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高分不難,方法對了你也能
問題聚焦
很多高中生經常抱怨說:“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60分滿分的作文,我每次都是40多分?”還有學生說:“40多分就不錯了,我有時還上不了40分。”甚至有學生認為,50分以上是學霸才有的分數,普通學生想都別想。
上述種種聲音,暴露出一個共同的問題:作文得高分太難,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得不到高分。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對近千名高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追蹤研究,最后得出的結論是:80%的學生得不了高分,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
做任何事都有一套對應的方法。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功夫白費。寫作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應試作文。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寫作方法,是作文得高分的關鍵。
認知加固
從前有一個人,家里很窮,吃不飽,穿不暖。國王看他可憐,賞賜給他一頭牛,他非常激動,想馬上吃牛肉。于是,他先把牛殺死,開始動手給牛剝皮,但是家里的刀子太鈍,他又去找磨刀石,終于在樓上找到了一塊磨刀石。
然后,他就在樓上把刀磨好,再下樓來剝牛皮。等到刀子鈍了,他又上樓去磨刀。就這樣,他反復上樓下樓,最后累得筋疲力盡。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決定將牛吊到樓上去,這樣就不用上下跑了。但是樓梯太窄,牛太大,不管他怎么使勁,都無法將牛成功搬上樓,最后竟把自己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方法不對,所有努力都是瞎折騰。寫作文也一樣,正確的方法遠比努力的態度更重要。沒有寫不好作文的學生,只有還沒找到正確方法的學生。
怎樣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呢?
應對策略
1.改變觀念,重新定義應試作文
應試作文,是考卷上的最后一道試題。它不同于文學意義上的自由寫作,說白了,只是答題而已。既然是答題,那么就像做其他試題一樣,要有解題思路、答題角度、答題步驟、規范表述等環節,而不是天馬行空地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很多同學吃虧就吃虧在這里,看到一個作文題目,隨便提煉一個主題,就開始把自己能想到的、能寫出來的話都寫出來,拼拼湊湊800字,以為這就是合格作文了。實則不然。因為你想寫的,未必是出題人想考查的,想讓你寫的。也就是說,很有可能你的作文只是自嗨,完全背離了出題人的設題初衷。
正確的做法是:仔細讀題審題,弄清楚出題人在問什么,要求你答什么,你就答什么。
切記,不要答非所問,而且各題有各題的答法,不可隨意亂答。否則,即便寫夠800字,也得不了高分。這是要改變的第一個觀念,把應試作文當成答題,而不是自由的文學創作,這是找到正確方法的第一步。
2.轉換思路,好作文是設計出來的
很多學生認為,好作文是寫出來的。其實不是,好作文首先是設計出來的,寫倒還在其次。就像一座房子,建得好不好,首先取決于設計圖,而不是建筑材料或建造工藝。如果設計圖沒做好,哪怕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藝再好,房子也很難讓人喜歡。
寫作文也一樣。作文得不了高分,不一定是內容、素材、語言等方面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一開始的提綱就沒列好。正所謂成也提綱,敗也提綱。寫之前先把提綱反復推敲,設計漂亮,再提筆書寫,這樣大方向就不會錯,整體效果也不會差。
所以,作文得高分的第二步,就是要轉換思路,設計在前,提綱先行。
3.樹立信念,多嘗試才能有新突破
毋庸置疑,寫作是一項技能。大凡技能,都遵循熟能生巧這個規律,練得越多,技能就越精湛。寫作文同樣如此。僅靠一學期寫八九次作文,就想讓寫作能力突飛猛進,這不現實。寫作本身就是慢功夫,必須多練、多嘗試、才能在實踐中提高寫作水平。
拿議論文來說,光寫法就有五六種,有的學生擅長這種,有的學生擅長那種,因人而異。錯誤的做法是:別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老師讓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如果用自己不擅長的寫法去練習,進步就會非常慢,所以要多嘗試幾種方法,最后選定最適合自己的一種寫法,集中精力,反復練習,才能有所突破。
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人云亦云。寫作文,也是一種個性化創作,不能太隨大流,要有自己的主張和信念。
以上三種方法,能幫助學生改變對傳統作文的固有認知,確立新的寫作理念,走出“高分難”的誤區。認知改變了,行為才會跟著改變。行為改變了,正確的方法才會應運而生。而方法對了,結果才會對,作文得高分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本節課小結
1.作文得不了高分的原因:方法不對
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功夫白費。寫作文也不例外,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得高分的關鍵。
2.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
(1)改變觀念,重新定義應試作文。應試作文就是答題,不是文學意義上的自由創作,要像解題一樣去寫作文。
(2)轉換思路,好作文是設計出來的。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它首先是設計出來的。設計在前,提綱先行。
(3)樹立信念,多嘗試才能有新突破。議論文的寫法眾多,選定自己最得心應手的寫法,反復練習,必有突破。