之感;想象反復背誦下,心境越過數百年時光,與古人合拍同頻;想象和同學探討題目時靈感迸發的快樂。

總之,給自己一點點正反饋就夠了。

一到周末,很多同學便背著重重的書包回家,總想著抓緊時間多看會兒書。可到了家先往床上癱一會兒,吃吃喝喝玩玩手機,精氣神就先消耗了一半。寫起作業來也不如學校里有效率,總是磨磨蹭蹭、寫寫停停,總有分心的事。等回過神來時已悔之晚矣,只能拼命趕作業了。

我在回家的路上會這么想:終于周末啦,可以好好放松了!一回到家我就先沖個熱水澡,舒坦。然后晾頭發的同時切一盤哈密瓜吃。吃完我就做作業。先從簡單的開始,把英語卷子做了,要不了半小時就結束“戰斗”。進入狀態后再解決數學卷子,最后兩道大題可能夠嗆,要是做不完就先吃晚飯,邊吃邊琢磨。

我會想象出每一個細節,仿佛冰涼沁甜的哈密瓜已經擺在了眼前。等到了家,我把書包一扔就沖去浴室,在熱水的沖刷下,每一個毛孔都打開了,頭皮都舒展了。我把作業往地上一攤,書桌上只有一支筆、一杯茶、一張考卷和一盞臺燈。手里的鋼筆出墨流暢,我做題的思路也流暢,寫字的同時心就慢慢靜下來了……

等回到家,我自然而然就會照著腦海中的規劃執行下去了。

Tips

當我們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安排時,我們腦海中便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以“放松”來說,怎么放松、放松多久,如果我們毫無概念,缺乏明確的定義,我們就很容易放任自流,如掏出手機打上一兩局游戲,把在學校時好不容易培養的狀態忘得一干二凈。

在想象中,我會將“放松”這件事精確到每一步,洗個澡、吃個水果就能獲得滿足,放松了精神的同時卻沒有轉移注意力,我便能輕松進入學校里的狀態,重新以專注的姿態投入學習。

由此可見,通過想象,我們可以降低執行的門檻,從而大大提升自己執行力。

除了運用在日常安排上,我們還可以將想象力運用在重大事件、長期規劃等情景,從頭到尾,事無巨細,一一預演。

拿演講來說。演講比賽的前一天,主辦方會安排選手走一遍演講臺,熟悉比賽流程。晚上睡覺前,你便可以在腦海中過一遍流程,用想象填充細節。

(1)先抽簽,然后在會議室等待上場。其他選手也許會喃喃自語,也許會反復踱步,這些都會增加你的緊張情緒。

(2)這種情況下,你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筆記本上,那里有你事先整理好的要點。

(3)要不了多久,就會聽到司儀喊你的名字,于是你清一清喉嚨,挺直脊背,準備上臺。

(4)上臺后,你瞄到臺下的評委正在交頭接耳,你猜測他們有可能是在談論上一個選手的表現。觀眾席有些嘈雜,大家都心不在焉的,你不由得有些擔心。

(5)等站到臺上,你突然發現,燈光打在臉上,照得你臉發燙,你看不清臺下人的表情,黑色的腦袋連成模糊的一片,你突然不知道自己應該看向哪里。

(6)你抽了一個話題,恰好是你準備過的內容。你略略定了定心,對著麥克風開嗓。你發現只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一點點語氣的波動都經由麥克風放大,灌進所有人的耳朵里。

(7)于是你越說越快,越快越慌,最后草草結束了這次演講。

浮想聯翩之后你冷汗直冒,連忙在心里做了預案。第二天你依舊會緊張,但好在你有備而來,及時給自己做了心理建設,穩定情緒后排除了干擾,專注在比賽上。

再如技能考試。你在工作之余決定提升自己,于是報考了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CFA)。短短數月后就要考試了,你翻著厚厚的目錄,心想:天吶,這么多內容我怎么復習得完呢?

你對照著日歷開始計劃:

第一個月的目標是梳理出結構脈絡,整理出每一章的重點內容;

從第二個月開始,結合做題,扎實掌握具體的知識點;

第三個月正是公司最忙的時候,估計沒有大塊的時間刷題,只能靈活利用碎片時間鞏固公式和定義,回顧錯題;

第四個月進行考前沖刺,拒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和活動,騰出大塊時間專心準備了;

周末留出固定的時間段,把重點、難點“啃”下來。工作日有時候需要加班,到家就很累了,可以制定彈性的復習計劃,少量做題保證狀態。要是遇上出差,工作都忙得夠嗆了,幾乎沒有精力學習,所以平時的復習計劃要打足提前量。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年假囤著,留到考試前沖刺用。

Tips

將復習計劃融入平時的日程安排中,想象可能會遇到的阻礙,這樣制定的規劃才能前緊后松,且更容易執行。

我因懷孕回到內地之后計劃學車。我的目標是在體力較好的孕中期學車,趕在孕晚期之前拿到駕照,不然肚子就快頂到方向盤了。我擔心學車時間太長影響休息,每次練車都要利用好時間。我更不能掛科,萬一掛科了,重新報考就會特別耽誤時間,從孕晚期一直到哺乳期都不能摸到車了。

時間緊、壓力大,最終我還是趕在孕晚期之前順利拿到了駕照,每一科都是一把過,靠的就是在想象中模擬練習。

比如科三考試前,我想象了每一步操作細節:上車后的操作順序,每條路線的要點,每次練習時常犯的錯誤。乃至考試當天是下雨還是大晴天,路上車輛是否擁堵,考官是不是不茍言笑讓我更緊張,甚至是考試車踩剎車的腳感,我都在想象中反復描畫過。

身臨其境的想象可以大大緩解緊張感。我唯一沒有預想到的是漫長的等待時間,因為太過放松,等號的時候我差點睡著。

Tips

技藝越是嫻熟、精妙,想象法就越能幫助我們提升技能。不光是在學習、工作中,甚至在彈鋼琴、打高爾夫球等方面都會如此。國際著名的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就將想象法作為自己日常的訓練方法。

《心流》一書中有這么一個例子:一個人在監獄里待了很多年,出獄后他和朋友去打高爾夫球。他告訴朋友:“我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練習有沒有成果。”朋友很驚訝,問:“你在監獄里還能打高爾夫嗎?”他說:“不能,監獄里什么都做不了,我只能想象自己打高爾夫。每次想象時,我都會盡可能想象出打球的所有細節。包括揮桿的力度,當天的風向和陽光,草坪的坡度和濕度,每一洞的起點落點,然后在想象中糾正自己的動作。就這么在每天的想象中度過了十幾年的監獄光陰。”

在高爾夫球場上,他的發揮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個十幾年沒有摸過球桿的人,居然靠著想象將技藝鍛煉得爐火純青。

2.1.2 SMART原則: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法寶

SMART原則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提出的理論,最初用于工作方面,方便管理者對員工進行有效的績效考核。后來逐漸被用于學習方面,運用SMART原則,我們可以將學習拆解成明確、清晰、可量化的目標。

◎ S(Specific,明確性):目標不能籠統概括,不能模棱兩可,必須有明確、具體的指向性,有清晰的標準。

◎ M(Measurable,可衡量性):目標可以用數據或者方法衡量,砍掉有爭議的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驗證成果。

◎ A(Attainable,可實現性):目標既要看得見,還要夠得著。不宜好高騖遠,也不宜過于簡單。

◎ R(Relevant,相關性):目標要服從于最終的目的,相關性越強越好。

◎ T(Time-based,時效性):明確的時間限制有助于我們分清長、中、短不同階段的目標,鞭策我們趕進度。

我曾經有一個學妹,升入高中后被英語大大拉了后腿。我花了半年時間跟蹤她的學習狀態,幫助她設立適合自己的目標。短短半年時間,她的英語成績穩定提升,年級排名從偏科時的一百到兩百名的區間,提高到了八十到一百名區間。

她的問題非常具有典型性。英語老師常說她語感太差了,要多讀多練。

對于大部分學科,基礎再差的人也知道自己哪些題沒把握做對。比如,選擇題算出來的答案跟四個選項都不同,大題做到一半推導不下去了,這樣一來,在考試時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的錯誤。

但是英語不同。語感太差的人,考試時看著單詞都似曾相識,答案看著都模棱兩可,檢查卷子也排查不出問題,錯都錯得稀里糊涂。而語感好的人,不用刻意記語法,輕輕巧巧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但是老師口中的“語感”,是一個極其模糊的概念,難以衡量,也難以對比。所以我們要把“語感”拆開,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查,才能設定具體的目標。

我這位學妹的目標是“努力提高英語能力”——用SMART原則來拆解目標:有多努力?提高英語的哪方面能力?如何衡量?—?—我計劃暑假里每天固定兩個小時學英語,重點彌補詞匯和語法的短板,將英語成績從100分提高到120分。”

下面我們以詞匯為例。

很多同學覺得自己基礎差,是因為詞匯量少。其實詞匯量不只是“多”和“少”這兩種狀態,還有一種是“懂了但不全懂,好像認識又好像不會用”。翻開單詞書,看著都認識,課堂上聽寫單詞也沒問題,可考試時錯誤率還是很高。原因就在于,光記住了詞義和拼寫,卻不重視單詞的詞性以及運用。到了考場上,主、謂、賓、定、狀、補一股腦兒上來,左支右絀,無力招架。

好在學妹態度認真,攢了厚厚一本錯題。我們一起歸納了錯題類型,發現她對于單詞的掌握十分薄弱。比如,有些詞語在大多數情況下做動詞用,少數情況下做名詞用;有些詞語在中文里是名詞,在英語里卻是動詞,這些她都分不清楚;而且她抽象名詞的錯誤率遠高于實物名詞,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也容易混淆……

如此一來,解決的思路就很清晰了——背單詞時不應該死記硬背詞義,而是要結合語境理解單詞,通過造句去熟悉單詞的運用。這就比原本“每天背50個單詞”來得更精確更有效了。

Tips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偉大的目標都不會一蹴而就。一個個小目標就是通往最終目標的階梯。只要我們堅持執行,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就能踏踏實實地邁向目的地。

用想象去消除模糊,用SMART原則去拆解目標,就可以做到“大目標,小步子”,從而提高我們的行動力,幫助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依靠標準來反饋和驗證方法,從而不斷優化我們的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河池市| 大石桥市| 聊城市| 板桥市| 镇康县| 宣武区| 新乡市| 贵港市| 吉水县| 百色市| 鹤壁市| 五家渠市| 桦南县| 都江堰市| 凌云县| 寿宁县| 德惠市| 大英县| 襄樊市| 旬邑县| 红安县| 嘉荫县| 西充县| 宁津县| 那曲县| 城市| 奉贤区| 辽宁省| 康平县| 通化市| 泗水县| 濮阳市| 邵东县| 民权县| 伊金霍洛旗| 南华县| 襄樊市| 巨鹿县| 尼木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