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光接到孫陽電話,已經是一周后的事。
老樣子,還是約在救援所。
孫陽還未上班,時間相對靈活,電話是下午三點多打的,她四點多就來了,碰巧破曉光一行人不在,只留了老陳和他的狗,那只狗叫“馬仔”。
整個下午,孫陽一邊遛馬仔一邊回想,桌上放了幾張空白A4紙,因為畫畫手法實在笨拙,只能讓老陳執筆,不過老陳辦事效率不高,整個下午連打了四五回盹,回回節奏還不大一樣,雖然他一再狡辯自己只是在閉目養神。
到了六點,眼見手上無事,老陳拎了個瞧著有些年頭的灰色帆布包,今天是今年最后一天,他邊穿鞋,邊碎碎說了兩句,“小孫你明天在嗎?在的話我給你帶早餐;哦對了,年輕人都去跨年了,一會要曉光再不來,你就早些回去,他這人有一天沒一天在的?!?
說著施施而行出了救援所,關上門那一刻,孫陽看了下手機,現在是六點零一分。
馬仔就留給孫陽照看,老頭也沒道謝,就是出門前順道交代了下,估計從五點半就等下班,對于陌生人的到訪,老陳似乎沒有任何特別的招待,自來親,張口一句“小孫”,就當是認識過了。
晚上七點,只有破曉光回來。
他一回來就聞到客廳濃濃的泡面味,路上本來不覺得餓,一聞著味肚子跟著打鼓了兩下。
孫陽到點肚子就餓,本來想叫個外賣邊吃邊等,發現這個地方叫不到什么外賣,恰巧破曉光發了信息,說是還要半小時到,孫陽見客廳還囤了些桶裝方便面和午餐肉,廚房很干凈,一看這群人平時應該不大開火。
打了招呼,翻了冰箱,找到了一些速食牛肉,先把牛肉和午餐肉煎一煎,隨后下了四桶泡面,他知道破曉光的胃口大,美中不足的是冰箱一點青菜和雞蛋都沒有。
不過,能吃上煎的牛肉和午餐肉,破曉光已經很滿足了,他甚至都忘記冰箱有這些東西,這種感覺就像是破落的兜里本來只有十元生活費,結果在家沙發底下意外撿到一張紅票票,日子一下寬裕了,你說滿不滿足?
雖然上次會面后,聽雨給出了結論,但今日突然殺過來,不問緣由,愿意直接加入,多少讓破曉光感到意外。
他邊吃邊道:“你怎么突然愿意了?”
上周回去后,二人也沒再聯系,這都過去一周,原本以為事情打住了,破曉光下午是想找孫陽來著,沒想到對方先找了他,聽電話里語氣有點急促,所以他也算是趕著回來。
孫陽的心境也很復雜,本來破曉光約她的時間是晚上,但她中午午休時做了個夢,而后在家又深思熟慮,最終還是決定早點出門,斷絕自己有可能退縮的念頭。
事情還要從她一周前回家說起,當天小區出了跳樓事故,跳樓的是一名女高中生,就在孫陽回家的路上,四周尖叫聲轟然而起,警方處理的很快,孫陽也只在社群里捕風捉影,據說是因為學業壓力大引導的家庭矛盾。
起初孫陽被嚇著,還是兩腿哆嗦著上樓,回家后心跳的厲害,平靜不得,于是泡了壺茶壓驚,后面子細想,方覺得那跳樓的場面似曾見過。
她在地鐵打盹的時候夢過的,還以為是電視里演過相似的場景,自己嚇自己,但夢這個東西本就玄學,即便是夢里的場景在現實真實上演也無不可能。
孫陽還是沒辦法說服自己,這是老孫家的痛隱,有些事她雖然沒有親歷,但確確實實與之密切,她不能不聯想到自己身上。
說來孫陽的家庭成分有點復雜,她的爺爺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被遺棄的孤兒,爹媽遺棄的早,也就沒有任何念想,孫陽也是父母離異后,戶口落在了孫家。
爺對孫陽父母的情況倒是了解,都是一個村的,孫陽親生父母關系一直不和睦,三天兩頭就要吵一次,男人毆打辱罵,女人無助哭訴,夜里真是嚇人的很。
因為結婚那會二人沒扯證,分居就等同離婚,孫陽親爸因為外地打工,經常不在身邊,但個把月還會回來兩三天,起初會帶點孫陽愛吃的,那時候作為孩童還會盼望著,后來就是半年一趟,經常是因為過冬換季,不得已要回家添帶點保暖的物件。
一到晚上就吵,全村人都聽得到。
后面很長一段日子,孫陽都跟著她親媽,只是這孩子也不待見,稍出點小錯,一不順心,孫陽媽就會用開水壺里的水潑自己的孩子,平日身上也是左擰一塊又青一塊,氣撒的狠,村里人看不下去,經常會去照料勸誡幾句,村里就是這樣,似乎所有人都有用不完的時間可以管別人家閑事。
后面孫陽爺爺管到底,便把孫陽領回家了。孫陽本來還有個姐姐,忘記多大時候出的車禍,大人都想忘記,有時候說話也是含糊其辭,只知道這事和孫陽現在的媽有關系,有段時間孫陽媽活的實在難受,眼看身心快撐不住,不成想孫陽爸先出了事,自家地里干活的時候,孫陽爸倒著三輪車,沒細看身后的滑坡距離,油門踩的猛,那時摔的很重,小命是保住了,但需要很長時間臥床養病。
就是在那時候,孫陽被領到現在的家。
生活是真苦呀!
孫陽只要一回想過去,都覺得那時能熬不過來就很不容易,但那時候即便日子再拮據,家里還是照常送她去上學。
三年級開始,學校開始不收學雜費,但那會孫陽也不愛讀書,記得是大雪天,孫媽媽要領她去學校報道,她就賴在家里,抱著門口的柱子不肯走,以為能躲過去,孫陽媽用柴房里的樹枝揍了一頓,過兩天,那女人又跟沒事人一樣,又笑咧咧的把一臉哭包的孫陽送去學校。
出門即便迷路,也能通過路牌找到地方,任何信息能看懂個大概意思,買東西能通過標簽、曉得不同價位,不用擔心被宰,能給村里的叔叔嬸嬸屏蔽手機里的詐騙信息,能給家里記賬,去飯店能按喜好點單,識人也有個分寸,懂一些生活道理,知道愛人先愛己....;這些不能都說是讀書認字的功勞,但總歸是有干系的。
老了就愛回憶,許是爺爺經常跟他說文革那會的事,活久了,經歷的事情多,往往人就喜歡記住開心的,忘記不開心的,再苦也苦過來了,日子照樣過,活著能喝上一碗熱湯也不錯。
爺爺小時候經常偷東西,這不光明的事,有被抓包的,也有僥幸躲過的,反正是賊眉鼠眼的活到了七十好幾的歲數,現在身體還算健朗,罵人的時候還中氣十足。
害,都是過去的事,只要活著,就一定會遇上好事,現在爺爺也是用最詼諧的語調,回憶過去的總總,傷痛不在,有的只是老來談資,說來說去,都是兩三個村里的事,沒多大意思。
估摸身邊有個爺爺比慘,很長一段時間,孫陽就覺得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吧,差不多的經濟、差不多的思想、差不多的環境,養出差不多的人;還是上初中去了鎮里,上大學去了城里,才慢慢發覺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差異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