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在家中坐,庶妃天上來
- 大明:我朱高煦立國,攻略海外
- 恰在時節逢上君
- 2301字
- 2025-01-11 18:21:10
朱高煦聽后,看向韋婉蕓的目光都愣住了,韋婉蕓這是還要給他談一個庶妃?
回過神仔細一想,朱高煦頓時明白了,韋婉蕓說的這個女子,他是這個原身之前賭氣定下的。
準確來說也不是賭氣吧,就是看著朱高熾要納郭銘長女,還是朱棣定的,這個原身就吵著要納郭銘次女,才有了如今這一幕。
郭銘,也就是武定侯,郭英次子,長女就是歷史上朱高熾的恭肅貴妃郭氏,也是朱高熾極為寵愛的人。
雖然不知道朱高熾是因為想要得到郭英與郭興那一脈的支持才會偏愛郭氏,還是真的只是單純的喜愛郭氏而偏愛,但最后這位可是在朱高熾死后被殉葬的。
按照郭氏的背景,是絕對可以免除殉葬的,不過誰讓那時候是朱瞻基與如今的太子妃張氏做主呢。
畢竟郭氏受寵,與太子妃張氏的關系肯定也就不好了。
再想到郭氏的妹妹,朱高煦一時也不知道該怎么說,因為他也沒有見過,而且歷史上,除了朱瞻壑與朱瞻圻是韋婉蕓所出,其余全是庶妃所出,也可以看出,這個小郭氏,應該不差。
朱高煦有點頭疼了,這事是原身吹出去的牛,是原身下的承諾,搞得外面的人都知道了,然而如今承受這個后果的卻是他。
看著韋婉蕓的神情雖然沒有絲毫變化,但想到韋婉蕓又這么幫他,這么體貼他,朱高煦都有些說不出口。
最終朱高煦還是有了決定,如今他這個情況,還糾結這些做什么?
馬上就要去安南了,等到了安南穩定下來,什么樣的女子不能找?
“蕓妹,這件事你去和郭家的人說,當時我不過是開個玩笑。
另外再帶一些禮送過去,就當賠不是了。
他們要是敢鬧,不放過,你就不用管了,那時我來處理!”
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罷了,如今韋婉蕓對他更重要,眼前的麗人,更值得珍惜。
更何況他還沒有時間去做那些兒女情長的事情。
韋婉蕓呆呆的看向朱高煦,心頭一時更加感動。
兩人相擁一會,韋婉蕓主動開口。
“王爺,趁著今日還有時間,我去一趟武定侯府,將這件事定下。”
“好,便辛苦蕓妹了。”
朱高煦也沒有說什么,早點說清楚更好,唯獨就是還讓韋婉蕓去跑,去丟這個臉,他都有些臊得慌。
但這事沒有辦法,韋婉蕓去才是最為合適的,因為這是內事,就是韋婉蕓負責管的。
韋婉蕓下去后,朱高煦又叫來李定榮,當李定榮知道張輔都會跟著一起去時,李定榮更是由衷為朱高煦高興。
“王爺,新城侯一同前往,起碼前期攻滅安南,就容易許多了。
在下在此恭喜王爺。”
朱高煦聞言也是笑了,隨即擺了擺手,收起笑容。
“好了,恭維的話不用說了,現在跟你說正事。
王妃回自己娘家,將娘家搬空了才得到三十萬兩銀子,你先留下十萬兩,其余的拿去買糧食,在那些糧商那里,可以用本王的權勢壓價,只要不讓他們虧就行了。
盡量以低的價格買回來,多買一些。
還有京城外的莊園,凡是本王的佃戶,全部跟他們說清楚,到時一起走,去了安南,本王給他們分土地,讓他們自己有地可種。
同時府上的事情,你與王妃做好對接,今后全部交由王妃負責。”
朱高煦可是很清楚,安南那地方,錢糧都集中在安南朝廷、官員、士紳、富戶手中,安南各地可是都有起義爆發,情況很是嚴峻。
這次過去,不多帶點糧食,到了安南都沒有辦法安撫民心。
至于帶過去的人,純粹就是填充人口,朱高煦很清楚人口才是發展的基礎。
他的佃戶,可是有幾萬人的,這個算是朱棣對他的一個補償,讓他打破了朱元璋定下的藩王佃戶的數量,以及田地。
李定榮聽著朱高煦的安排,一一應下,心中更是無比的欣慰。
王府的事宜,他早就向朱高煦提過,讓韋婉蕓來管理,畢竟韋婉蕓才是王妃,奈何那時朱高煦一直不聽。
如今總算是知道這一點了,李定榮哪里能不欣慰。
“王爺放心,在下這就下去開始安排,糧食的事情在下調集人手,在出發前完成!”
朱高煦一個人靜靜的思考著,想著自己還有沒有疏漏的。
不知過了多久,韋婉蕓都已經來到身邊。
“王爺,我已經跟武定侯府談好了,三日后便可入漢王府,王爺得提前準備了。”
“嗯,嗯?蕓妹你說什么?三日后入王府?什么意思?”
朱高煦原本還沒有注意,反應過來瞪大眼睛看著韋婉蕓。
他記得自己是讓韋婉蕓把這事給推了啊,怎么現在反而是成了?
朱高煦此刻感覺自己的腦子都有些轉不過彎來了。
韋婉蕓見狀,拉著朱高煦的手卻是笑了。
“我知道王爺喜愛武定侯次女,且王爺若是有了武定侯的勢力,或許能夠對王爺有所幫助。
這次去武定侯府,便自作主張,將這件事定下。
因為要去安南的原因,最快的吉日,只有三日后,故而定得匆忙了些。”
朱高煦聽聞,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這或許也就在古代才有這個待遇了吧,正妻給自己張羅找側室。
朱高煦并沒有去拒絕,既然韋婉蕓都談定了,他也沒法拒絕,只是抱著韋婉蕓的手臂緊了緊。
而在朱高煦加緊準備之時,宮內、東宮、趙王府都在商議著今天朱高煦的變化。
趙王府內,朱高燧一臉陰沉的看著下方自己的心腹。
“你們說說,漢王今日變化,究竟是為何?本王該如何做?”
朱高燧此刻心情異常煩躁,朱高煦要離開,對他而言極為不利,他很清楚自己無法與朱高熾抗衡。
但今天看朱高煦那架勢,基本是打定主意要出去了。
下方,一文士在朱高燧的目光下站了出來。
“王爺,漢王此舉,恐怕是真的,此事在朝堂上提出,便已經沒有了退路。
不過此事也不是沒有轉機,王爺必須要向皇上求情,挽留漢王留下。
除此之外,太子必然也會向皇上上書留下漢王。
太子乃漢王與王爺之兄,他若是不挽留,必然會遭到皇上猜忌,且聲名必然受損。
王爺如今完全無需擔憂,想來漢王是為自己受到的不公而這般發生,有著太子與王爺求情,漢王難以離開大明。
而若是太子不求情,那反而更好,那時太子受損,漢王離開大明,便唯有王爺了。”
朱高燧聽后,臉上漸漸浮現出冷笑。
“以后說話直接簡單點,本王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上書挽留漢王是吧?”
“是,王爺。”
朱高燧緩緩露出笑容,他現在又忽然有些期待朱高熾不會挽留了。
只要朱高熾與朱高煦一起犯錯,那對他,不就是最為有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