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些金人能在斷了糧食的情況下打到我大宋哪里來??等到他們一路奔襲到大散關來,那怕是黃花菜都涼干凈了,就算退一萬步說,他們能夠打進中原門戶,靠著北方那種地方,你覺得他們掠奪來的糧食能夠足夠撐到他們打到中原腹地來嗎??恕我直言,一粒糧食也難倒英雄漢!!!”武植看了一眼趙佶,神色泰然的開口說道。
“你的意思是讓朕去賭??”聽了這話,趙佶依舊是心里沒有底氣,雖然這是武植說出來的話,但是終歸只是一個很大膽很大膽的猜測罷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武植講的的確是這個道理,金人現在處于斷糧的邊緣,剛和遼國交完戰,此刻他們的大部隊甚至還沒有調到金宋二地的交界之處。
所以說,不論如何,金人要打他們的大宋,至少也會褪去一層厚厚的皮。
但是身為當朝天子,趙佶不能拉著自己這么多的中原子民去賭,而且開封的位置其實就位于中原地區的門戶,一旦他們攻破了大散官,屆時直逼開封也只不過就是半個月不到的路程而已。
但是趙佶卻不認為武植是在危言聳聽,因為他明白,這個男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親自來開封一趟的。
一時間,趙佶陷入了糾結之中,目光也是不由自主地有些閃躲的意思。
“什么叫賭??難不成非要我們俯首稱臣,用糧食來換取這份原本就不知道能夠保持多少年的和平??一千萬石糧食對于我們大宋來說可能不過如此,但是你想想,若是給了他們金人,那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武植此刻顯然也有些慍怒,他自然是看出了趙佶眼中藏得很深的一絲恐懼之情。
這個國家大敵當前,誰都可以做軟腳蝦,但是唯獨趙佶不行,甚至他武植都可以臨陣脫逃,但是他趙佶不行,更何況武植現在也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退縮的意思,趙佶就先慫了,換做誰來了不郁悶呢??
“可我大宋子民也需要和平!!”顯然被武植一通懟,趙佶心里還是有些不爽的,還是打算開口反駁一下。
可誰知對面的武植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留,直勾勾的看著他,一字一句的說道:“手中有劍不用,和手中沒有劍是兩碼事情,現在我大宋就等于手中沒有劍,只能任人宰割,而他金人現在不對我們動手那是因為北方還有一個大遼在遏制他,若是有朝一日金人把那大遼滅了,那我們該如何??”
無奈的武植只好說出了實情,按照歷史的進程,金人在滅了大遼之后的兩年內,就會立即南下攻打宋朝。
并且最為恐怖的是,他們用了不到僅僅一年的時間,兵鋒直接插進了中原腹地,而且還將開封給拿下了。
后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金人一家獨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從而處處壓榨宋朝最后的利益,甚至一直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出現,才從草原上真正的滅了這個當時已經強大如斯的金朝。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那便是金人實在是善于采納別人的優點,尤其是他們軍事的制度,更是宋朝和遼國兩個地方的取長補短的結合體。
俗話說,不怕敵人拳頭硬,就怕拳頭硬的同時還有腦子。
而且金人現在加起來的總人口可是不到一百萬的,和他們北宋的四五百萬的人口根本是天壤之別。
一千萬石糧食是什么概念??給了金人,那他們就能保證軍糧充裕的同時,他們的族人也不會餓死,并且能夠足足堅持一年多的時間。
而到時候,金人內部整頓好兵備,不論是繼續南下威脅大宋也好,或是北上繼續和遼國作戰也好,屆時都是一個十分恐怖的問題。
這就等于搬了石頭,還很有可能把自己的腳趾頭給砸了,所以今天不論如何武植都不會讓趙佶做出這樣一個糊涂的決定的。
同時武植心里深深的明白,這次不論如何都不能讓金人好過,因為一旦讓他們好過了,那么兩三年后,不好過的可能就是他們大宋的人了。
“你說的有道理,但是你畢竟是第一個在朕面前說主戰的人,一時間可能有些讓朕難以接受罷了!!”趙佶也是釋然一笑,顯然認識到了剛剛的失態之處,語氣略帶抱歉的對武植說道。
至少趙佶現在可以確定面前的這個人,一不圖高官厚祿,二不圖榮華富貴,可以說是一心為了天下蒼生而和自己站在一旁的。
“首先我沒有宣揚主戰,而且他金人此番必定不可能南下,這群胡虜北方的事情都沒有處理好,怎么可能有機會來我宋朝撒野?我只是單純的要告訴陛下,不論如何,都不能助長他人威風!!!”武植此刻的眼神也終于是平淡了一些,沒有了剛剛的犀利,而是再次開口解釋道。
“現在的問題是,金人他們現在沒有糧食,而遼朝和他們是敵人自然是不可能援助的,現在我們如若不給,萬一他們狗急跳墻了,真的派兵來打我們該怎么辦??”作為一個領導人,趙佶顯然是更加明白宋金兩朝的關系。
他顯然也更加能明白,若是此番不給他們一個交代,按照草原人那種暴戾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像武植說的那樣肯善罷甘休。
至少在他趙佶的心中,他并不認為金人是那種坐在草原坐以待斃等死的人。
“按照你的意思,那反正就是不論如何都要好好的把這群狼給安撫好,好讓他們以后有機會反咬我們一口唄??”武植笑了笑,看著趙佶,淡淡的說。
“至少現在朝野上下,都在勸朕破財消災,唯獨你在勸朕不要妥協,一時間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說了!!”趙佶也是十分認真的對武植說道。
其實倒也不是他害怕了,而是在他看來,用這些糧食去換取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確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