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90年代的警察審訊——米蘭達規則影響的實證研究1

保羅·G.卡塞爾2& 布雷特·S.海曼3

概述

第一節 既有的警察審訊實證研究

第二節 數據來源和方法

第三節 審訊的過程與結果

第四節 米蘭達規則爭議不斷的意義

附錄A 問卷調查表

附錄B 利奧教授的研究與卡塞爾/海曼研究的比較

附錄C 自愿性陳述

1 Paul G. Cassell & Bret S. Hayman,“Police Interrogation in the 1990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iranda”,43 UCLA Law Review 839 (1996).
李·泰特爾鮑姆(Lee Teitelbaum)、耶魯·卡米薩(Yale Kamisar)、威廉·斯頓茨(本文原文使用了斯頓茨教授的昵稱比爾·斯頓茨[Bill Stuntz],除第三章致謝中亦有相同情況外,其余文章的稱呼均為威廉·施頓茨[William Stuntz],考慮到譯文的一致性與嚴謹性,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統一修改為威廉·斯頓茨。——譯者注)和喬治·托馬斯(George Thomas)等人對此文提出了有益的評論意見。我們還非常感謝布倫丹·麥卡拉(Brendan McCullagh)同學(猶他大學法學院二年級學生)的幫助,他協助我們收集了本文中使用到的一些數據。卡倫·L.科雷瓦(Karen L. Korevaa)對本文的數據進行了寶貴的統計分析,并對我們的統計結果進行了顯著性檢驗。凱瑟琳·摩根(Kathleen Morgan) 對本項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了類型化處理。我們同時非常感謝地方檢察官辦公室的尼爾·岡納森(Neil Gunnarson)和縣檢察官戴維·E.約卡姆(David E. Yocom)以及他們能干的同事——重罪檢察官們,是他們的慷慨使我們能夠收集到研究所需要的數據。最后,我們還要感謝《UCLA法律評論》將此文作為與托馬斯教授的對話安排發表。此文的寫作還得到了猶他大學法學院研究基金和猶他大學研究委員會的支持。

2 猶他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81年獲斯坦福大學學士,1984年獲斯坦福大學法律博士學位,1986—1988年間任司法部執行檢察總長助理,1988—1991年間曾任聯邦司法部助理檢察官。

3 猶他大學法學院三年級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寿光市| 陕西省| 柞水县| 长乐市| 肇庆市| 昌都县| 玉溪市| 醴陵市| 苏尼特左旗| 廉江市| 长白| 日照市| 瑞安市| 专栏| 都安| 南皮县| 洪江市| 威宁| 平远县| 丽江市| 山西省| 葫芦岛市| 安龙县| 平邑县| 昌吉市| 东城区| 滕州市| 西充县| 水城县| 锦屏县| 嘉义县| 杂多县| 元氏县| 东方市| 龙游县| 民勤县| 上虞市| 江川县| 交城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