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子妃
- 重生,我在貞觀當太子
- 瀟沐澤
- 2334字
- 2025-03-02 03:33:39
含元殿的銅漏滴到申時三刻,李承乾望著輿圖上朱筆圈出的洛陽二字。案頭堆著御史臺密報,墨跡未干的“漕運“二字被燭火映得忽明忽暗。
“殿下,查清了。“暗衛統領裴行儉無聲跪在屏風后,“灞橋驛站的疫病源是批江南貢米,押運官正是魏王妃的表兄。“
李承乾指尖摩挲著青瓷茶盞,忽然想起前世永徽四年那場漕運貪墨案。彼時他已被廢為庶人,卻在流放途中親眼見過餓殍載道的慘狀。腐米里爬出的白蛆,與眼前密報上的墨字漸漸重疊。
“把消息透給大理寺少卿戴胄。“他蘸著茶湯在案幾畫出漕運路線,“記得繞開尚書省。“
裴行儉抬頭時,瞥見太子妃捧著藥盞立在珠簾外。蘇婉兒廣袖上的翟鳥紋在暮色中泛著金線,恰與他袖口暗繡的龍紋相映成趣。
三日后太極殿早朝,戴胄當庭彈劾戶部侍郎崔仁師。當那卷沾著霉斑的賬冊摔在金磚上時,李泰手中的象牙笏板裂開細紋。**
“陛下明鑒!“崔仁師伏地哀嚎,“臣不過按舊例抽取三成漕糧充作修河款,實乃......“
“好個舊例!“李世民抓起賬冊擲向丹墀,“貞觀三年山東大旱,朕親口說過'漕運一粒不入私囊',你當朕的話是秋風過耳么?“
李承乾垂眸盯著玉帶銙,聽著父皇發落涉事官員的旨意。當聽到“魏王罰俸半年“時,他看見李泰朝自己投來淬毒般的目光,像極了前世獵場那只中箭的孤狼。
退朝時春雨漸密,李泰在廊柱陰影里攔住他去路:“太子殿下好手段,只是不知蘇娘子可曾讀過《衛風·氓》?“
“弟該多讀讀《周禮》。“李承乾拂去肩頭落花,“畢竟秋狩將至,圍場里最忌——“他忽然貼近李泰耳畔,“誤傷。“
蘇府藏書閣里,蘇婉兒正對著《齊民要術》蹙眉。忽聽得瓦當輕響,抬頭便見李承乾挾著雨氣翻窗而入,玄色勁裝上的龍紋沾著幾片海棠。
“殿下這是要做梁上君子?“她將書卷掩在袖中,卻被他抽走:“'溲種法'?娘子在研究抗旱之術?“
“妾身聽聞河南道三月未雨。“
蘇婉兒指間銀針劃過頁,“若能將此法改良......“
話音未落,窗外忽然傳來重物墜地聲。李承乾攬住她疾退三步,一枚淬毒弩箭正釘在方才站立處。刺客尸首很快被暗衛拖走,唯有青磚上蜿蜒的血跡,像極了婚書上的泥金紋。
“怕嗎?“李承乾松開手時,發現她掌心握著那支銀針。
蘇婉兒將毒箭拔起端詳:“淬的是見血封喉,倒是比《千金方》里記載的更精純。
“她忽然仰頭一笑,“殿下該怕妾身才是。“
五月端陽,洛陽傳來八百里加急。李承乾拆開火漆密函時,蘇婉兒正在熏艾。信箋飄落在他腳邊,露出“蝗災“二字。**
“四郎前日剛請旨去洛陽督辦漕運。“她將艾草投入獸爐,“這鋪天蓋地的蝗蟲,倒像是給他備的接風宴。“
李承乾望著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忽然將朱筆擲入筆洗:“傳孤令,開洛口倉!“
“不可!“匆匆趕來的房玄齡喘著粗氣,“按律需三省合議......“
“等諸位大人吵出結果,蝗蟲早把麥苗啃光了。“蘇婉兒忽然捧著木匣走出屏風,“妾身改良的溲種法,或可救急。“
房玄齡打開木匣,只見麥種裹著青灰藥粉。他沾了些許捻動,渾濁老眼驟然發亮:“這是......“
“石灰混著馬錢子,驅蟲不傷苗。“李承乾接過話頭,“就說是東宮培育的新種。“
黃河岸邊,李泰望著遮天蔽日的蝗群冷笑。忽見官道煙塵滾滾,押糧車上“東宮“二字刺得他眼眶生疼。更可恨的是災民跪拜處,竟立著太子夫婦親書的《驅蝗詔》。
是夜,魏王府密室燭火通明。杜楚客將密函投入火盆:“探子來報,太子要重訂《氏族志》。“
“他這是要掘世家的根。“李泰摩挲著玉印,“去告訴崔氏,該讓那些老東西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五姓七望'。“
火光躍動間,映出墻上《括地志》缺失的一角——正是當年玄武門的位置。
重陽宴上,李世民聽著各地奏報的祥瑞,目光卻落在太子夫婦身上。蘇婉兒正與長孫皇后低語,發間鳳釵隨著笑意輕顫,像極了當年觀音婢嫁入秦王府時的模樣。**
“陛下可知高明近日所為?“長孫皇后將菊花酒推過來,“他竟允許東宮屬官與寒門學子同席論政。“
李世民望著殿外盤旋的孤雁,忽然想起今晨暗衛的密報。太子批紅的奏章里,有句“治國如烹小鮮“被朱筆圈出,旁注卻是女子簪花小楷:“火候未到。“
“隨他去吧。“帝王將玉佩投入酒盞,“當年朕征討王世充,不也是險中求勝?“
話音未落,忽見李承乾離席走向露臺。秋風卷起他衣袂時,露出腰間半塊魚符——正是調動北衙禁軍的信物。
子夜時分,蘇婉兒被雷聲驚醒。她摸到枕畔空涼,卻見書房燈火搖曳。李承乾正對著《氏族志》草案出神,案頭擺著博陵崔氏送來的退婚書。
“他們用五姓女的姻親網逼孤讓步。“他抓起退婚書冷笑,
“卻不知孤要斬斷的,正是這盤根錯節的......“
驚雷劈開夜幕,照見蘇婉兒手中的族譜:“殿下看這里。“她指尖點著“清河崔氏“某支旁系,“若將科舉名額分給這些庶族......“
暴雨拍打窗欞,卻蓋不住兩人漸趨合一的低語。當晨光照亮《科舉改制疏》時,硯臺里還凝著半干的血跡——昨夜又有刺客來過。
十月初八,雁門關狼煙驟起。李承乾披甲跪在甘露殿前時,李世民正擦拭著昔日的弓弦。
“你想效仿朕少年領軍?“帝王將虎符拍在案上,“且說說,若你是突厥可汗,此刻會如何用兵?“
李承乾望著沙盤上星羅棋布的城池,忽然將代表長安的玉鎮推向陰山:“兒臣不要守城。“
他拔出佩劍斬斷燭芯,“兒臣要讓他們記住——大唐的太子不僅能治國,更能開疆!“
燭淚濺在《括地志》封面,燙穿了“魏王泰撰“四字。殿外忽然傳來蘇婉兒的佩玉聲,她捧著改良過的陌刀圖紙,裙裾上還沾著鑄劍坊的火星。
臘月飛雪夜,李承乾站在長安城頭眺望北方。蘇婉兒將狐裘披在他肩頭時,聽見遙遠的馬蹄聲混在風里。
“四郎昨日獻上了祥瑞。“她將暖爐塞進他掌心,“說是終南山出了白虎。“
李承乾望著雪地上蜿蜒的車轍,忽然想起前世被廢那日也是這般大雪。但此刻掌心傳來的溫度如此真實,真實得讓他忍不住握緊那雙手:“婉兒,陪孤走條新路吧。“
黑暗中,五百玄甲軍正悄然出城。他們的馬蹄裹著棉布,如同利刃滑過冰面,帶著東宮新制的火藥,奔向改寫歷史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