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東宮的應對,朱高熾的怕
- 大明:我朱高煦立國,攻略海外
- 恰在時節逢上君
- 2205字
- 2025-01-11 21:02:53
東宮,朱高熾正召集解縉、楊士奇、楊溥幾人商議著。
“漢王他想要離開大明,就應該讓他離去,他走了,對所有人都好,他留下,才是一個禍害。
如此生性殘暴之人,還妄圖覬覦大位,這樣的人,如今既然提出來要離開大明,哪怕就是假的,我們也必須將他辦成真的!
太子,這次是一個機會,漢王只要離開大明,趙王沒有那個能力爭,皇上只能選太子,也唯有太子!”
“解學士,你不要忘了,太子乃漢王之兄,皇上對太子與漢王、趙王的兄弟之情看得尤為重要。
太子若是在這件事上贊同,必然會遭到皇上猜忌,這點必須要考慮清楚?!?
解縉一介文士,此刻顯得無比毛躁,整個人都無比的激動,這么一個天賜良機突然出現在眼前,此刻他不想放過這么一個機會。
在他看來,只要朱高煦離開大明,那么萬事皆定。
他們這些人,對朱高煦有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朱高煦可是沒有少針對他們,他們都巴不得朱高煦離開大明。
而楊士奇更是絲毫給解縉留情,直接點出了最為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朱棣的猜忌。
他也想朱高煦離開大明,其實也不是離開大明,只要離開朝廷中樞,他們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只是解縉說的這些話,太過于露骨,而且對朱高熾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解縉不會考慮這些問題,他知道解縉不善專研這些,不然也不會犯朱棣忌諱,也不會從朱棣身邊的大紅人,突然被排斥到邊緣了。
解縉一聽,頓時急眼了。
“楊士奇,你不過是剛被皇上看重罷了,你更不要忘了,是誰將你帶到現在這個位置的。
若是沒有太子,你現在還不知道在哪里。
此次這般天賜良機,你勸太子上書留下漢王,究竟是在幫太子還是害太子!”
楊士奇直接不說話了,發起瘋來的解縉,他不想浪費口舌。
朱高熾看著解縉,也是無比的頭疼。
解縉確實滿腹才華,但這個人,似乎將所有的點全部點在了才華上,其他方面是真的要多差有多差。
楊士奇就那么一句話,如今解縉都快要把楊士奇打成朱高煦安排來潛伏在他東宮的人了。
“解縉,你說得確實不錯,既然你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那你先下去安排。
不過有一點,這件事和孤沒有任何關系,無論你做什么,皆是你一人之事?!?
“太子放心,在下這便下去安排?!?
解縉頓時無比的得意,隨即又看向楊士奇。
“你等小人,休想蠱惑太子,爾等且看,他漢王,是如何離開大明的!”
解縉張狂的邁步踏了出去,絲毫沒有發現,楊士奇與楊溥都無比的平靜,看向解縉的目光,甚至有一絲可憐與冷漠。
朱高熾淡淡的看著解縉出去,心頭冷笑。
解縉確實有幫過他,在朱棣立儲這件事上,解縉都堅定的支持他,站在他這邊,沒有絲毫動搖。
但解縉這個人,又實在太傲了,他說的話,解縉有時都不會放在眼中。
這個人不僅狂,偏偏還不會其他,之前朱棣第一次商議出兵安南,結果這人站出來反對,可是將朱棣好一頓批判,直接從朱棣眼前的紅人變成一個邊緣人。
但解縉卻不自知,自以為是他說對了,讓朱棣放下了征伐安南的心,朱高熾都不知道該怎么說這個人了。
這次,朱高熾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好好敲打敲打解縉。
因為他很清楚,解縉只要敢聯系其他人上書讓朱高煦離開大明,朱棣那里,肯定會發火,這個火,最終會燒向解縉。
這事不僅朱高熾清楚,楊士奇與楊溥同樣清楚,這也是剛才為什么會有那樣的眼神。
如今楊士奇深受朱棣喜愛,楊溥只是朱高熾的東宮幕僚,兩人的地位還相差甚遠。
唯一有改變的,恐怕就是朱高煦離開大明,楊溥這十年牢獄之災,怕是要沒了。
朱高熾看向楊士奇與楊溥,緩緩開口。
“這次漢王變化有些大,且說的是否為真,尚且不知,但既然在朝堂上公之于眾,帶來的影響力不小。
我確實要上書為其求情,但我更想讓他出去,且不能讓皇上有任何疑心,你們有什么法子?”
朱高熾確實不想放過這次機會,如今的他,還不是十年后的那個太子,十年后的朱高熾,是真的完全不擔心朱高煦和他爭,那時的他可以輕易拿捏朱高煦。
但現在,朱高煦勢大,一個漢王,比他太子還要勢大,不僅朱棣提防朱高煦,他都時刻提防著。
就這樣一個情況,他上哪里說理去?
朱高煦握有軍權,軍中將領幾乎清一色的站在朱高煦那邊,但文官這邊,只是大部分站在他這邊,這其中還包括只是單純支持立嫡立長的人。
朱高煦在文官之中,也是有人的,只是比較少而已,但不代表沒有,而他朱高熾,在軍中沒有任何軍權!
在沒有朱棣的影響下,他和朱高煦的話同時傳到軍營,領軍的大將會聽朱高煦的,而不會聽他的。
現在就這樣的情況,朱高熾哪里能不怕。
這還是在將朱高煦的那些死忠舊部都拆分出去的情況下,都這樣了,朱高熾有時都覺得自己這個太子太憋屈。
正是這樣的一個局勢,不然朱高煦怎么會自比李世民?
朱高熾緊緊看向兩人,楊士奇當即站了出來。
“太子身為長兄,在皇上面前,必須要求情,不然皇上一旦猜忌,后果對太子更加不利。
但怎么求情,就不一樣了。
漢王要離開大明,皇上心中必然非常警惕,且不會同意,而太子只要上書求情,必然會被皇上詢問原因。
屆時太子可用兄弟之情打消皇上疑慮,同時為了不讓皇家丟失臉面,以及漢王時常抱怨未得太子之位,恐怕心有不甘等等之言。
最后太子再說出讓漢王就藩之事,這樣便能達到不讓漢王離開大明的目的,同時亦能展現太子仁德?!?
朱高熾靜靜的聽著,楊士奇說的,朱高熾很認同,他也并不是一定要讓朱高煦離開大明,但只要朱高煦離開朝廷,他有把握,至多兩三年的時間,就能讓朱高煦再沒有威脅。
朱高熾繼續和楊士奇與楊溥商議著,不斷完善著計劃。
解縉雖然人狂,但有一句話他們也是無比認同的。
那就是這一次,是他們的天賜良機。
朱高煦有沒有改變,為什么會有改變,他們都不關心,他們只想用這次朱高煦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來將朱高煦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