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張居正要政事講解權
書名: 我在萬歷當暴君作者名: 白盎本章字數: 2214字更新時間: 2025-01-13 23:50:14
本來以為這事先就這么糊弄過去,卻沒有想到,還要先記下。
日后琢磨?
看來,今日要是不把事情給揭過,真讓新君把這個記在心里,以后翻起舊賬來,恐怕將是滔天大案啊。
而他就是這事情的主要責任人。
別說朝廷會追究他。
就連王崇古也不會放過他。
他帶著求助的表情看向高拱。
高拱倒是沒有把朱翊鈞的話放在心上,只是冷眼看著楊博。
表情十分的難堪。
現在楊博的這番舉止,只能說明,此事其人是真的不知情,否則也不至于這么被動。
但是這更加可以說明,現實局面的情況,可能是更加的糟糕。
那是因為,以前他高拱還能夠靠著自己內閣首輔的威望壓制楊博,進而壓制著晉黨做事,今日赫然發現,楊博這個魁首,居然是已經無法壓制住王崇古了。
甚至連這種事情他們之前都不用通氣了。
楊博在王的心目中已經不再是構成危險了。
楊博到底是人在京城,就算是為了求官,為了進閣都無所謂,這些都還是可以掌握的。
可若是王崇古這種封疆大吏,軍政大權在手,他要是起了野心,那可就要大事不妙了。
高拱想到這里,才知道這事情的嚴重性。
他沒有把心思放在朱翊鈞的什么以后在思考的事上,對于朱翊鈞他現在根本不怎么放在眼里。
當下,只是示意了一下高儀。
那就是讓高儀按照之前的商議辦事。
此事在內閣當然是要提前通了氣,高儀得了授意,心底還是嘆氣一聲。
想著措辭,要替楊博找補一番。
忽然,在他猶豫之際,張居正卻搶先出列,躬身而對。
“殿下,好學多問,臣等喜不自勝,這等事情亦不應不告知殿下,如今的課業亦完完全全的不適合于殿下學習了。
內廷不涉朝中大事,然臣等又要受到內廷的紛擾,不宜為殿下解惑。
這樣就讓殿下對大明的社稷萬事不曾了解。
如今,才有諸多疑問。
臣大膽懇請,殿下每日朝后,應召集輔臣,對當朝政事進行答疑解惑,有助于開啟帝智,了解朝中事務諸事。”
別看張居正平時不怎么咋呼,不怎么多說話。
可他要是一說,那就是擲地有聲,聲音洪亮,眼神堅定,不容半分反駁。
張居正如此一番話說完,現場一片寧靜。
朱翊鈞對于這個建議十分竊喜,這是好事情啊。
當然,現在朝堂上,大多數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還以為這只不過是針對于楊博和晉黨這些人的一個辦法,還在一旁冷眼旁觀。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張居正這樣子的建議,的確對于朱翊鈞了解大明的事情有更大的信息來源,每日的朝中大事,即便按照禮制他沒有親政做不了主。
可是他會完完全全的知道發生了什么。
而不像以前那樣,通過內閣遞往內廷后宮,要是李貴妃不要他參與議政看奏折,他也不知道會說些什么,
發生了些什么。
張居正真可謂是想早早的將皇權給握在手里,防止如馮保之類的人給干預。
張居正能夠有那么高的評價,對于大明真的可謂是中興之臣了。
高拱聽到張居正的話,心中倒是沒有起什么波瀾。
對于他來說,這又不會影響到自己什么,張居正一向對于新君的輔導之事十分的關心,
這也難怪,畢竟自己以后致仕的話,那么張居正就要成為首輔和這個小太子相處很長一段時間。
好在,張居正也是新政派,自己也算是后繼有人了。
這是好事情,這就是想要進一步把新君的講解政事的權責攬過來罷了,這當然有很大的好處,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培養新君。
這樣一來,將來的新政變法,那就有了一個很好的背書了。
高拱很是滿意,覺得張居正這一步走得很好。
當然,高拱自己有他自己的路要走。
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為了新政。
過了一會兒,屏風后面,朱翊鈞高興地回道。
“張閣老所言甚是合本宮心意,本宮本就年幼少學,對于許多事都不了解,如有人專門為己解惑,甚是好事。
那早朝之后,就請三位輔臣稍留片刻。”
高拱可不想參與到這里面,他有自己更多的事情要做。
當即回答:“臣身為首輔,任務繁重,中樞機要甚多,并無多余閑暇為殿下解惑!”
張居正也接過話去,說道:“殿下,元輔說的是,國朝新喪,內閣事務繁忙,的確不宜過度留用。”
張居正當然要表明態度,免得自己被被人詬病。
朱翊鈞當然知道他這種心思了。
當下還是順著高拱的話。
“元輔說的是,既如此,那就請張閣老散朝后稍留,為本宮解惑吧,這也是他的建議嘛!”
張居正聽得這話,覺得合理,也不是他強制的,自己也推辭過了。
這樣再有人說什么,那就是自己找無趣了。
當下,他躬身一禮,道:“殿下,今日臣等散朝后要去給先帝吊唁,那就等臣吊唁了之后,待到殿下日講完畢,再為殿下解惑。”
張居正當然是講規矩的人,先帝的吊唁自然要在新帝的講解之前。
這也是合理的,沒有人會有什么指責。
朱翊鈞也是點頭。
“可也。”
高儀在一旁默默的松了一口氣,還好沒有將他推出來應付這件事。
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在外人看來這分明就是教小太子做事了。
以后的所有奏折出自宮中,要是讓人不滿意了,會不會都罵他張居正呢?
這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啊。
而且,從今日這位皇太子的表現來看,他已經像是開了智一般,不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主了。
無論是殿前處置太監,還是面對馮保,能夠將他的軍,又或者是看似不經意的看出王崇古奏疏中的錯漏。
這都說明,這個小太子,或許有一種政治敏感能力,或者就是他本來就早慧。
這足以抹除他在四書五經上面的天賦不足,他是未來的皇帝,又不是要靠四書五經來求得功名。
他是做皇帝的,經典只是他的用具,而對于政治的敏感度,才是他能夠掌管一個龐大帝國的強大武器。
從今日的一貫表現來看,已經是與以往形成了完全兩樣的狀態。
完全是已有人君之相了。
而為這樣的人講解政事,并夾帶私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辦,太難了。
畢竟嗣君會慢慢長大,智慧也會慢慢增長。。
張居正要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小心,可能就會禍及自身。
當然,他能主動攬下此事,這份擔當的確讓人佩服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