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 大明:朕,略懂抄家的藝術
- 嫣然E笑
- 2089字
- 2025-03-21 19:07:43
當皇帝也是個技術活兒!
比當老板的時候辛苦好多倍,每天一睜眼就得計算,某個人或某個勢力是不是吃得太多了,該不該掏出來點維系朝堂的平衡?
掏多了不好,掏少了也不好。
要恰如其縫地維系住脆弱的平衡,誰都不能占上風的時候,作為裁判的皇帝才是最具權勢的時刻,堪稱端水的藝術。
當然,以上體會是大明當前行政體系框架之下的煩惱,一切都是暫時的。
再等幾日。
等溫體仁來了,打破固有的朝堂格局開始籌建新的權利體系時,一切將大不同。
“筆來!”
看完李若璉的奏章朱由檢心情大好,有種老父親看到兒子會泡妞的感覺,伸手從曹化淳手里接過朱批御筆連連打勾,把大部分上報的晉升名單批準。
不是全部。
留了幾個關鍵位置,準備安插點搞情報的人手,免得錦衣衛在李若璉的帶領下變成純粹的殺才。
“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來宗道很有眼色,乘著皇帝批復奏章的功夫開啟奏報:“魏閹已死,其黨羽施鳳來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輩皆宜追捕歸案,并查沒家資。”
“今有兩京十三道所屬錦衣衛繼續追查其黨羽、余孽借建造生祠之事侵吞他人田產之事。”
“然,閹黨根深蒂固。”
“魏閹府邸尚未查抄,其黨羽、余孽尚有僥幸之心,不利于清剿。”
“臣懇請圣上,下旨查抄魏閹各處府邸及田莊、別業,繼而熄滅閹黨余孽僥幸之心。”
魏閹已死是宮里傳出來的消息。
但,誰都沒見過魏閹的尸身,這就難免讓人心生警惕。
皇帝固然不會騙人,誰又能保證魏閹一定死了呢?
倘若未死,又該如何論處?
東廠尚在。
且未遭受任何查處,只是零星散碎地查處了幾個閹黨核心成員而已,整體架構還在,震懾力還在。
最可怕的其實是內閣。
五位內閣成員,包括內閣首輔大學士黃立極在內,其他四人都是閹黨成員。
這就要命了。
他奉命督辦查處閹黨要案,如果不把四個依附于閹黨的內閣大學士徹底掀翻,最后要死的人可能是自己。
權利爭斗,你死我活。
沒有妥協的余地。
“啟稟圣上!”
黃立極眼珠子一轉贊同起來宗道的提議:“來大學士所言極是,魏閹其人貪婪無度,搜刮民脂民膏劫掠庫銀……積怨已深,查抄其府邸家資當從快從速。”
表示完贊同又話題一轉:“近幾日,遼東防線催促餉銀的奏章如雪片般飛來。”
“據報。”
“后金老奴已死,新奴揮師東進越江而戰,已穩定后方,他日必成大患。”
“望圣上早做裁斷鞏固防線……”
話里話外一個意思:要錢!
支持迅速查抄魏忠賢的家資是為遼東戰局籌餉,抬出后金新上位的蠻王也是為遼東戰局籌餉。
偌大的遼東防線,養活可不止那幾個將門,還有偌大的朝堂百官。
“嗯!”
朱由檢沖來宗道點點頭:“來卿可放手去辦,錦衣衛指揮使在此,朕再令王承恩督軍,查抄區區一個魏府又有何難。”
搞定!
很快,又要有多得嚇人的銀子進賬。
他估算過,僅魏忠賢一個人的家資,差不多頂得上所有閹黨的家資,堪稱富可敵國。
查沒現銀三五百萬兩是有的。
銀子還沒到手,計算著花銀子的人已經把算盤珠子打得噼里啪啦響,這像話嗎?
他扭頭看向黃立極:“黃卿,八年遼餉去向可曾查清?”
老臉一僵,急忙躬身行禮:“回圣上,累計近兩千萬兩銀子,一時間難以厘清,求陛下再寬限幾日。”
那可是兩千多萬兩銀子。
八年的舊賬!
真正鋪開,能把乾清宮的地面都鋪成銀色,短時間內如何查得清?
更何況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銀子去向根本無法追查,越查窟窿越大,遇到的麻煩也越多。
現在內閣已經焦頭爛額。
再讓皇帝盯著查下去,京師附近的三大營該有異動了。
弄不好,便是天翻地覆的事情。
這皇帝太不讓人省心了。
好在他早有準備,奏對的同時沖身后的施鳳來擺手示意:你上!
施鳳來會意,急忙從袖筒里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奏章躬身行禮:“啟稟圣上,今春以來,西北大旱、直隸大旱,災情如火又添蝗災。”
“臣祈圣上體恤萬民,開倉賑災,購糧賑災……”
好家伙,遼東防線不好使又改賑災了嗎?
朕搜刮這點銀子,是本錢。
不是日常開銷!
朱由檢不用去親自查看就知道史書上記載的“歲大饑人相食”是怎樣凄慘的場面,但,依然不為所動。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他現在要當的是整個大明的家,謀的是整個大明的未來,不可能把寶貴的本金砸到賑災饑民的無底洞里去。
況且,就算真把錢砸出去,就能變成糧食送到災民碗里?
扯淡!
他對大明朝堂沒有任何信心。
作為皇帝,他能這樣想卻不能這樣實話實說,只能面帶哀色地沉吟:“災情如火,賑災之人卻尚未入京,這如何使得?曹化淳,派快馬催促楊鶴、各位藩王和盧象升等人速速入京,不得延誤。”
還是百試百靈的拖字訣。
當官的不二法寶。
也是做皇帝最好使的工具。
他看得真切,黃立極等四位內閣大學士如此著急計算剛剛查沒的銀子,本質上還是給之前的窟窿填帳。
哪有那么容易?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
貪污受賄的銀子,誰都別踏馬想揣到兜里,全都得拿出來!
眼看皇帝態度強硬,晚朝草草結束。
好在來宗道身負重任無法逗留,轉眼功夫又去忙著帶隊抄家了。
剩下的四人可以暢所欲言。
施鳳來最為焦躁,不斷拍打著手心:“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八年遼餉只查了兩年,便出現了百萬兩之巨的窟窿,我等如何填補?”
實際上,遼餉的窟窿已經查到六年,還差最后兩年了。
但,他這么說主要是自己沒有參與到最早的兩年遼餉分割里。
自己一兩銀子都沒拿。
現在要還回去,自然得……當初拿了銀子的人來還。
皇帝手里摳不出銀子,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