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鵲繞梁
- 重生,我在貞觀當太子
- 瀟沐澤
- 1466字
- 2025-03-02 03:24:10
三日后,東宮承恩殿。
李承乾將青玉鎮紙壓在《貞觀律》卷宗上,抬眼看向垂手侍立的典膳丞:“你說蘇娘子每日辰時會在曲江池畔采露?“
“回稟殿下,蘇府侍女確是如此透露?!澳赀^四旬的宦官將腰彎得更低,“只是秘書丞治家嚴謹,若知曉老奴......“
“孤不過想見見未來太子妃?!?
李承乾打斷他的惶恐,玄色錦袍掃過青石階時帶起早春的晨露。當他策馬穿過安興坊時,朱雀大街的晨鼓正敲到第三遍。
曲江池畔薄霧未散,李承乾隔著垂柳望去,只見素色襦裙的少女踮腳去夠枝頭玉蘭。鵝黃披帛滑落肩頭,驚起棲在蘆葦叢中的白鷺。
“娘子當心!“侍女驚呼未落,李承乾已飛身下馬。掌心托住那截將折的花枝時,才覺玉蘭香氣竟比龍涎更清冽。
蘇婉兒急退兩步,發間銀步搖撞出碎玉聲。待看清來人蟒紋金冠,慌忙要行大禮,卻被虛扶住手腕:“此處沒有太子,只有......“他望著少女眼尾淡粉的胎記,突然想起前世刑場上那道血痕,“只有來折春的游人?!?
“殿下不該在此?!疤K婉兒抽回手,耳墜在晨光中晃成兩粒明珠,“禮部昨日剛送來《大婚六禮》,納采問名尚未......“
“孤讀過你的《九章注疏》?!?
李承乾截住她的話,從袖中取出泛黃書卷。當指尖觸到頁腳“以直報怨“四字朱批時,明顯感覺少女呼吸一滯。
池水突然泛起漣漪,對岸傳來急促馬蹄。李承乾蹙眉望去,只見魏王府的皂蓋馬車正碾過新柳投下的碎影。
太極宮鳴鳳閣內,長孫皇后將鎏金香球投入瑞獸熏爐。青煙騰起的剎那,屏風后轉出玄甲暗紋的帝王。
“高明今日去了曲江池?!袄钍烂袷捌鸢干厦軋螅鋈惠p笑,“倒有幾分朕年輕時的脾性?!?
“陛下當年翻越弘義宮墻時,可沒帶著《毛詩正義》。“長孫皇后將茶盞推過去,眼底卻浮著憂色,“只是青雀的馬車出現得太過巧合?!?
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喧嘩。常侍太監倉皇跪稟:“萬年縣急報!灞橋驛館出現時疫,往洛陽的官道已封!“
李世民猛地起身,茶湯潑濕奏章上“魏王“二字。他望向東南方向漸聚的烏云,想起三日前李泰獻上的《括地志》。那精裝輿圖里,分明藏著比瘟疫更危險的東西。
大婚當日,太極殿前九百九十九級臺階鋪滿蜀錦。當蘇婉兒的翟車駛入承天門時,觀禮人群中忽然爆出驚呼。
李承乾抬頭望去,只見梁柱間不知何時聚滿白鵲。這些本該棲于終南山的靈鳥繞著新婚夫婦盤旋,最終停在李泰高舉的玉圭之上。
“白鵲繞梁,這是祥瑞?。 拔和醺L史杜楚客率先跪拜,“天佑大唐,福澤綿長!“
百官面面相覷。禮部尚書王珪的胡須微微顫抖——按《開元禮》,祥瑞當先獻天子。魏王此舉,分明是將太子大婚的吉兆引向自己。
李承乾輕撫腰間龍紋玉帶,忽然朗聲笑道:“二弟可知《淮南子》有載'鵲巢知風之所起'?昔年漢宣帝獲白鵲,詔問京房。京君明答:'臣聞王者德及羽蟲,則鵲巢戶'。今既棲于梁,不正說明孤德薄,當效仿先賢勤政愛民?“
一席話說得李泰臉色煞白。李世民在御座上捻須微笑,卻見太子妃廣袖輕揚,將備好的黍米灑向檐角。白鵲爭食間,一片羽毛正落在太子金冠。
“好一個'以直報怨'?!伴L孫皇后輕扯帝王衣袖,“陛下可還記得當年秦王府的梧桐?“
李世民望著階下從容應對的兒子,忽然想起武德九年的那個雪夜。那時他抱著高熱不退的承乾,也是這樣看似溫和實則執拗的神情。
紅燭高燒的洞房內,蘇婉兒卸去花釵翟衣,忽然對著銅鏡口:“殿下早知魏王要借祥瑞生事?“
“孤只是多備了把黍米。“李承乾取下她發間最后一支金簪,“就像你明知《九章注疏》會惹惱某些大儒,仍要批注'刑過不避大夫'?!?
窗外春雨忽至,打濕案頭未寫完的《諫科舉疏》。蘇婉兒望著墨跡中“寒門“二字,忽覺前世刑場上的風雪都化作了掌心溫度。當更鼓敲過三響時,她聽見太子在耳邊低語:“這次,我們走另一條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