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議結束
- 我在萬歷當暴君
- 白盎
- 2217字
- 2025-01-13 23:51:46
朱翊鈞在屏風后面,對于張居正的作為還是很贊同的。
他覺得自己對于張居正的設想還是對的。
沒有給他好臉色其實是在保護他。
這人能不能用,當然能,而且還是可以大用的人。
正是因為這種人的作用太大了,那么鋒芒就不能提前顯出來。
否則,會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這一次,自己在殿上來這么一手,雖然是以無心之言,沒有顯出什么架勢來。
但也給了楊博不少的壓力,短時間內,至少能夠讓晉黨有所收斂。
加之,之后還會在爭權的路上,越走越遠,自然就會顯出他的本身來。
顯出他的智慧來。
這樣,他們就會對于今天的事情而感到后怕。
到時候說不定稍微一嚇,就會有人主動來投成了。
這種事情,熱處理反而沒有冷處理來的好。
楊博身為晉黨的黨魁,他還是高拱舉薦的,那么到時候高拱走之后,楊博他們自然會想辦法再找靠山。
什么靠山有比皇帝更好的?
所以,這一次就先這樣處理著,他們這些大聰明自己就會去胡思亂想,到時候反而是省了他很多的口舌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聰明的還是要數張居正了。
他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轉開話題,將全場的注意力用一件不用別人懷疑的事情來說,并且他也知道楊博等人所在的晉黨是高拱舉薦的這一層關系。
那么高拱早晚都是要致仕的,將來他就要接管內閣了。
他自然不會再用晉黨這一幫子人來掌控朝廷,還威脅朝政。
他將自己和皇帝綁定在一起了,到時候高拱這一棵樹一倒,這些人可不就得重新散去了,如果他們有自知之明能夠效忠皇帝那固然是好的。
張居正也能夠不計前嫌用他們來作為新政推行的支持者。
要是他們不這樣做,選擇自立山頭,又或者找到王崇古等人一起聯合密謀造反等事,那也就正好趁這個機會來一個殺一儆百,顯出他張居正的手段。
這對于他之后要推行新政也是有威信的。
總之,這是一步很妙的棋,張居正這種人,深謀遠慮自然是看得很清楚明白的。
只是不知道張居正是不是真的看懂了自己的意圖,還是說只是一個巧合。
只是為了真的要教育他。
又或者就是單純的嫌他說話多,影響了朝議,這才以帝師的身份特意安排些事情來搪塞,免得他亂說話。
不管怎么樣吧,到時候張居正忙完了,倒是要看看他怎怎么為自己說起來。
......
后來早朝又議了一些常規的事情。
中樞也就直接處理了。
朱翊鈞對于這些也沒有多少的好奇。
朝政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結束了。
這一日,因為先帝駕崩的原因,朝議完了,李貴妃答應要放他半天假的。
這半日對于他來說還是有些吃力的。
他現在還沒有適應這具小孩身體,會覺得小孩身體不夠好使。
動不動就會疲乏困頓。
這才半日功夫,他就有些累了。
是那種提不起精神的狀態。
好在他今日不用日講,張居正也要去先帝那邊吊唁。
他倒是暫時可以得了一個空閑。
“殿下,我這就將票擬的奏疏送至兩宮?!?
馮保眼神示意了一下身后,就由太監捧著奏疏。
現在的大明制度,原奏疏都是先送到御前,再抄送內閣這種形式,已經變成了先送內閣擬票,再送到御前過目。
現在朱翊鈞沒有親政,自然是沒有過目的資格了。
這種背景下,內閣的權限就很大了。
有時,哪怕是皇帝下旨,不經由內閣擬票,在程序上面就是不合適的了。
這就是所謂的中旨,亂命也。
所以朱元璋當時那么恨相權也是有他的考慮的。
現在內閣雖然名義上面不是宰相,其實也差不多的,只不過把宰相的權力,改變成了內閣的票擬而已。
尤其是現在小太子未能登基,登基了也不能親政這種情況下。
內閣的權力就會更加大了。
就連御前過目的這一步都省了。
直接就是送至內廷。
兩宮娘娘對于這些朝堂之事能夠懂多少呢,還不是內閣怎么說,她們就怎么以為了。
只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變量,那就是馮保這個掌印太監了。
他是可以在內廷和內閣都能夠說上話的,這鏈接的紐帶就是他。
那么他在這個過程中想要自己夾帶一些私貨,兩邊討好忽弄那是完全有辦法的。
就如今日的廷議的奏疏,內閣會在當場就擬好初步的意見,也就稱為票擬或者擬票,由三位內閣大臣來一致決定。
而后呈于御前。。
再由司禮監送去兩宮請示。
兩宮覺得可以之后,便由司禮監進行批紅,然后就是頒布執行了。
若是覺得不行,那就讓司禮監發回內閣重儀。
當然這個過程中,如果兩宮對于某件事又想處理,又不想給出意見,比如某某彈劾某某,她們覺得想保,或者是證據不足,不愿意追究。
那就會出現留中不發。
這事情也就暫時擱置了。
這就是所謂的中央集權。
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
本來處置奏疏的權力是屬于皇帝的,由皇帝一人裁斷。
如今皇帝年幼,就是兩宮監國,兩宮一個是朱翊鈞的生母李貴妃,一個也是朱翊鈞的母親,陳皇后。
不過這個陳皇后不是生母,而是在古代的制度下,如果正妻沒有兒子,那么其余妾室的兒子,就會歸于正妻的名下。
因此,朱翊鈞就相當于有兩個娘。
他現在沒有辦法執政,就自然是由著兩個娘娘處理。
而這兩個娘娘,陳皇后是先帝的正妻,李貴妃只是貴妃,等級上面就會低上一些。
現在司禮監的奏折還要先送至陳皇后那里,聽陳皇后安排,如果陳皇后需要才送至李貴妃那邊讓她參與。
當然,這一切等到朱翊鈞正式登基成了皇帝之后,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后宮歷來是母憑子貴的。
朱翊鈞登基了之后,李貴妃就成了太后,到時候就是兩宮太后,而陳太后因為是先帝的正妻,自然是比不上新帝的生母的。
這一點后宮的宮人奴婢自然會給出區別對待,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主子。
而陳太好一般就會搬入另一個宮殿,只有基本的待遇,了此余生了。
不受欺負都是很好的了。
所以,后宮之中母憑子貴真是血淋淋的事實。
朱翊鈞見事情終于完了,他也可以休息了,當即揮了揮手。
“大伴,自便,不用在這里陪著本宮了?!?
馮保也是聽話的躬身告退了。
有太多話,他要去說于李貴妃聽了.
他知道,對付小孩子,告狀最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